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口气虽谦逊,可从她姿态神色看来,便是“小生意”也够赚个盆满钵满,难怪关幼君当年情愿誓死不嫁人,也要守住关家这些産业。谁又能真做到视钱财如粪土?都是口里的话罢了。
闲谈片刻,又有个小丫头急匆匆跑来,“大姑娘呢?”
娘妆见她脸上发急,起身道:“姑娘在前头会客,出什麽事了你这样急?”
“太太又哭晕过去了!”
“大夫来了没有?”
“打发人请去了,不知几时能来,叫姑娘瞧瞧去吧。”
“姑娘这会如何抽得开身?”娘妆脸上焦急,茫然一会,猛地扭头看向庾祺,“庾先生,您是客,原不该劳烦您,可听说您是位大夫,能不能请您先去瞧瞧我们太太?”
庾祺稍一垂眼,便爽快起身,“请前面引路。”
于是留张达在厅上等候,随娘妆及至後房中。只见卧房围了好些妇人,看衣着一半是下人,一半是亲戚家的女眷,当下叫开衆人,走上前,见床上睡着个身段发福的妇人,便是关家太太,听说只四十出头的年纪,脸上却憔悴得似五六十岁。
庾祺坐在床前把脉,“是忧思过度,气虚血弱所致,府中有没有灸针?”
有个婆子忙道:“有有有!是先前一个大夫留下的。”
庾祺命其取来,当下施针,未几即见关家太太转醒,醒来吃了半盏茶,和衆亲戚说不到两句,又捶胸拍床地哭起来。
有亲戚劝慰,“太太,人死不能复生,千万要节哀才是,不是听幼君说衙门已经拿住凶手了麽?您不保重好自己,才能亲眼看凶手替咱们二公子偿命不是?再说您要有个好歹,幼君往後无依无靠可怎麽过?”
衆人皆称是,却有个像是族中妇人意味深长道:“幼君是个自强的,倒不要什麽依靠,瞧她一个人就把关家的生意料理得妥妥帖帖,南京城谁不说好?我看她是个最能干不过的人,太太当保重好自己,往後好享幼君的大福啊。”
有人忙将她拉到一边,比了个手势,示意她少说话。
果然关太太听见这话,非但没好转,反而哭得愈发痛心,一开口,嗓子哑得不像样,“我就这麽个儿子,原来指望他,谁知老天绝我,真是老天绝我啊!”
另有人忙哭着来接话,“这也是,幼君再强干,到底是个姑娘家,当下是说不嫁人,那不过是赌气的话,将来年纪再大些,难保。太太膝下只二爷一位公子,原以为咱们关家日後还能靠他,谁知——别说太太悲痛,就是我们将来也不知如何!”
自古都说“养儿防老”,对姑娘是不报多大指望的,哪怕她再精明强干,也逃不过是个女儿身,做娘的同为女人,她更了解女人的脆弱和情难自禁,尽管是她自己的女儿,也难信任。
庾祺听出这意思来,未在房中逗留,打帘子退到外间,正巧在帘後撞见幼君。
她想是没听见他的脚步声,冷不防迎面撞上,先一怔,那双凛凛的眼睛里立时化出一丝笑意。
二人出来,朝前头那小厅上慢慢走着,前院後宅隔着个小花园,远不及荔园的园子大,也是栽花种草,一步一景,但走到哪里都像空,大概是人口不多的缘故。幼君与他缓缓并行,微风拂面,带来一阵栀子花香,不知怎麽,她渐渐想到十年前与人家议亲的事。
其实不过同那位公子见过一面,就在这小花园里,连他的相貌都不记得了,却始终记得当时自己脸上的温度,摸上去简直灼手。
抑或少年男女就是这样,无情亦先羞。九鲤与叙白并肩站在人家院墙底下,不知是挨叙白太近的缘故还是给太阳晒的,总觉面颊发烫。
她偷麽睐目,见叙白下半边脸上蒙着片斜阳,眼睛隐在阴凉中,也在看着她。她像碰着颗钉子似的,忙将目光端正回去。
叙白也觉尴尬,微笑起来,不自在地擡手在脸边扇一扇,“午间这太阳有些热起来了,我看离入夏不远了。”
九鲤双手放在背後,攲在墙上仰头,“入夏好,我最不喜欢身上穿得厚厚的,显得人臃肿得很。”
“不会,你瘦,穿得再多也显苗条。”
她憋不住一笑,“你真会和姑娘家说话,不像我叔父,对女人也是常日挂着张脸。”说完,隐隐担心起来。
叙白道:“我听说他一大早就邀了张达出门,是不是关展的案子还有疑点?不知到底是我们这头先了结,还是他们那头先了事。”
她听他口气较为悠闲,不像急着查案的样子,有些疑惑,“你怎麽不急?不怕王大人怪罪?”
他笑了笑,“不是不急,是有你和你叔父帮忙,我很放心。”
九鲤听得高兴,“你就这样瞧得起我?其实我从前连贼也没抓过,亏你不觉得我是添乱。”
“你天生聪慧,怎会添乱?”他站到她面前来,“难道从前没人说过你聪明?”
给他直勾勾瞧着,她有点不好意思,半低下脸,“不过家里人夸一夸,可家里人说的好话哪能全当真?我小时候不过学写个字大家也连声叠声夸我,”说着撇撇嘴,“只有叔父说我写得歪歪扭扭不规整。”
叙白正要问个什麽,不想有个衙役跑进这巷口,拱手道:“回禀大人,我沿河东问过去,到头了也没打听到那万三家。”
昨日衙役在白玉楼打探出来,是有个叫万三的混子,常在他们门前守着,朝进出的客人卖弄机灵打秋风混饭吃。据那夥计说,他家就住在这小玉桥一带,因而叙白才会同九鲤到这里来。
九鲤离墙站直了身,“是不是白玉楼的夥计记错了?”
衙役摇头,“那夥计曾在这里遇见过他,听他亲口说的,应该不会错。”
说话间,杜仲搭着话走进巷来,“没错,我问到了,那万三家在桥西,并不是什麽河房,他是吹牛,其实是在一条细宅巷子里,几间破瓦房赁给好几户人家,我进院去问过,里头的人说他此刻不在家。”
几人出了这巷,越桥往西,未行几步便到杜仲说的细巷中,果然是个杂院,租住的都是些三教九流,门外一看,院中脏乱得连个下脚的地方都难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