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面瓦剌的老大叫也先,四十多岁,正值壮年,这个年纪是人类公认的事业黄金期,更何况也先从小到大都在跟着自己的父辈打仗。
而英宗皇帝从小就在宫城里长大,从作战经验方面,两边高层领导一对比,明眼人都能看得出谁赢面更大。
不仅是领导层,政治和经济方面,人家也有进步。这时候,蒙古不再是一些松散的部落联盟,也先已经算是基本统一了蒙古各部,在这几年修养生息中元气也逐渐恢复。
当然,明朝也不弱,太宗皇帝留下的50万大军和精锐部队,既有作战经验,又有当时最先进的火器,完全不虚。
所以说大明想揍瓦剌,也不是不可以,家底很厚。
正统十四年,即1449年。这年春天,也先又想要钱了,派了2000多人的使团去北京,带了一些草原上的马儿,上贡给大明。
其实也不是啥好马,就是为了要赏赐一顿吹呗:“啊哈哈,亲爱的大明,我们把草原的马儿带到了关内,你们可以叫它内马尔!”
实际来贡马人数2000,但给明朝上报:我们来了3000人!准备3000人的夥食和打赏哈!
其实2000人报3000人,不仔细数也数不出来,而且没人真的会去数一遍,但这时候王振老师非得数一数,讲道:我早就看你们这些瓦剌人不顺眼了,回回来都报假账,我这回一定要查查人数!
一查还真是多报了,王振大怒:给你们钱是给你们脸,讹钱都不诚信,要点儿熊脸不?削减!削掉八成。
这里就可以看出王振这个人的性格缺陷:就是做人要麽一直怂,要麽一直硬,之前给人钱的也是你,现在跟人家较真的也是你,咋大明的坏人和瓦剌的坏人全让你一个人做了?
瓦剌使者团回去给也先汇报说:大明不光钱给的少了,还说咱讹人不讲诚信,讹上加讹,讹心至极,穷凶极讹,讹人先告状,讹讹讹红掌拨清波。
这些人夸大其词,连谐音梗都整上,就是为了给也先找个进攻明朝的理由。
也先一听:这感情好啊,我想睡觉,给我递枕头来了。明朝太监羞辱我方外交使者,简直就是骑在我们头上拉屎,太欺负人了,揍他!
这操作就是我们常说的恶人三招:制造矛盾,贼喊捉贼,正义审判。
首先找事,找完事再说自己被欺负了,然後再报复欺负自己的人就变成了一种“正义”的行为。
不要说古代了,这种废阳寿招法现在也一样好用,我们身边从来不缺少这种又废又下头的人。
书归正传。也先挥师南下,和明朝打了起来,结果地方军压根扛不住,一直挨揍。
尤其是大同府,大同府是现在山西省的北边,可以说是瓦剌南下之後首先挨揍的地方,也是瓦剌要最先攻打的第一座大城市。
地方军扛不住打,节节败退,一路被压到高地塔下,也就是压到大同这座城的城门口了。
可大同说到底是座城,就算地方军再垃圾丶再不会打仗,野外玩不过你草原骑兵,但只要固守城池,等待援兵,骑兵能拿我怎麽样?
朝廷也确实派了人去支援大同府。
这里就不得不提,在大同府防守战进行的同时,发生了一件怪事,首先是大同府有一座悬空寺,是北魏时期修建,位于北岳恒山的悬崖峭壁之上,极其险峻。
古代一旦发生战乱,都忙着对抗外敌,地方上就有可能出现一些盗匪。
七月,有几人前往官府报官,称悬空寺的几名僧人死在寺中,官府过去一查,初步判断悬空寺是被盗匪劫掠,不仅财物尽失,而且还丢了一尊佛像,原本摆放佛像的位置,却换成了一只红色的长毛猴子石像,甚是诡异。
所以大同府的人来京奏报了前线战况,顺便提了一嘴悬空寺的事情。
在这个节骨眼上,当然没人管什麽悬空寺的事,都忙着打仗呢,而看完前线战报的明英宗朱祁镇提出:地方军太菜了,朕要御驾亲征,三天之内杀了也先,骨灰都给他扬喽!
大臣一听都懵了:您闹啥呢?
朱祁镇想要亲征,原因有很多,一是他也想和自己祖辈一样立下战功,给自己脸上增光;二是王振的怂恿,因为王振的老家就在大同附近,战乱影响着那里百姓的生活,他想着为家乡人民做点事情,给自己脸上增光。
一个想给自己脸上增光,另一个想给自己脸上增光。
两人一拍即合,不顾衆人反对,今天就是谁来都劝不了我,我朱祁镇也要带兵出去打瓦剌一顿!
所以说各地官府都在节衣缩食凑军饷,搞得林淸颜都被裁了员。
那麽这场战争发展态势如何?向来对案子感兴趣的林淸颜对悬空寺的事情又有怎样的看法?欲知後事如何,请看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