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紫夜小说>清川日常百科 > 第 69 章(第1页)

第 69 章(第1页)

第69章

沈御史到的这天,天色灰蒙蒙的,像口倒扣的铁锅。仪仗不算煊赫,十几号人,几辆马车,悄没声息地就进了清川县城。沈御史本人约莫五十上下,面容清癯,皱纹像是刀刻的,一双眼睛看过来,没什麽温度,看得王主簿腿肚子直转筋。

没歇脚,直接进了县衙二堂。沈御史在上首坐了,捧着一杯热茶,却不喝,只掀开盖子,慢悠悠撇着浮沫。陈同知安插的那个眼线——一个姓王的书办,垂手立在旁边,眼神滴溜溜乱转。

“孟知县,”沈御史开口,声音不高,却带着股不容置疑的威压,“本官奉旨巡查,听闻清川县近年来赋税征收,多有波折,府库仓储,亦不甚充盈。你,有何话说?”

孟寰海站在堂下,俊目修眉,一身新官袍浆洗得笔挺,衬得他身形格外挺拔。

他拱了拱手,不卑不亢:“回御史大人,清川县地瘠民贫,往年确是如此。然自去岁至今,下官推行新粮番薯,试行以薯抵税,加之清丈田亩,略有成效。府库虽未充盈,然百姓生计,稍得缓解。此有县衙历年赋税账册丶番薯推广明细丶以及……去岁至今,县内因饥荒丶赋税所致民生凋敝与近期稍复之记录,请大人过目。”

他一挥手,赵铁柱和王主簿便将早已准备好的几大摞文书账册擡了上来,堆在沈御史面前的案几上,像座小山。

沈御史目光扫过那堆文书,最後落在那份由赵铁柱整理的丶封面上写着“清川县民生纪略”的厚册子上,眉头几不可察地动了一下。他没先去翻那些正式的账册,反而伸手拿起了那本“纪略”。

堂上一时寂静,只听得见沈御史翻动纸页的沙沙声。他看得很慢,脸上没什麽表情,只有看到某处记录着“农户李四,因去岁雹灾,田亩绝收,欠税无力偿还,被迫卖女”时,翻页的手指停顿了一瞬。又看到後面记录“推广番薯後,李家领种苗三分,今秋收获颇丰,不仅抵去旧欠,尚有馀粮,其女得以赎回”时,那紧抿的唇角似乎松弛了毫米。

王书办在一旁看得心急,忍不住插嘴道:“御史大人,这些都是孟知县一面之词,是否属实,尚需核查。且府库空虚乃是不争之事实,孟知县治理无方……”

“本官问话,何时轮到你来插嘴?”沈御史眼皮都没擡,声音不高,却让王书办瞬间噤声,冷汗涔涔。

沈御史继续翻看那本“纪略”,直到看完最後一页,才缓缓合上。他擡起眼,看向孟寰海,目光依旧没什麽温度,却少了几分最初的审视:“孟知县,你这‘民生账’,倒是别开生面。”

“下官愚见,为官一任,钱粮赋税是账,百姓温饱生死,更是根本之账。”孟寰海沉声道。

沈御史不置可否,又将目光转向那几本正式的赋税账册和番薯推广账目。他随手翻看几页,目光在几笔由“乡绅义捐”入库的米粮数目上停留片刻,又看了看旁边崔家送来丶核对得清清楚楚的番薯往来账目。

“这些‘义捐’,来源可清楚?”沈御史问。

“回大人,来源清晰,账目可查,皆由本县乡绅自发所为,用于抚恤孤寡丶资助县学。”孟寰海回答得滴水不漏。他心里清楚,沈御史这等人物,定然能看出其中关窍,但只要明面上手续齐全,没有证据,谁也挑不出错处。

沈御史沉默了片刻,堂上气氛压抑得让人喘不过气。王书办脸色越来越白,陈同知交代他要坐实孟寰海“治理无方丶账目不清”的罪名,可眼下这情形……

就在这时,沈御史身边另一个一直沉默的书吏,似乎无意中碰落了一卷随身携带的文书,散落在地。其中一页,恰好飘到了沈御史脚边。沈御史目光随意一扫,那纸上隐约可见“陈”丶“漕粮”丶“分润”等字样。他脸色骤然一沉,迅速弯腰拾起那页纸,扫了一眼,随即目光如电般射向那王书办。

王书办被那眼神看得魂飞魄散,噗通一声跪倒在地。

沈御史却不理会他,将那张纸不动声色地收起,重新看向孟寰海,语气依旧平淡:“孟知县,清川县情况,本官已大致了解。府库空虚,乃积年旧弊,非你一人之过。然你推行新粮,整饬田亩,于民生确有裨益。功过如何,本官自有考量。”

他站起身:“今日便到此为止。相关文书账册,本官会带回细查。”

说完,竟不再多言,径直带着人离开了二堂,那王书办面如死灰地被两个侍卫架着拖走了。

孟寰海站在原地,看着沈御史离去的背影,心里并无多少轻松。他知道,这第一关算是勉强过了,但沈御史最後那句“自有考量”,依旧悬在头顶。

而此刻,坐在返回驿馆的马车里,沈御史看着手中那张“意外”获得的丶记录着陈同知与钱家在漕粮案中分润细节的纸条,脸色阴沉。他为人古板,最恨贪墨舞弊,陈同知竟敢将手伸到他的巡查事务中,还想借刀杀人,简直岂有此理!

他沉吟片刻,对车外吩咐:“去查查,清川县崔家,与孟知县,究竟是何关系。”

风暴并未平息,反而转向了更深处。清川县的棋局,因这位冷面御史的到来,变得更加波谲云诡。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