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紫夜小说>清川日常百科 > 第 67 章(第1页)

第 67 章(第1页)

第67章

水利工程在崔家银钱和以工代赈的双重推动下,进展顺利,几条主干渠已初见雏形。清川县难得有了点欣欣向荣的苗头。可孟寰海心里清楚,这不过是暴风雨前的宁静。陈同知在府城折了钱家这条臂膀,绝不会善罢甘休。

果然,这日王主簿拿着一份新到的邸报,脸色发白地来找孟寰海。

“大人,您看这儿……”王主簿指着邸报角落一则不起眼的通告,“朝廷要派巡按御史下来,巡查各州县刑名丶钱粮,重点是……核查近年赋税征收与仓储情况。”

孟寰海心里咯噔一下。核查赋税仓储?这分明是冲着他来的!谁不知道清川县府库能跑老鼠?前番虽有番薯抵税,也只是杯水车薪。陈同知这是要借朝廷钦差的手,坐实他一个“治理无方丶仓廪空虚”的罪名!这罪名可大可小,轻则申饬罚俸,重则罢官去职。

“妈的,阴魂不散!”孟寰海骂了一句,眉头拧成了疙瘩。他倒不怕丢官,只是这水利才修了一半,番薯推广刚见成效,他若此时被搞下去,清川县怕是立刻就要回到原形。

王主簿在一旁急得直搓手:“大人,这可如何是好?那巡按御史听说是个铁面无私的主,最重实据……”

“慌什麽!”孟寰海瞪了他一眼,“天塌下来有个高的顶着!”

话虽这麽说,他心里也没底。仓廪空虚是事实,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消息自然也传到了崔家别院。

崔敬祜听完管家禀报,神色不变,只是指尖在书案上轻轻敲击着。“巡按御史……姓沈,是朝中有名的‘冷面御史’,与陈同知并非一党,但为人古板,只认死理。”

“家主,这可是个机会?”管家试探着问。若这位沈御史真能秉公办理,或许能借他之手……

“机会与风险并存。”崔敬祜打断他,“沈御史认死理,也意味着他若认定孟大人治理不力,便很难转圜。当务之急,是在他来之前,让府库……看起来不那麽难看。”

可钱从哪里来?赋税还没到征收的时候,番薯抵税的部分也已入账。这凭空变出粮食银子的事……

崔敬祜沉吟片刻,眼中闪过一丝决断:“将我们名下,靠近县城的那几处铺面,这个季度的收益,以‘捐助县学丶抚恤孤寡’的名义,全部折算成米粮,存入县衙义仓。账目要做干净。”

管家吃了一惊:“家主,那几处铺面收益颇丰,而且……以捐助名义入库,这……族中几位老爷怕是会有异议。”

“照我说的做。”崔敬祜语气平淡,却不容置疑,“非常之时,行非常之事。至于族中……我自会交代。”他顿了顿,又道,“让庄子上加紧采收这一季的蔬菜瓜果,以低于市价三成的价格,在县衙指定的地方售卖,所得钱款,同样以‘乡绅义捐’名义,计入府库。”

这等于是在用崔家的真金白银,去填府库的窟窿,还要做得像是民间自发行为。管家心中震动,知道家主这是铁了心要保住孟知县了。

“另外,”崔敬祜走到窗边,望着县衙方向,“让我们的人,将陈同知借巡按御史之手排除异己丶以及他过往一些不甚干净的手尾,用些‘巧合’的方式,送到沈御史随行书吏的手边。记住,要间接,要看似无意。”

他要双管齐下,一边帮孟寰海填补明面上的漏洞,一边给沈御史递上对付陈同知的刀子。这步棋走得险,但唯有如此,才能化解眼前的危机。

与此同时,县衙里的孟寰海也没坐以待毙。他叫来赵铁柱,吩咐道:“你去,把咱们清川县这几年,因为水渠失修早死的庄稼,因为赋税过重卖儿卖女的人家,还有前阵子咱们推广番薯丶以工代赈救活了多少人……把这些,都给我详详细细地记下来!不用夸大,就照实写!”

他打算用这最朴素的民生账,去对抗那冰冷的钱粮账。

赵铁柱领命而去。王主簿在一旁听着,心里直打鼓,觉得这法子未免太笨,也太冒险。

孟寰海却不管这些。他走到二堂那幅《四海升平图》前,默默看了许久。

而在这场即将到来的风暴中,另一个人的命运也在悄然改变。

桑婉回自那日街头与孟寰海遥遥一礼後,便彻底沉寂下来。她是个聪明人,早已看出表哥心思所属,也明白自己继续留在清川县已无意义。她向崔敬祜提出,想回江南老家。

崔敬祜没有挽留,赠了她一份丰厚的程仪,派了稳妥的人护送她南归。临行前,桑婉回只对崔敬祜说了一句:“表哥,珍重。望你得偿所愿。”

马车驶出清川县城时,她回头望了一眼那渐行渐远的城墙,心中并无多少怨恨,只有淡淡的释然和一丝若有若无的羡慕。羡慕那个能让表哥如此倾心相待的人。

清川县的秋意愈发浓了。山雨欲来风满楼,明枪暗箭已对准了县衙那个穿着半旧新袍的知县,和别院里那个运筹帷幄的家主。

但这一次,他们不再是孤军奋战。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