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子元在苏悦办公室紧闭的门前已经徘徊了将近半小时。
他做了个深呼吸,仿佛要鼓足面对千军万马的勇气,终于抬手,指节轻轻叩响了门板。
“请进。”门内传来苏悦熟悉而温柔的声音。
关子元推门进去。
办公室里只有苏悦一人,邓丽华和杜南南早已下班。
她正对着电脑屏幕,听到动静才抬起头。
看到是关子元,她眸中闪过一丝了然,唇角自然地弯起一个柔和的弧度。
“怎么了?又来讨论‘学术问题’?”
她含笑问道,语气带着恋人间的亲昵调侃。
关子元却没有像往常那样回应她的笑意。
他低着头,慢吞吞地挪到她的办公桌前。
酝酿了许久的话堵在喉咙里,出口时几乎带上哭腔。
“悦姐,那个……”他的声音低得几乎听不见,“咱们的那篇prb论文……被reject(拒稿)了。”
苏悦脸上的笑容瞬间凝固,眼中掠过清晰的惊讶。
那篇论文她看过无数遍,创新点足够亮眼,理论推导严谨得无可挑剔,工作量巨大,甚至包含了他们和杨简合作完成的实物实验数据支撑。
在苏悦看来,这篇论文的质量,即便是放在顶尖博士生的成果里也毫不逊色。
短暂的惊讶过后,苏悦迅恢复了冷静。
她没有立刻用那些空洞的“没关系”、“下次再投”来安慰他。
对她而言,此刻最重要的是解决问题本身,是帮他搞清楚“为什么”。
“给我看看审稿意见。”
关子元像是找到了主心骨,立刻绕过桌子,很自然地拿起苏悦桌上的鼠标操作起来,指尖在键盘上飞快地输入了自己的邮箱账号和密码,动作熟练得仿佛在使用自己的电脑。
他点开那封来自编辑部的邮件,将三个审稿人的意见界面清晰地展示在苏悦面前。
苏悦仔细阅读着屏幕上的文字,眉头却渐渐蹙紧。
“奇怪……”她低语道。
审稿意见出奇地好。
三位审稿人都对论文的创新性、实验设计的严谨性和理论分析的深度给予了高度评价。
没有尖锐的批评,没有要求大修的意见,甚至只有一些极微小的的建议。
苏悦的指尖在鼠标滚轮上滑动,目光最终落在那封邮件最后的编辑决定上——冰冷的“reject(拒稿)”。
“或许是ae(asciateeditor,副主编)有自己的考量。”苏悦沉吟道,语气带着一丝无奈,“这在论文投稿过程中也不算罕见。审稿人一致看好,但最终拍板的ae出于某种原因——可能是对研究方向的偏好、对领域内平衡的考虑,或者单纯是觉得‘差一口气’——做出了拒稿决定。”
苏悦顿了顿,接着说:“prb的审核机制是双盲,就是说投稿时作者不知道审稿人是谁,审稿人也不知道作者是谁,理论上最大程度避免了人情干扰。但最终的生杀大权,还是在ae手里。子元,你可能……只是这次刚好没碰到契合的ae。”
她转过头,看着身边依旧情绪低落的少年,语气温和而坚定:
“没关系的,这种事情在科研道路上太常见了。很多重量级的成果,在表前都可能经历几次这样的波折。”
“可是……”关子元的声音带着浓浓的委屈,“这不光是个论文啊……”
他的话语充满了未尽之言。
这是他的“定情信物”,是他倾尽全力想为她赢得的荣光。
苏悦的心瞬间软得一塌糊涂。
她站起身,轻轻将这个高大的男孩拉进怀里,温柔地环抱住他,手掌安抚地拍着他的背。
“我知道。我都明白。”
她的声音轻柔地拂过他的耳畔。
“但这未尝不是一件好事。你看,审稿人的意见都很好,说明我们的工作本身是扎实的、有价值的。我们再仔细找找可以进一步提升的地方,修缮一下,我们完全可以投一个更好的期刊。”
“嗯……”
关子元把脸深深埋进她温软的颈窝,贪婪地汲取着那份安定人心的气息,闷闷地应了一声。
委屈的情绪被她的理解和拥抱缓解了不少,但挫败感依然盘桓不去。
“可是……我第一次投论文,就……”
苏悦下巴轻轻抚摸他的顶:
“没关系,第一次嘛,找不到窍门很正常。科研投稿就像……嗯,探索新领域,总得多试几次,找对角度,才能知道对方的‘点’在哪里,投其所好,一击即中。”
关子元埋在苏悦颈窝里的耳垂,倏地一下变得通红。
成为恋人后的这两个月,他敏锐地察觉到,自己这位平日里温柔知性、克制有礼的“悦姐”,在独处时偶尔会流露出一些……让他浮想联翩的“另一面”。
比如现在这句“多试几次”、“找对角度”、“知道对方的点在哪里”……
怎么听怎么都带着点意味深长的“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