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16“我们做个交易。”
谢乔强使自己冷静下来,她确认城外的这支军队是围攻敦煌城的南匈奴骑兵无疑。
这不奇怪,榆安本就在丝路附近,处于交通要道。之前匈奴人星夜长途奔袭敦煌城时也是打这边过的,撤军自然很大概率会再次经过。
只是让谢乔万万没想到的是,在敦煌城下吃下一场败仗丶溃不成军的匈奴人,能在这麽短的时间内聚拢,重整旗鼓。因为攻城,匈奴军人数虽有不少折损,军容稍显颓势,但仍是一支强大的部队,粗略一看仍有两千之衆。
该来的终归还是来了。
榆安城还能像上次一样直接被忽略掉吗?答案是否定的。
现在时间是大白天,天空虽然阴沉,光线也比夜里充足得多。榆安的城池规模与之前相比扩大了数倍,一圈的土石城墙在广袤的戈壁滩上更是扎眼。再擡头看,城中几间屋舍炊烟袅袅,直上青天,是刘婶他们在为全城的人做大锅饭。
躲不掉的,只能防御了。
守城跟两个因素有关,一是防御设施,比如城墙丶箭楼等,二是城内守军。
目前,榆安城外围一圈的一级土石城墙已经竣工,三米高,一米厚,但毕竟是最初始状态的城墙,材质硬度实在不敢恭维,拿坚硬的武器凿半个时辰都能凿出一个大洞来。防几十个马匪问题不大,防上千人规模的军队这土石墙就跟纸糊似的。
至于守军,谢乔的正规部队只有一个八人的西凉弓骑,二级,共计完成了三次训练,经历过一次实战,算是有一定的作战能力。但在守城战中,这支部队是绝对不可能拉得出去的:不说士兵的数量,作为漠北的游牧民族,匈奴军中善骑者丶善射者无数,西凉弓骑兵放风筝的机动性优势发挥不出来,只要一出城就是被射爆的活靶子。
守城必备的两个因素现在她都不具备,可以说,只要等到匈奴人全力攻城,榆安必破。
唯一破解当前局势的办法就是再唱一出空城计,在匈奴人大举进攻之前,迫使其主动放弃攻城。
匈奴虽然人多势衆,但毕竟刚吃了一场大败仗,仓皇逃窜,士气低迷是一定的。士气低迷的部队战斗力下降,容易溃散,疑神疑鬼,即所谓的“风声鹤唳,草木皆兵”。
谢乔脑海里立刻有了主意,事不宜迟,她快步跳下台阶,召集全城百姓。
面临存灭危机,事态严峻,只有六十几点的民忠依然很好使。谢乔快速地将大家召集在城墙下,让城中精壮百姓都拿上武器,登上城墙的平台,尤其要站在面向匈奴人军阵的那一方,充门面。而城里的老弱病残也登墙,但靠边站,在城墙上留下身影,显得人多。
当然,最重要的因素还是谢乔的撒手锏,梁汾。
昨天夜里梁汾已经从昏迷中苏醒过来了,身上没有致命伤,当时大概只是失血过多导致的休克。大夫帮他包扎好了伤口,为防伤口裂开还不能剧烈运动,但出城叫阵装装样子是没问题的。
谢乔将当前的形势以及自己的想法说出来後,梁汾当仁不让站起来,眼神坚定地抱拳,“梁某定不辱使命。”
穿上外衫,整理好衣着,梁汾披挂上马,手握长枪,驱马出城。
谢乔派上八人的西凉弓骑兵跟随,并嘱咐单全一定保护他的安危。
快步登上城墙平台往外看,南匈奴的先锋部队已经冲到城下,大军紧随其後,黑压压地围上来。几名骑马用手中长矛凿着土石墙,土块石块不断被剥落。
这一片城墙的损坏程度从100%一路往下跳动,眼看着跳到了56%,当降到0後,这片城墙将被凿开一个大窟窿。
就在这时,马嘶叫声锐利刺耳。
梁汾一马当先,从城墙侧方纵马闪出,枪指敌衆,高声喝道:“梁汾在此!”
城墙下的先锋骑兵起初不以为意,准备分几个人对付他,毕竟汉人的骑兵不堪一击,其他人再继续凿墙。当他们看清脸後,瞳孔地震。
正在驾马冲来的极支辽看清来人的脸後,紧急勒缰,马蹄高扬,险些将他摔下马背。远远看去,土石城墙上人头攒动,严阵以待。
极支辽回马狂奔,大声疾呼:“撤!快撤!我们中计了!”
