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紫夜小说>三国金手指是看广告宋公子晏 > 第34章 34 大业必成(第1页)

第34章 34 大业必成(第1页)

第34章34“大业必成。”

寂寥的戈壁滩上,一支马队打破静谧,直穿夜色,飞入沉睡中的榆安城。

昏迷中的黄意被紧急送入城中医馆,具大夫抖擞精神,对他进行诊断救治。

时间一分一秒的过去,谢乔守在门外在焦急地等候。他目前还并非招募的【人物】,所以无法对他使用[寿命]吊他的命,只能采用最朴素的方法医治。身上受了这麽多这麽重的伤,谢乔生怕他交代在医馆里了,这对于她会是巨大的损失和遗憾。

在菖蒲海寻到黄意时,黄意的名字已经出现在了可招募人物的列表里,但由于後续他昏迷了过去,无法直接招募。

系统在他名字旁边打的标签是[谋才],属于是文官的最低等级,但谢乔认为系统大大低估了他。通过这一系列事情,他的能力肉眼可见,智慧且坚韧不拔,忠诚度拉满。当在那间军帐里找到他的时候,从他嘴里听到“意幸不辱命”这五个字的时候,谢乔心间隐隐动容。这几个月以来,他受尽了惨无人道的百般折磨,仍然想着从玉门关出发前承诺的“不辱使命”,整个过程虽然曲折,却成功完成了使命,以肉身做饵,化解冯燕部前期对玉门关威胁,徒手拆除了关内的定时炸弹。

这世界上的关系其实都是相互的,“人皆衆人遇我,我故衆人报之”,今他以国士为报,那她必以国士待之。谢乔坚定地想。

一个时辰後,夜尽天明。

具大夫从隔间走出来,脸上满头大汗,他先在水盆里搓洗着手上沾的血迹,转身说道:“性命算是保住了,还没醒,人就留在这里吧,身体还要再多调理一段时间。”

“有劳了。”谢乔说,松了一口气。

只要他清醒过来,就能招募进【人物】里,使用[寿命],再重的伤都能恢复过来。就像谢均一样,虽然当初病入膏肓,通过慢慢的调理,现在已然病好了大半。

“但是,”具大夫犹豫了一下,有些于心不忍地说,“我适才检查时,见他两腿伤势尤重,腿筋大部被挑断,大抵这辈子都无法直立了。”

从医馆出来,谢乔心情复杂。她很清楚,以这个时代的医疗条件和水平,跟腱和神经断掉基本就告别了行走,即使是她的原世界可能都束手无策,毕竟耽搁了绝佳的治疗时间。

但如他这样的人才,不能一辈子躺在床上虚度,谢乔现在唯一能做的,就是为他量身打造一副“轮椅”,便于他日後行动。

谢乔径直去了一趟城中的工坊,找上木匠赵师傅。

她没有关于“轮椅”的图纸,此前赵师傅同样没有做过类似的器具,但他有造马车和板车的经验。都是带轱辘转的,大概差不多,理论上是相通的,于是,谢乔耐心地通过画示意图和口述结合的方法,将自己记忆里的轮椅的结构传递给赵师傅。并起了一个新的名字,“椅车”。

经过谢乔的不懈努力,椅车的大体构型呈现在了赵师傅的脑海里。他定下步骤,一步步开始打造零件,先造零件,最後再组装。

工坊的另一端,两位李师傅带着学徒已经开始了新一天的工作:冶铁丶锻铁。谢乔从旁观察,发现学徒的技术基本都到位了,差不多可以独立锻炼了。

【背包】里还有多馀的建造材料,等椅车的工夫,谢乔顺道将[工坊·1级]升级为[工坊·2级],并将学徒聘用为工匠。因为作为学徒是没有工钱的,纯白干,白嫖两三个月足够了,久了她自己都不好意思,毕竟她自己也是从打工人过来。

二级的工坊空间更大,有更多的炉子和锻台,能进一步提升铁器的産量。这几个月以来,工坊为家家户户都免费打造了基本的农具和厨具,剩下的大部分时间都是在打造武器。诸如箭镞丶环首刀丶矛头丶马鞍丶马镫丶蹄铁丶铁盔丶铁甲等等。

目前招募的部曲都是没有护甲和头盔的,仅是一身黑色的制式戎装和束发的头巾,应对小规模的流寇马匪足够了。但未来要面对的,就是正儿八经的大规模部队了,护具是万万不能少的。

尤其是她在[兵营·2级]里招募的[西凉铁骑],这属于是重骑兵,主要的攻击手段是冲锋,冲散步兵方阵,摧枯拉朽地碾杀,从气势上压倒对方。是以,重骑兵身上必须配备坚固的甲胄,防御敌军方阵内的攻击,否则冲一轮下来,重骑兵直接损失掉七七八八,那就没什麽威慑力了。

[西凉弓骑]也需要护甲,因为在实战中与敌方弓手少不了对射,一身坚固的甲胄能极大地减少伤亡。谢乔主打的就是一个低战损比。

这半年多来,谢乔通过【签到】陆续开出过皮甲丶藤甲丶青铜甲和铁甲的图纸,防御力水平是从低往高排列的。榆安现在不缺铁,也具备锻铁技术,谢乔索性直接打造铁甲和铁盔,要给就给麾下部衆最可靠的防护。战场上都是拼真刀真枪的,现在看铁甲制造流程复杂,可到了关键时刻是能救命的。

