紧接着,一个无比复杂的动态模型在他脑海中构建起来——正是“先知”展示过,张翰博士日志中也推测过的“时间弹弓”模型!
但这一次,模型不再是模糊的轮廓,而是充满了难以想象的细节和数学表达!
模型的核心,是一个自我缠绕、尾相接的“莫比乌斯环”状结构,代表着“时间闭环”。环的某个特定点上,被标记为一个极度不稳定、能量高度集中的“奇点”,这是射“炮弹”的位置。
而“炮弹”本身,被定义为一股高度压缩的、蕴含着特定“修正信息”的能量-意识集合体。
模型的旁边,瀑布般流淌着支撑其成立的基石理论:
【林氏常数a:一个描述意识与时空微观结构耦合强度的新基本物理常数。其数值极其微小,但在特定条件下(如高能环境或特殊意识状态)会显着放大,成为撬动时空结构的关键支点。】
【信息守恒悖论:在时间闭环中,信息总量并非绝对守恒,允许在付出巨大能量代价和引局部时空紊乱的前提下,进行有限度的“信息注入”或“信息擦写”。】
【因果褶皱导航:利用“元”碎片作为信标,可以在复杂的时间流中,精确定位目标“因果褶皱”(即需要改变的历史节点),避免“炮弹”迷失在无尽的时间分支中。】
【能量临界公式:计算启动闭环、维持通道、射“炮弹”所需的最低能量阈值,其数值庞大到令人绝望,远人类当前任何已知能源的输出极限。】
这些理论如同天书,却又带着一种冰冷的、数学上的美感与必然性。林启并非物理学家,他无法完全理解这些公式的深层含义,但这些信息仿佛直接烙印在他的认知底层,让他直观地“理解”了这个模型的运作原理和……那令人望而生畏的难度。
他“看到”,要拉动这个“时间弹弓”,需要几个苛刻至极的条件:
足够多的“元”碎片:作为导航仪,确保精准命中目标,而不是随机打穿历史,造成更可怕的后果。
一个能与“林氏常数”产生高度共鸣的“钥匙”:也就是他自己,作为“炮弹”的载体或者引导者。
一个足以支撑整个过程的、庞大到难以想象的能源:公式计算出的能量级数,让他怀疑是否需要引爆一颗恒星。
一个稳定且能承受时空撕扯的“射平台”。
信息流缓缓平息。林启踉跄一步,脸色苍白如纸,大汗淋漓,仿佛刚刚进行了一场极度耗费心力的脑力劳动。但他眼中却闪烁着前所未有的光芒。
他抬起头,看向同样紧张注视着他的王姐三人,声音因激动和虚弱而微微颤抖:
“我……我看到了……‘时间弹弓’……完整的理论……”
他尽可能地将脑海中理解的部分,用通俗的语言描述出来,特别是关于“林氏常数”、“能量临界”以及“元”作为导航信标的关键作用。
当听到那恐怖的能量需求时,王姐倒吸一口凉气:“这个能量级……除非我们能可控地利用‘审判日’那种级别的能量爆,或者……找到并启动旧时代传说中那些近乎无限的能源,比如……木星轨道上的那个‘戴森球’原型机‘逐日者’?但那只是理论设计图……”
希望似乎再次被现实击碎。理论有了,但实现的条件,依旧如同登天。
就在这时,那颗镶嵌在石板上的、内部星云流转的晶体,忽然脱离了石板,缓缓悬浮起来,飘到了林启的面前。它散着柔和而稳定的光芒,内部的星云似乎旋转得更快了。
同时,一股微弱但清晰的意念,通过“小蓝”作为中介,传递给林启:
【第一序列‘元’碎片——‘理论之基’,已激活。】
【功能:提供‘时间弹弓’基础理论框架,稳定持有者与时间维度的初步连接。】
【侦测到附近存在可解析的‘历史回响’……指向……‘观测之眼’建造蓝图碎片……】
“观测之眼?”林启下意识地重复。
王姐立刻反应过来:“是张翰博士日志里提到的,考古队在前哨站试图建造的、用来探测巨石遗迹能量残留的设备!难道它的蓝图……也被某种方式记录了下来,成为了‘元’的一部分?”
新的线索出现了!或许,“元”并非单一的信息源,而是一系列分散的、记录了不同关键知识的载体集合!找到它们,不仅能稳定“时间弹弓”的弹道,或许还能一步步获得实现这个疯狂计划所必需的技术!
林启伸出手,小心翼翼地握住了那块悬浮的“理论之基”晶体。晶体入手冰凉,那股庞大的理论信息似乎沉淀了下来,不再冲击他的意识,而是如同一个随时可以调取的数据库。
他低头看着手中的晶体,又看了看远处那古老而神秘的巨石阵。
理论的基石已经到手。接下来,就是沿着这条由“元”碎片铺就的、充满未知与危险的道路,一步步地走下去,去收集技术,去解决能源,去面对那些隐藏在时间阴影中的敌人……
寻找“观测之眼”蓝图碎片的旅程,即将开始。而他们先要做的,是在这片死亡沙漠里,活下去,并找到那个已经被黄沙掩埋了一半的前哨站废墟。
喜欢ai觉醒之代码纪元请大家收藏:dududuai觉醒之代码纪元小说网更新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