这张脸,这副身形,这柄长枪,他再熟悉不过了,前天夜里火光映亮的那张脸,他记一辈子。此人明明还在敦煌城,如今竟然赶在了他们前头,出现在这里。
这必是汉人的诡计,先于这座土城设下伏兵,妄图将他们全歼!
不需要极支辽的撤退命令,先锋骑兵已然仓皇回马,作鸟兽散。
谢乔登上雅丹顶部远眺,望着南匈奴部衆一直溃退到了七八里外,终于舒了一口气。梁汾因为刚才的叫阵身体有些支撑不住,单全将赶忙将人送回城里。
但谢乔还来得及从雅丹上爬下来,突然瞥见匈奴人的军阵停住片刻,又以後军作前军,调转马头,再次往榆安方向开进。谢乔眉头紧锁,她推测大概是匈奴人经过短暂的惊慌失措,终于反应过来,他们开始意识到自己攻城是软肋,但骑战丶野战无敌,就算遇上伏兵,一旦在野外开战,即使数倍的汉人都会被剽悍的匈奴铁骑冲溃。
刚才因为动作幅度稍大,梁汾的伤口又迸裂了,大夫正在对他进行紧急处理,短时间内只怕再难上马叫阵。
谢乔大脑飞速运作,全神贯注地盯着匈奴人的军阵,但她紧接着发现,军阵在行进至距离榆安城大约三里地的位置,分出了三支骑兵队,每一支仅十人左右,驰往不同的方向,应该是匈奴的斥候骑兵。
而其馀的军阵主力部队没有直接攻城,径直往西侧开去,那一带是焉皿山方向。
直到三支斥候骑兵分别就位後,谢乔才终于完全明白了匈奴人的意图。
三支斥候骑兵分别位于榆安城的西北角丶东北角和东南角,而匈奴人的主力部队则停驻在焉皿山一带,也就是榆安的西南角。这样一来,相邻的两角可以互相望见,并传递信息,实施对榆安城的全方位监视和封锁。
显而易见,面对城内的疑兵以及一员天神下凡般的猛将,匈奴人不敢攻城,不敢贸然出击,采用了围城及侦查的手段。
匈奴人可能是观察到榆安城只是一座周长仅一公里多一点的小聚落,在发现城中藏有不少伏兵後,推测城内粮食补给可能难以为继,所以先围住城,封锁,再徐徐图之。只要城内人胆敢尝试突围撤退,守在各个角的斥候骑兵将在第一时间传递消息,而驻扎在焉皿山一带的匈奴主力骑兵将截杀他们于野外戈壁滩。
远远望去,匈奴主力军阵抵达焉皿山及附近的雅丹土台後,果然如预料的一般开始安营扎寨了。
谢乔沉下心来思考,不可否认的是,这支匈奴武装绝不是一帮乌合之衆,而是一支极其顽强的军队。普通军队在他们的处境上可能早就一溃千里了,而这群匈奴人却能在接连的受挫和冲击下还能维持住行伍,足见其强大的凝聚力。
而现在,不清楚双方虚实的情况下,匈奴人的指挥官审时度势,利用起自身优势,展开了最行之有效的反制措施。如果谢乔没有系统,现在的局面一定是死局,等到匈奴人摸清城内情况,或者弹尽粮绝,没有任何翻盘的可能性。
不过只是封锁和围城倒对谢乔构不成太大的威胁,反而为她争取到了一些发育时间。
古代战争围而不攻,封锁道路,目的是给城内守军食物补给的压力,迫使其出城投降,因为粮田都在城外,城内的馀粮坚持不了多久的。但谢乔就完全没有这个压力,粮食可以通过【商店】购买,她现在账户上的钱币支撑三百人一年都没问题,更何况神奇土壤上还会长出粮食。
唯二需要提防的,一是防匈奴斥候偷偷摸清楚城内的情况,要是他们发现榆安的正规军仅仅是个位数,必定会不顾一切直接攻城。二是防备匈奴人放火箭烧城,不过火箭并不是那麽容易制造的,需要用到的火油是紧俏的物资,夜里营地照明可能都不够。退一万步讲,就算匈奴人决定鱼死网破,不为掠夺物资,一心只想将城内所有人烧个干净,谢乔还能通过【背包】的格子放水救火。
在加强雅丹上的哨卫後,谢乔回到地面上,她现在要趁匈奴人没有找到破绽之际疯狂发育!
目前一级土石城墙的建造完工了,屋舍正在建造中。考虑片刻,谢乔决定先将建造列表中的屋舍任务全部删除掉。
城内的材料数量有限,匈奴人在城外,无法派人再出城收集材料,所以剩下的必须先用在刀刃上。屋舍建造出来之前还能睡在帐篷的大通铺作为替代。
估算材料的总数後,谢乔决定先升级二级城墙,并建一座[箭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