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章六周目烛火摇曳,方南巳有点出神地看……
先帝?
应崇华?
应崇华可是放眼历史上下几千年都排得上号的明君,从他庙号“仁宗”就可以看出他为帝时有多和善仁慈,方南巳居然说自己比应崇华还多一分仁心……
这嘴角可真是难压。
“你这,太擡举我了吧?”
应天棋都有点不好意思了:
“应……呃,我父皇是真有才能,仁心也能落到实处,我……唉,哪里跟他比得了?只能自己躺在这偷偷跟你叹一叹,未来如何,还什麽都不知道呢。”
方南巳不置可否。
他沉默片刻,只道:
“不是擡举。”
应天棋是真的要不好意思了。
他从来没觉得方南巳说话这麽顺耳过。
但还没等他半推半就地把这夸奖承下,方南巳又补充一句:
“也不是夸你。”
“?”
“仁慈对帝王来说有时并不是一件好事,能抛就抛了。仁宗德政确实令百姓安居乐业丶国家富庶昌盛,但也是因为他的仁慈,容了不该容的人,也杀了不该杀的人。倒不如狠一些,将该除的人除去,护住该护的人,如今你便不会有这些烦恼了。”
“……”
有你这样的吗方南巳?
你当着皇帝的面蛐蛐人家亲爹,你是真嫌脖子上脑袋太重想松快松快是吗?
应天棋心里吐槽着,却也没同他计较。
毕竟他蛐蛐的不是自己亲爹,而且说实话,他挺认同方南巳的观点。
人身上的任何品质都有两面性,比如始皇帝政哥哥被评价为“暴君”,但正是因为他身上那份狠辣和野心,才横扫六合,建立了中央集权制度,奠定了後世多年的大一统基础。
同样的,仁慈也是一把双刃剑,过度宽容会使得手下人不断挑衅其底线,也会在一定程度上放纵奸佞,最终铸成大错。
比如,如果仁宗当年能早早拔除朝中隐患,说不定太子应沨的劫难就不会发生,到时宣朝交到应沨手中,如今定是另一番光景。
也不至于几千年过去,时至今日,学术界还在争论太子应沨究竟被谁设计丶折损谁手,各种说法层出不穷,却都没个定论,使得这事成了一个永远无法被解开的谜团。
大概是看应天棋沉默的时间太久,以为他是因自己的话而失落,方南巳悄悄观察着应天棋的反应,片刻,挪开了视线:
“但你也不必妄自菲薄。”
“嗯?”应天棋回过神,擡眼看向方南巳。
“我刚才不是在说……”
方南巳再次顿住,而後叹了口气,像是失了耐心:
“罢了,当我没说。”
他这反应倒是让应天棋瞧了个新鲜。
“哟?”
应天棋往他身边凑凑,弯着眼睛找他的视线,却被他避开:
“你这补丁打得……是在安慰我?”
“什麽补丁?”
“给上一句做补充说明的话就叫补丁。”
方南巳不懂他这些乱七八糟的用词:
“随你怎麽想。”
“那我就当你是在安慰我了。”
应天棋又往方南巳身边靠靠,脑袋几乎要碰到方南巳的手臂。
他擡手安抚似的拍了拍方南巳的手腕:
“哎,你放心吧,我有分寸。我就是心疼百姓,心疼被我们这斗法牵扯到的无辜可怜人。一码归一码嘛,如果恶人受到惩罚,那我肯定喜闻乐见,不会为他们多叹一口气的。”
方南巳没有对此发表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