至于披在战马身上的马铠,用皮甲足够了,较为轻盈,能减少马匹的负重,也能起到良好的保护作用。毕竟马的命比人要硬得多。

椅车完工大概还需要些时间,谢乔没别的事,在榆安城中转了转,她已经有段日子没回她的大本营了。

随着身体的逐渐好转,谢均将学堂的授课任务部分分给何颙後,他自己抽出了一些空闲,开始履行县令的职责了。

榆安城中现如今共有八十三户,每户的院子里谢乔已经为他们增补了第五块[初级神奇土壤]。连收四季粮食,第五季麦子也在长熟的过程中,基本具备了自给自足的能力。而且在这些家庭的成员中间,有从戎入伍的兵卒,有工坊的师傅,有织坊丶窑坊丶酒舍丶医馆丶食肆的夥计,他们通过工作,都能为各自的家庭带来收入。

一个月前,谢乔和县令谢均商议,在榆安城中开放了五铢钱的流通,并停止了食肆对全城百姓的免费食物供应。百姓需要自家生火做饭,如果家中粮食不够的,能用通过劳动获取的薪资从县府买到粮食和其他生活物资。

想获得丰衣足食的生活,就需要勤劳。否则谢乔提供了居住的屋舍,又开放免费的食肆,百姓吃穿不愁了,是很容易滋生出懒汉的。这十分不利于城池的长期发展。

这样一来,食肆就不再是全城百姓的大食堂,回归了它最本质的功能——饭店。百姓想改善夥食,吃顿好的,或者懒得自己做,进食肆花钱就能吃到。当然,食肆的利润率在可调控的范围内,目前是视客流量来定,客流量大了就提高一些利润率,客少了就减少利润率,卖得更便宜些。

至于家中成员年迈老病,又没有稳定收入的,谢均通过入户走访後,为其提供一定数额的补助。

城中的酒舍除了是喝酒的地方,还是酿酒和沽酒的场所。当然,目前酒舍还不具备蒸馏技术,仅能酿一些低度数的酒。酒是个好东西,能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人的负面情绪。毕竟如果一年到头只能喝到水,那生活就太枯燥了。当前酒舍的酒原材料是麦子,後续谢乔大规模种植出葡萄後,还考虑酿造葡萄酒,丰富百姓的饮食。

西域阴雨天少,光照充足,葡萄类瓜果能充分进行光合作用,産生糖类丶淀粉,同时夜间气温低,又利于能量的贮存:这正是种植瓜果的宝地。粮食问题基本解决之後,谢乔的下一步打算就是广泛地开始种植特色水果,且不仅仅局限在神奇土壤上。

城中的窑坊和织坊都相继啓动了,城内百姓中间只有极少的窑匠和织工,陶瓷和布匹的産量不大,不过榆安人口少,百姓的需求量也不大。未来随着窑匠和织工的技艺提升,数量的增多,肯定是要转到外销的。最理想的状态就是销往西域,利润最大化,这是谢乔梦寐以求的愿景。

城内的另一角,官学,现如今进学堂念书的孩子多达二十七人,蔡琰丶徐慎和卓兰三个孩子也都在里面念书。还有好些是军户家的孩子,父母在长城戍边,为了子女未来有更好的发展,选择将他们寄在榆安的官学中,学习念书,生活上有专门的人照料,每年还有两次机会能到边境去和父母团聚。这是谢乔之前写在文书上的军户制度。

而官学的先生,除了谢均和何颙以外,还增加了伤愈的徐垣和他妻子温娴。四位先生分授不同的课业:谢均师从郑玄,教经学的典籍;何颙曾闻名于太学,教为政之法丶为官之道;徐垣是蔡邕的弟子,授文学辞赋;温娴本是雒阳城中的大家闺秀,擅长音律,她便授音律,授礼仪,陶冶情操。

总而言之,榆安城一派欣欣向荣的气象。

虽然目前何颙仍然不可招募,但他貌似乐意地接受了自己的新身份;就连跟他一起的另外三名死士,大概都觉得包吃包住的日子太过清闲,主动在城中择业就业,挣钱进食肆吃肉,或者去酒舍沽酒喝,俨然化成了榆安百姓的一份子。

唯一让谢乔惦记的,就是她从学堂的窗户外如“班主任”一般偷偷观察时,发现小蔡琰有些闷闷不乐。原因自然显而易见。明年去中原谢乔会留意蔡邕的下落,尽早让他们父女团聚。这是对她做过的承诺。

第二日,赵师傅便将椅车拼造出来了。

谢乔去取时,发现从外观上看,很像某电视剧里,司马仲达非常渴望拥有的,诸葛亮的四轮车。轮毂转动灵活,双手能通过拉动後轮的手柄驱动椅车,而前面的小轮能转弯,真跟她原世界的轮椅没什麽区别。唯一的不足的,就是轮子是实木不是气胎,坐起来会更颠簸。但够好了。

推着椅车去医馆见黄意。

这会儿他刚好醒了过来,医馆的夥计正在悉心喂他喝药汤。脸上瘢痕严重,相貌几乎辨认不出来了,但一双眼睛仍然深邃有神。

“感觉好些了吗?”谢乔关切地问。

看到谢乔过来,黄意心情肉眼可见地明朗了些,“好多了。”他忽然想起重要的事情,忙问:“主公,冯燕的那些部曲都如何了?”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