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回模型图解南北楼,佛道儒三教合一
上回书说道,林淸颜在穆子雷这位向导的带领下,参观了悬空寺的前院部分。
衆多周知,明清时期是中国古建筑风格的定型和古建筑史的最终章,相对来说,古建筑水平到达了自盛唐之後的又一个顶峰。
尤其是明代的紫禁城,是院落式建筑群的最高典范,所以说这个时代,不论是建筑群布置丶设计,还是建筑工艺都到达了一个很成熟的状态。
那麽悬空寺作为千年古建筑,自然也备受重视,明朝悬空寺的修缮次数并不少,其中有一部分功劳来自于木工技术的升级。
从一些明代官式建筑可以看出,其中的木质结构更加定型化丶简单化;屋檐缩短,变平直,斗拱缩小,变密集;结构作用减少,梁柱构架的整体性加强。这些变化也能在现在的悬空寺外观中看见一些影子。
像悬空寺这种建筑,一般是每隔几十年都会进行一次修缮和加固,林淸颜在穆子雷那儿问得,悬空寺的上一次修缮大概是在10年前。
讽刺的是,那时候大同府附近也正好在打仗,正好也和现在一样,有不少人往南跑,尽管那次打赢了。
这些人从来没相信过朝廷,甚至还有些人会散播些国之将亡的言论,老百姓啥都不懂就是信。
就和现在一些崇洋媚外的公知差不多,一有点事就说自家哪哪不对,外国哪哪好,对着白头海雕丶袋鼠考拉丶寿司生鱼片叫爹,别人留学学知识建设家乡,这种人留学留出各种优越感,汉奸嘛,从古至今都有。
“10年,也就是正统四年。”林淸颜感叹道:“现在还是和新的一样。”
“木材表面也会打蜡保养什麽的吧。”
“穆诗人懂这些建筑?”
“略知一二,都是在书里看的。”
林淸颜不由自省到,自己确实应该多看书,不然和文化人聊起天来,自己显得就很呆。
“林捕快,这边上楼。”
林淸颜和穆子雷走到钟楼下,因为鼓楼下方是山门进寺院的那个通道,所以没有空间放置楼梯,上寺院二层的楼梯也便被安置在了钟楼一侧。
那麽所以要想走山门进来再走到左边鼓楼这一侧,就要从钟楼这边迂回着过来。
“再往这边走,林捕快。”
林淸颜感叹道:“这里的设计怎麽跟迷宫一样!”
从钟楼二层往左可以去寺院二层房间和鼓楼二层,那麽往右走,穿过一条小道,就到了南楼的一层。要想上南二层则需要先上到寺院屋顶,再往北拐上楼。
而上南三层的楼梯比较隐蔽,它藏在二层後面,是人工开凿了一个石窟,连接了二层和三层。
到这里,南楼三层应该怎麽上,林淸颜就已经明白了。
这几个楼梯都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窄小。
楼梯宽度仅仅允许一人通过,而且踩上去会发出咯吱咯吱的声音,看起来就很危险。
石窟里二层通三层的那段还好,因为他是一段建筑外的楼梯,承重结构在墙壁里,所以很结实。
来到南三层,从左侧绕到右侧,就是一个连接南北楼的栈道,栈道插进石壁的方法和悬空寺建造时说的“膨胀螺丝法”一模一样,所以也很牢固。
林淸颜晃了晃旁边的几根细柱子:“这个东西也能承重?”
“只是装饰罢了。”穆子雷和林淸颜沿着栈道来到北楼,南楼要从一楼开始上,北楼则不一样,首先来到的就是三楼,三楼从左绕到右才能下楼梯。
这儿的楼梯结构就全是外挂式了,好在这边有几根梁做辅助支撑,也比较牢靠,只是这些楼梯都很窄。
林淸颜一边走一边画出了悬空寺的地图,穆子雷指着一处说道:“这里不对,北楼3楼到2楼的楼梯直接有一个拐弯的小平台。”
“这你都能看出来,厉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