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章72“见过谢府君。”
箭在弦上,弓已拉满,森寒的箭镞直指祭坛上那个狂笑不止的身影。
千钧一发之际,一个清亮的声音穿透了肃杀的氛围:“皇甫公,且慢!”
皇甫嵩猛地转头,望见策马靠近的谢乔。
“昭奕,这是何意?”他声音低沉,带着压抑的怒气。
谢乔下马,迎着他锐利的目光,神色平静,语速却极快:“皇甫公息怒!张宝乃黄巾巨寇,罪该万死。然,就地格杀,不过泄一时之愤,于大局无益。”
“无益?”皇甫嵩疑惑,“斩杀贼首,以儆效尤,岂会无益?”
他深邃的目光审视着谢乔,“昭奕莫非要保反贼性命?”
“非是保命,而是诛心。”
谢乔向前靠近一步,压低声音,“张角丶张宝丶张梁三兄弟,以妖术惑衆,蛊惑天下数十万流民。在这些愚民心中,张角兄弟如同神明。如今张角已死,张梁遁逃,若张宝再死于此地乱箭之下,黄巾馀孽只会认为他是‘殉道’,他的死,反而会成为凝聚残馀叛军的旗帜,使之愈发癫狂。”
她顿了顿,观察着皇甫嵩微动的眉毛,继续说道:“反之,若将张宝生擒,押解回雒阳,明正典刑,昭告天下。让天下人都看到,他们信奉的‘地公将军’,不过是阶下之囚,最终伏法于王土。如此,方能真正摧毁黄巾馀孽心中之信仰,让其明白,黄天之法,不过歪门邪说,大汉天威犹在!”
皇甫嵩拈着胡须,眼中的怒火渐渐被深思取代。
谢乔的话,如同一盆冷水,浇熄了他心头的戾气。他不得不承认,谢乔考虑得比他更深远。
杀一个张宝容易,但要彻底瓦解黄巾之根基,却需要更周全的手段。在雒阳处决,其政治意义远大于在下曲阳就地射杀。
祭坛上的张宝似乎听到了下方的争论,他脸上的笑容更加轻蔑,更为肆意地狂喊:“苍天已死,黄天当立!岁在甲子,天下大吉!”
这嚣张的姿态再次激怒了皇甫嵩,但他终究按捺住了。
他深吸一口气,挥手示意弓箭手放下弓弩箭矢。
“昭奕言之有理,适才我几乎昏了头脑。”
皇甫嵩的声音恢复了平日的沉稳,“传令,将张宝拿下!严加看管,不得有误!”
几名精锐汉军士兵如狼似虎地冲上祭坛,将力竭的张宝捆绑结实,押了下去。
“另,”皇甫嵩转向传令兵,“立刻传令各部骑兵,全速出击,沿各条道路全力搜寻黄巾主力踪迹!发现任何线索,即刻回报!”
“诺!”传令兵飞驰而去。
一时间,马蹄声轰鸣,尘土飞扬。数千汉军骑兵分成数股,皆如同离弦之箭,朝着四面八方追索而去。
谢乔麾下的西凉铁骑加入了追击的洪流,马蹄踏过原野,掀起滚滚烟尘。
然而,就在这疾驰的骑兵队伍眼皮底下,无数穿着破烂衣衫丶面带惊惶的“流民”,正三五成群,沿着田埂丶小路,甚至是杂草丛生的荒野,沉默地丶迂回地向南跋涉。
他们低着头,尽量不引人注意,与追击的汉军骑兵屡屡擦身而过,却无人察觉,这正是他们要寻找的“黄巾主力”。
谢乔领着骑兵,不紧不慢地“追击”着。
她的队伍看似迅猛,实则有意无意地避开了那些真正的迁徙人群,甚至在某些岔路口,还会稍作停留,状似搜索,实则给後方的“流民”争取更多的时间。
与此同时,广宗县城。
这座经历了战火洗礼的城池,考虑到战线北移,为求速战速决,并无重兵把守。
城中的地方官吏正在努力恢复秩序,城墙残破,百废待兴。
对于那些陆续抵达城外,声称是逃难回乡的流民,守城官吏并未起疑。毕竟,战乱之後,一座空城流民涌入是常态。
谁也想不到,这涓涓细流般的“流民”,正悄无声息地汇聚成一股足以再次改变局势的力量。
几日後,派出去的各路骑兵陆续返回下曲阳大营。
“报!将军,沿途搜索百里,未见黄巾主力踪迹!”
“报!我部追至河间界,亦无所获!”
“报!渤海方向探查回报,未见大股黄巾集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