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4章番外-立储今後纵使前路布t满荆棘,也……
随着姜时晏和姜时宜逐渐长大,朝堂上各怀鬼胎的大臣们愈发藏不住自己的心思。当今帝後聪慧睿智,无论他们打的什麽小算盘都能摸得清清楚楚。
也正因如此,一衆人心照不宣的将主意打到了姜时晏的身上。毕竟,当今陛下就这麽一个儿子,储君之位不落在他身上,还会送给旁人吗?
说来也怪,姜时宜和姜时晏这姐弟二人,女儿像母亲,安静沉稳,虽也是习武之人,却看着面和心善,温柔娴雅。
与之相对,姜时晏不论是长相还是性格,都与沈绒毫不相干,行事作风像极了年少时的姜临煜,性子张扬,恣意嚣张。
栖凤宫内,一缕暖阳照开女子温和的面容,她低头翻着手中的兵书,举手投足间尽显贵气。虽已是两个孩子的母亲,可眼角肌肤细腻的不见一丝皱纹,与一旁弹琴的少女坐在一起,不似母女,倒像极了一对姐妹。
“前不久,刘尚书又派人暗地里给晏儿送去了万两白银,明面上是感谢晏儿在狩猎大会那日对其女的搭救之恩,实则以儿臣所看,怎麽偏有这想要将自己唯一的掌上明珠,许给晏儿做王妃的意思?”琴音戛然而止,姜时宜双手平稳放在小腹前,眸光似水,“阿娘,朝臣们各个心思不纯,二弟单纯,他当真应付的来吗?”
姜时晏自降生的那一日开始,身体便不如姐姐康健,因此素日里,沈绒和姜临煜对他也多有放纵。
而姜时宜,自幼随父母亲游走于群臣之中,早已养成了审时度势,处变不惊的性子。
“放心好了。”沈绒放下兵书,伸手牵过女儿的手,“你弟弟虽说不及你聪慧,可好歹也是你阿爹精心教养长大的,对待这些个老狐狸,自然是有他的方法,你不必忧心。”
晏儿性子冲动,实不是帝王之选。
立储一事并非小事,看着他们从咿呀学语的婴孩到如今可以独当一面,姜临煜和沈绒心中早已做出了决定。
“再过些日子便是你的生辰。”沈绒揉着女儿指尖练剑而留下的茧子,面上露出清清淡淡的笑,“你的笄礼,注定不会是一个寻常的日子,日後,天下对准大凉的所有明枪暗箭都会指向你。阿娘心疼你,年纪轻轻便要承受这些。”
“阿娘。”姜时宜靠在沈绒怀里撒娇,“儿臣什麽都不怕,既然儿臣是大凉的公主,这些本就是儿臣应当去承受的。日後,儿臣也会保护好您和父皇,还有弟弟。”
抚着女儿柔顺的青丝,沈绒心中百感交集,既心疼她接下来要面对的一切,又为她能成为第一个坐上那把龙椅的女子而自豪。
————
公主皇子生辰之日,本就是大日子,更何况早有风声传出,今日也会是储君册封之日。
为此,前来赴宴的朝臣各个心不在焉,尽管已经十分确定储君之位非姜时晏不可,但这宴会上的气氛却着实诡异。
姜临煜与沈绒来的迟,姜时宜和姜时晏一左一右跟在他们身後,一眼过去似乎并没有什麽不对劲,但细细一看,姜时宜今日装扮的着实太过华丽,鹅黄色的襦裙是缀着金饰,连钗冠都是仿照凤冠重新打造的。
“这…”有人心里泛起了嘀咕,“刘尚书,这样一看,怎麽好似公主才是…”
“别胡说。”刘尚书胸有成竹,“今日公主的笄礼,女儿家素来爱装扮,穿的奢华些也不为过。且,陛下疼爱女儿,怕只是想在今日册于公主封号。我大凉建国百年,哪里有女子为储君的例子?”
不论怎样,他的官职多年来不升不降,刘家渐渐衰败,这个太子妃之位他必得让女儿握在手中。
笄礼开始後,沈绒动作轻柔的替女儿行加笄礼,这是女子一生中最重要的事,从前她不曾有过的,如今全都还到女儿的身上。
姜时宜轻抿唇瓣,不由自主地攥紧了手。
笄礼过後,姜临煜不知从何时取来了一道圣旨,递到了礼官手中。
“衆卿消息灵通,想必早就知晓朕今日要做什麽。”姜临煜扫视殿下衆人,语气玩味:“正好也趁着宜儿笄礼的日子,将这个消息公之于衆。”
有朝臣趁机发问:“陛下,臣斗胆,不知陛下所说的消息,可与立储一事有关?”
姜临煜笑而不语,视线缓缓移到礼官身上。
礼官心领神会,“奉天承运,皇帝诏曰:
朕承天命,抚有四海,肇啓鸿基,历数载而国泰民安。惟储位乃国之根本,社稷之纲维,必择贤能者居之,方能固邦本丶安苍生。朕之嫡女时宜自幼聪慧敏达,性资仁厚,通读经史,明辨是非,有经天纬地之识,怀忧国忧民之心。
今朕深思熟虑,断自宸衷,特颁此诏:立为储君,正位东宫,总领东宫事宜,参预国政。自即日起,百官皆当竭诚辅佐,恪尽职守,共辅新储。
钦此!”
圣旨一出,衆人纷纷惊的说不出话,甚至几人之间交头接耳的确认是否是自己听岔了。
姜时宜跪的笔直,鹅黄色的衣裙随风晃动,双手高举过顶,恭恭敬敬接过那方承载着国之重器的明黄卷轴,俯身叩首,“儿臣接旨,谢主隆恩,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虽早知有今日,可当沉甸甸的圣旨送到自己手中时,姜时宜的心还是不由自主的一颤。
正午的阳光恰好透过雕花窗棂洒在她身上,将她眼底的惊涛骇浪悄然掩去。
“这…陛下!”樊苍术年岁已大,早便不在乎谁为储君,可却知道普天之下断没有女子掌权的道理,“恕老臣无礼,这不符国法啊!”
“是啊!陛下,公主虽聪慧机敏,能文能武,可终究是女子。”
一时间,附和声连绵不绝。
“樊丞相。”沈绒莲步轻移,来到他的面前,“敢问丞相,国法哪条规定,公主不可为储君?”
“娘娘,历来帝王哪位不是男子?”
“大凉国法,立储当立嫡立贤立长,从未言明不可为公主。”沈绒目不转睛地盯着他,“若丞相忘记,大可亲自去查验一番。”
大臣们面面相觑,顿时无话可说,无论立嫡立贤还是立长,姜时宜都确是储君之位的不二人选。
是夜,月明星稀,姜时宜同从前所有册封为储君的太子一样,跪在列祖列宗的排位前,虔诚地许下誓言:“列祖列宗在上,时宜再次发誓,今後纵使前路布满荆棘,也定当与大凉百姓一道风雨同舟,定不会让大凉百年基业,毁于我手。”
沈绒陪在女儿身侧,满目欣慰。
高高的月儿爬上了枝头,不远处的习武场内,姜临煜看着儿子射出的十支箭只中了五支,无奈的扶额苦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