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紫夜小说>活佛济公第四部免费观看全集 > 第340章 老石磨盘转旧忆 麦香释怨暖乡邻(第1页)

第340章 老石磨盘转旧忆 麦香释怨暖乡邻(第1页)

立春的风终于带了几分暖意,灵隐寺山脚下的麦田泛出嫩绿,可清溪村的老石磨却成了“稀罕物”——这盘传了五辈的石磨,最近总在深夜自己转动,磨盘缝隙里还会渗出带着麦香的粉末,吓得村民们不敢靠近,村长老张头只能背着半袋新麦,往灵隐寺跑。

“大师!您快救救村里的石磨!”老张头刚到山门外就喘着粗气,袋口的麦粉撒了一地,“那磨盘搁在村头晒谷场三十年没动过,前几天突然自己转起来,夜里还能听到‘嘎吱嘎吱’的声响,像是有人在磨面,再这样下去,春耕都没人敢去晒谷场了!”

济公正坐在禅房里剥花生,红皮落了满手,闻言把花生壳一扔,扇着破蒲扇笑道:“石磨自己转?是麦香勾着没了却的乡邻情分了。走,去瞧瞧这盘‘会磨面’的老石磨。”

一行人往清溪村走,远远就看到晒谷场中央的老石磨——磨盘是青灰色的花岗岩,直径足有两米,磨齿间还嵌着些陈年麦麸,磨轴上缠着几圈褪色的麻绳,是当年村民们推磨时用来借力的。老张头指着磨盘,声音颤:“昨晚我起来巡场,看到磨盘在自己转,磨眼里还往下掉新麦,磨盘旁飘着个穿粗布衫的老头影子,说‘还差两袋麦,要给孩子们磨面’,我一喊,磨盘就停了!”

济公走上前,手掌贴在磨盘上——花岗岩的冰凉透过掌心传来,却能隐约感觉到磨盘深处藏着一丝暖意。他弯腰查看磨轴,现轴套里藏着一个小小的木牌,上面刻着“李”字,还写着“民国三十八年”的字样。“这磨盘里裹着股实在的执念,是个老把式的影子,手里还攥着磨面的木勺。”

话音刚落,人群里突然走出一个穿灰布衫的老太太,手里提着个竹篮,里面放着几块刚蒸好的麦饼,看到石磨就红了眼:“这磨……是李大叔的磨!”

老太太姓王,是村里的老住户。她慢慢说起往事:民国三十八年,村里闹粮荒,村民李老根是个磨面的老把式,他守着这盘石磨,把自家仅存的几袋麦拿出来,给村里的孩子磨面做饼。可那年冬天,李老根为了去山里找野麦种,摔下了山坡,再也没回来,石磨也渐渐没人用,搁在了晒谷场。

“李大叔走前,还说要给孩子们磨够一百袋麦面,”王老太太抹了把眼泪,“他说孩子们正在长身体,不能饿着,可他磨到第九十八袋,就没回来……这些年,我总在清明时给石磨上撒把新麦,算是替他了点心愿。”

老张头一听,脸色瞬间变了:“您说的李老根,是我爷爷的拜把子兄弟!我爷爷常说,李大叔是个好人,当年要不是他,村里好多孩子都熬不过那个冬天!”他从家里翻出一本旧账本,里面记着当年李老根磨面的数量,最后一页写着“欠两袋麦,待补”,字迹是李老根的。

济公看着石磨,磨眼突然自己张开,从里面掉出几颗新麦,落在磨盘上。“李老根的魂魄附在磨盘上,不是想闹,是没完成当年的心愿。”他从老张头手里接过半袋新麦,倒进磨眼,“要是真心想帮他,就召集村民,一起给石磨添麦,帮他磨够一百袋,让孩子们再尝尝他磨的麦面。”

村民们一听,都纷纷回家拿新麦,不一会儿就凑够了两袋。老张头带头推磨,磨盘“嘎吱嘎吱”地转了起来,和当年村民们一起磨面的场景一模一样。王老太太把麦饼分给孩子们,孩子们吃得满脸麦粉,笑声飘满了晒谷场。

就在这时,磨盘突然转得快了些,磨眼里的新麦源源不断地往下掉,磨盘旁飘出个穿粗布衫的老头影子,正是李老根。他笑着看着孩子们,手里的木勺轻轻一挥,磨盘里的麦粉飘起来,落在孩子们的饼上,像是在给他们添料。

“李大叔!”王老太太对着影子喊道,“您放心,孩子们都好好的,您的麦面,我们替您磨够了!”

李老根的影子对着村民们笑了笑,慢慢化作一缕麦香,钻进了石磨里。磨盘渐渐停了下来,磨眼里掉出最后一把麦,正好凑够了一百袋的数量。磨轴上的麻绳轻轻晃动了一下,像是在告别。

“好了,他走了。”济公笑着说,“李老根的心愿了了,他能安心了。”

接下来的几天,村民们又开始用老石磨磨面,每天清晨,晒谷场都能听到“嘎吱嘎吱”的磨盘声,伴着麦香,格外温馨。老张头还在石磨旁立了块碑,刻着“李老根之磨”,让村里的人都记得李老根的善举。

济公带着必安路过晒谷场时,正好看到村民们在推磨,孩子们围着石磨跑,笑声不断。必安好奇地问:“师父,李大叔为什么非要磨够一百袋麦面啊?”

济公摸了摸他的头:“因为他心里装着孩子,装着乡邻,想让大家都能吃饱饭。这世间的执念,大多是‘牵挂’,牵挂别人过得好不好,牵挂自己的承诺能不能实现,只要这些牵挂有了着落,执念自然就散了。”

夕阳西下,余晖洒在石磨上,麦香飘在空气中,像是李老根的祝福。村民们扛着磨好的麦粉往家走,身影被夕阳拉得很长,格外温暖。

济公带着必安往灵隐寺走,路上的麦田泛着嫩绿,充满了生机。必安手里拿着块麦饼,吃得津津有味:“师父,以后我们还来清溪村吃麦饼好不好?”济公笑了笑,拍了拍他的头:“好啊,只要你好好修行,多做善事,以后咱们天天来,也学学这‘守善’的道理。”

回到灵隐寺时,天色已经暗了下来,禅房的灯还亮着。济公坐在台阶上,看着天上的月亮,手里捏着颗花生,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他知道,这世间的善意与牵挂,就像这老石磨,不管过多少年,只要有人记得,有人传承,就能留住最温暖的回忆,也能解开最深的执念。而他,愿意一直做那个“守善”人,用一把破蒲扇,扇走世间的寒冷,也扇出人心底的温情与善意。

喜欢活佛济公第四部请大家收藏:dududu活佛济公第四部小说网更新度全网最快。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