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紫夜小说>镜流 > 第 61 章(第1页)

第 61 章(第1页)

第61章

在新的“长远战略与新兴风险研判办公室”工作的日子,我所面对的不再是司法部内部那些蝇营狗茍的权力倾轧,而是全球尺度下关乎文明走向的残酷现实,每日涌入我系统的,是高度加密的情报简报丶顶尖智库的深度分析报告丶以及来自世界各个角落的丶未经修饰的一手数据。

这些信息在我面前逐渐拼凑出一幅远比我想象中更为复杂,也更为阴暗的全球图景。

某个阴沉的午後,一份关于中非国家“卡萨尼亚共和国”的紧急事态评估报告,吸引了我的全部注意力。

这个国家拥有储量惊人的战略矿産和石油资源,却深陷于部族矛盾丶军阀割据和国际资本贪婪攫取的交织泥潭中。

报告用极其冷静丶近乎漠然的专业笔触描述了一场由现任军政府发起的丶代号为“铁砧行动”的清剿战役,旨在“彻底铲除边境地区的分裂主义恐怖分子”。

然而,随报告附上的几张经过技术处理的高分辨率卫星影像,却揭示了文字背後触目惊心的真相。

图像显示,数个位于争议区域的原本生机勃勃的村庄,已彻底从地图上消失,取而代之的是一片片焦黑的土地,以及大规模不规则的土堆,情报分析员的冷峻注释指出,这些“极有可能是乱葬岗”。

报告的补充说明部分,用轻描淡写的口吻提及:“行动导致非战斗人员伤亡估计在三万至四万之间,人体不明,疑似流入地下市场。”

“非战斗人员伤亡……”

我无声地重复着这个冰冷的技术术语,指尖冰凉。

这简短的几个字背後,是数万条鲜活生命的戛然而止。

我放下平板电脑,走到办公室巨大的落地窗前。

窗外,联邦首都秩序井然丶绿树成荫的街道和熠熠生辉的玻璃幕墙大厦,构成了一幅高度文明丶繁荣安定的景象。

然而,我的脑海中却无法抑制地浮现出报告所揭示的地狱般的场景:破碎的房屋丶在弹雨中奔逃的瘦弱身影丶躺在血泊中的孩童丶以及那些坐在远离战火的丶装有空调的豪华指挥室里,用红酒杯和雪茄烟决定他人生死的“文明人”冷漠的面孔。

一种近乎生理性的恶心感和燎原般的愤怒在我胸中翻涌。

人类建立了宏伟的城市,精妙的律法,璀璨的艺术和深奥的哲学,试图将自己与丛林中的野兽区分开来,但在权力金字塔的顶端,那些身着定制西装,掌控着巨大资源的决策者,其内心深处潜藏的那种视人命如草芥,为达目的不惜碾碎一切的冷酷兽性,与自然界中最残忍的捕食者有何本质区别?

