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紫夜小说>山清川秀 > 第 68 章(第1页)

第 68 章(第1页)

第68章

崔家那几处旺铺的收益,化作一车车粮食运进县衙义仓,动静不大,却也没能完全瞒过有心人的眼睛。清川县就这麽大点地方,放个屁都能顺着风传出三里地去。很快,坊间便有了议论,说崔家这是下了血本要保孟知县,看来这两位的关系,是真不一般。

王主簿听到这些风言风语,心里更是七上八下,趁着给孟寰海送文书的机会,旁敲侧击地提醒:“大人,这崔家如此大手笔,外面都说……都说您二位……”

孟寰海从文书里擡起头,眼皮一翻:“都说我俩什麽?勾结?营私?”

他冷哼一声,把文书往桌上一拍,“老子行得正坐得直,怕他们说?崔家愿意捐粮抚恤,那是人家仁义!总比某些一毛不拔丶还背後捅刀子的强!”

王主簿被他噎得不敢再言,心里却嘀咕:我的大人哎,这官场上的事,有时候就不是个是非对错的事儿啊!

这些话,自然也传到了崔敬祜耳中。老仆禀报时,语气带着担忧。

崔敬祜却只是淡淡一笑,指尖拂过琴弦,发出一个清越的单音。

“由他们说去。清者自清。”他顿了顿,语气微冷,“况且,如今这般情形,我与他还怕什麽闲言碎语?”

他担心的,从来不是这些。他担心的是那位即将到来的沈御史,是否真如传闻中那般油盐不进;担心的是陈同知还有没有更阴损的後招。

与此同时,赵铁柱带着几个识字的衙役,日夜不停地整理着孟寰海要的“民生账”。他们走访乡里,记录下一桩桩因天灾——实为人祸——导致的惨剧,也记下了推广番薯丶以工代赈後,百姓脸上重新燃起的希望。账目朴实,甚至有些琐碎,却带着泥土的气息和血泪的重量。

孟寰海翻看着那厚厚一沓记录,沉默了很久。这里面很多事,他都亲身经历过,此刻再看,依然觉得胸口发闷。

“都记下来了?”他问赵铁柱。

“大人,都记下了,按您的吩咐,有一说一。”赵铁柱瓮声瓮气地回道,眼圈有些发红,显然也是被那些惨状触动了。

“好。”孟寰海将记录小心收好,“这就是咱们的底气!”

就在这山雨欲来的压抑气氛中,一个意想不到的人来到了县衙——是之前被孟寰海收拾过丶後来又因配合清丈而得以保全大部分家産的李老爷。

李老爷提着两盒点心,态度恭敬里带着点讨好:“孟大人,小老儿听闻朝廷要派御史下来查账,特来……看看有什麽能帮上忙的。”

孟寰海有些意外,打量着这位素来精明算计的乡绅:“李老爷有何高见?”

“不敢不敢。”李老爷连忙摆手,“小老儿只是觉得,孟大人您虽然……手段硬了些,但心里是装着咱们百姓的。前番清丈,小老儿起初也不理解,後来见大人处事公道,并未一味偏袒穷户,反倒肃清了些长期欺压乡里的胥吏,这才心服口服。”他顿了顿,压低声音,“这清川县,不能再回到从前那样了。若大人有用得着小老儿的地方,尽管开口,别的没有,家中还有些存粮,或许……或许能应应急。”

孟寰海看着李老爷,心中感慨。这世上,终究还是有不少明事理的人。他点了点头,语气缓和了些:“李老爷有心了。眼下还不到那一步。若真需要,本官不会客气。”

送走李老爷,孟寰海站在廊下,看着阴沉沉的天色。连李老爷这样的乡绅都开始选择站队,可见这清川县的人心,正在悄然发生变化。这变化,是他和崔敬祜一次次硬碰硬丶一次次为民争利挣来的。

而此刻的崔家别院,崔敬祜收到了来自府城的密信。信上说,沈御史的车驾已离府城不远,随行人员中,果然有陈同知安插的眼线。同时,信里也提到,关于陈同知的一些“黑材料”,已经通过某种“意外”的途径,落入了沈御史一位贴身书吏的手中。

“鱼饵已下,”崔敬祜将信纸在烛火上点燃,看着它化为灰烬,“就看鱼儿咬不咬鈎了。”

他走到院中,秋风吹动他的衣袂,带着彻骨的凉意。他擡头望向北方,那是巡按御史来的方向。

风暴将至,棋盘上的棋子都已就位。这一次,不再是简单的官场倾轧,而是关乎清川县未来走向,也关乎他和孟寰海能否在这浑浊世道中,继续携手同行的关键一役。

县衙二堂里,孟寰海也收到了沈御史即将抵达的消息。他深吸一口气,整理了一下身上那件崔敬祜送的新官袍,目光落在墙角那副用旧布盖着的棋盘上。

“来吧,”他低声自语,眼中闪过一丝悍勇的光芒,“是骡子是马,拉出来遛遛!”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