第六十七章淬火初成
工坊区的烟雾日夜不息,空气中弥漫着煤烟、金属和汗水混合的独特气味。试验已进行了不知多少次,失败堆积如山。烧裂的陶制风管碎片几乎铺满了角落,浪费的黑石和木炭让负责燃料的老人心痛不已,而那些被寄予厚望的“血星石”,大多只是在高温下变得暗红,却顽固地拒绝熔化成流动的液体。
沮丧的情绪开始在一些工匠之间蔓延。他们信任阳歌,但眼前一次次徒劳的消耗,对比着部落依然紧张的物资,让他们感到前所未有的压力。
“领,温度还是不够…”一位老工匠看着又一次只是被烧得通红、却丝毫未有熔化迹象的矿石,摇着头,脸上被烟火熏得黝黑,皱纹里嵌满了疲惫,“这‘血星石’…怕是山神的骨头,凡火难化啊。”
阳歌没有说话,他蹲在最新改造的炉窑前,观察着火焰的颜色。炉膛经过多次加固和密封,鼓风也从最初的人力皮囊换成了两个并联的、由两人同时踩动的大型皮囊风箱(这是根据阳歌描述的简易木架结构制作的),风量通过陶管集中吹入炉底,火焰已经呈现出一种刺眼的亮黄色,这温度绝对过了炼制青铜。
问题出在哪里?是矿石本身含铁量低?还是炉内环境不对?他记得铁矿石冶炼需要还原环境…
他猛地站起身,目光扫过堆放在旁边的各种材料:木炭、黑石、甚至还有之前炼铜留下的铜渣…
“停火!”他命令道。
风箱停止,炉温逐渐下降。阳歌不顾高温,用长铁钳(原本是打铁用的)将那块依旧顽固的矿石夹了出来。矿石表面覆盖着一一层灰黑色的熔渣,但核心依旧坚硬。
他仔细敲碎熔渣,观察着矿石内部,又拿起一块新的血星石对比。脑中飞回忆着那些模糊的化学知识。
“下一次,我们不用纯黑石。”阳歌的声音因吸入烟尘而有些沙哑,但眼神却异常明亮,“减少黑石,增加木炭的比例!把木炭砸成更小的碎块,和砸碎的血星石混合在一起,层层铺放!对,还有这些铜渣,也磨碎少量加进去试试!”
他提出的是一个基于模糊记忆的大胆猜想——试图创造一种还原氛围,并加入可能的助熔剂(铜渣中的某些成分或许有用)。工匠们面面相觑,觉得这更像是巫在做法事而不是冶炼,但还是依言照做。如今的领,早已用无数次事实证明,他的“奇怪”想法背后,往往藏着通向成功的路径。
新的炉料被小心地填充进去。风箱再次被奋力踩动,火焰重新升腾。
时间一分一秒过去,所有人都紧张地盯着那小小的投料观察孔。阳歌亲自把持着风箱的节奏,控制着进风量。
汗水浸透了他的皮甲,烟灰沾染了他的脸颊,但他浑然不觉。岩灵不知何时又来到了工坊区边缘,她没有靠近,只是倚着一根木柱,默默地看着那个全神贯注的背影,手中紧紧握着她的骨矛。
突然,一直盯着观察孔的老工匠出一声变了调的惊呼:“变了!颜色变了!”
阳歌立刻凑过去。只见炉内原本亮黄色的火焰中,似乎透出一种异样的、更加白炽的光芒,并且,在堆叠的料层下方,隐约可见一丝极其微弱的、不同于熔铜的亮白色反光!
“加力!继续鼓风!不要停!”阳歌大吼,心脏狂跳。
踩动风箱的战士咬紧牙关,用尽全力。炉温似乎达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巅峰,热浪逼得人无法靠近。
终于,在众人几乎要力竭之时,阳歌看到一小滩炽热、粘稠、闪烁着刺眼白光的液体,缓缓地从料层底部渗了出来,汇聚成不大的一小滩!
成功了?!不,还不能确定!
“出料!快!”阳歌声音颤抖。
工匠们手忙脚乱却又极其小心地用特制的长柄陶勺,将那一点点宝贵的、从未见过的炽热液体舀出,倒入事先准备好的、用坚硬石头粗略凿成的浅模具中。
炽热的液体接触冰冷的石模,出“嗤——”的一声剧响,大片白汽蒸腾而起!那液体迅冷却凝固,变成了一小块不规则形状、表面布满蜂窝孔洞、颜色暗沉却带着金属光泽的疙瘩。
周围瞬间安静下来,所有人都屏息看着那块小小的、丑陋的金属疙瘩。
这就是……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