所谓的文明丶道德与法律,在许多时候,不过是一层一戳即破的华丽假面,其下掩盖的,依旧是血腥丶野蛮丶弱肉强食的黑暗法则。

就在我沉浸在对人类文明僞善本质的深刻厌恶与悲观反思中时,一个意外的消息,如同一道无声的惊雷,在司法部这潭深水悄然传开,激起了层层隐秘的涟漪。

奥德华·克莱蒙特,这位曾权倾一时,对我産生过扭曲且充满危险占有欲的男人,在一个周末的深夜,于其位于市中心顶层豪华公寓内,因突发性大面积心肌梗死,猝然离世。

据他那位守口如瓶的私人医生在极小范围内透露,奥德华近半年来精神状况持续恶化,深陷严重的焦虑和抑郁,伴有顽固性失眠和药物依赖,心血管系统早已不堪重负。

他的死亡,仿佛是他那被权力丶欲望和内心冲突反复炙烤的灵魂与□□,最终油尽灯枯的必然结局。

消息传来时,我正在办公室里审阅一份关于“後人类时代生物科技伦理边界”的晦涩文件,听到秘书压低声音的通报时,我握着电子笔的手指骤然收紧。

我沉默了片刻,心中涌起的情绪复杂得难以名状。

没有大仇得报的快意,也没有虚僞的悲伤,更多的是一种如同旁观历史化石出土般的漠然,以及一丝对于生命在无尽欲望追逐中最终化为虚无的苍凉叹息。

他曾将我视为一件值得珍藏和把玩的“器物”,试图用权力的网将我束缚,最终却被自身膨胀的欲望和由我无形中引燃的内心烈焰所反噬和焚毁,他的死亡,为我那段不堪的往事画上了一个句号。

奥德华的离世,自然在司法部内部引发了一场虽无声却异常激烈的权力地震和资源再分配,他留下的政治遗産和人事网络,成为了各方势力虎视眈眈的焦点。

而我,这个曾被他“特殊关照”过,如今又身处相对超脱的战略研究部门的人,反而奇迹般地暂时远离了漩涡中心,得以以一种近乎局外人的冷静视角,观察着这场围绕权力真空上演的饕餮盛宴。

权力的尘埃落定得比想象中更快。

不久,新的部门主管任命正式公布,接替奥德华位置的,是一位名叫埃莉诺·伏尔泰的女士。

她年约四十,身材保持得极好,银灰色的短发梳理得一丝不茍,穿着剪裁利落的深色套装,整个人散发出一种混合着不容置疑的气场,她以思维缜密丶作风强悍和在跨部门协调中拥有盘根错节人脉而闻名。

上任伊始,埃莉诺·伏尔泰便雷厉风行地约谈了几位核心部门的负责人。

当我被请进她那间装修风格极简丶几乎没有任何冗馀装饰的办公室时,她正站在巨大的电子沙盘前,上面显示着全球实时数据流。

“安菲尔主任,”她转过身,目光锐利如手术刀,直接切入主题,没有任何寒暄,“我仔细阅读了你近期提交的关于‘全球供应链韧性评估’和‘信息生态极化风险’的报告。视角独特,洞察深刻,尤其是对非传统安全威胁的关联性分析,显示了你不凡的才华。”

她的赞赏直接而务实,不带丝毫个人感情色彩。

她话锋一转,走向巨大的落地窗,俯瞰着脚下的城市:“像你这样具备宏观视野和深度思考能力的人才,不应只埋首于数据和模型。司法部内部有一个非正式的高层交流圈,名为‘单目会’。成员来自各部门核心层以及部分外部智库领袖。我们定期举行闭门沙龙,探讨一些更具根本性和前瞻性的议题,比如文明的困境丶技术的颠覆丶人性的边界等等。我认为,那里会是你发挥更大影响力的理想平台。”

“单目会?”

我轻声重复这个名字,心底深处瞬间捕捉到了一丝不协调的折射。

从符号学和哲学角度看:“单目”象征着高度聚焦的审视,以及……某种排他性的单一标准。它可能代表着穿透表象的洞察力,但也可能意味着视野的狭隘,对多元性和复杂性的排斥,甚至隐藏着一种不容异见的偏执。

对于我这样一个天性对世界的混沌丶矛盾和多义性抱有深切共鸣和好奇的人来说,这个名称本身,就带着一种令人本能警惕的隐喻。

我没有立刻回应她的邀请,脸上维持着恰到好处的谦逊和谨慎:“非常感谢您的赏识和推荐,伏尔泰女士。这确实是一个令人向往的机会。不过,请允许我稍作了解,思考一下这个圈子的氛围和讨论方式,是否与我目前的思考路径相匹配。”

埃莉诺·伏尔泰微微颔首,脸上看不出喜怒,语气依旧平稳:“当然,审慎是优点。期待你的答复。”

几天後,我受邀参加国家美术馆举办的一个名为“无限的形态:从莫比乌斯环到克莱因瓶”的先锋艺术与数学跨界展览。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