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紫夜小说>我在苏轼府上当厨娘作者玉局瞻鹤 > 110120(第3页)

110120(第3页)

圆娘:“自作孽,不可活。”

宛娘:“可惜了,大宋官员不许经商,他是借了别人的名暗中经营,不然就可以让伯父参他一本了。”

圆娘笑道:“无妨,他在黄州被人追着讨债的事情,定能传扬万里的,不必师父出手,买通一两个文手,写场折子戏到处去唱一唱也很不错,大宋御史可是有风闻奏事的特权的,只要被御史记上一笔,他在黄州的这三年全都白干。”

宛娘摇头叹息道:“真真觉得,咱们家你才最适合当官,伯父性子直爽,我爹比伯父的性子还要直,呃……他们管这叫刚正不阿,依我看呀叫光拣亏吃。”

“好呀,你居然在背后讲说师父和叔父,我一定要原原本本的告诉他们去!”圆娘促狭的眨眨眼。

宛娘去挠她的痒痒肉道:“不许去!不许去!你敢告我的黑状我就进京去找二哥主持公道!”

蓦然提起辰哥儿,圆娘微微一怔神,家里好像许久没有收到他的回信了。

宛娘微微叹了一口气道:“也不知道二哥在京城怎么样了??”

圆娘点了点头道:“也不知给他誊抄的那些食谱,他都一一吃过没?都很好吃的!”

“那大抵是没有的,听说汴京冬季的鱼很贵的!二哥生活一向节俭,应该舍不得买吧。”宛娘猜测道。

生活节俭的辰哥儿此时正夹着一块烤鱼大快朵颐,用的还是圆娘寄给他的炒辣酱,也不知道酱里加了什么,辣味特别足。

冬天下雪天起一锅,吃得不知天地为何物?

就不感谢大自然的馈赠了,因为鱼是章惇买的。

章惇吃得也十分酣畅淋漓!!大呼过瘾!!

最后他抹了一下嘴,问道:“苏遇,你说实话,你们家的钱到底还够不够使的?你爹就最初谪居黄州的时候问我张过一次嘴,为的是在临皋亭安顿你们这一大家子,都三四年过去了,你们到底是怎样生活的?”

他看了看苏遇身上短了寸许的青袍襕衫道:“苏子瞻别是当掉半个家供你赴京赶考吧。”

苏遇摆了摆手道:“那倒没有,是舍妹在黄州城经营了一间食铺,供一大家子吃喝嚼用。”

章惇砸吧砸吧嘴道:“这鱼也是你那妹妹教你做的。”

苏遇点了点头,将手中的烙饼折了折,蘸了蘸浓稠的酱汁一口吞下。

“为何不将你妹带来京城?我家缺个厨娘,让她来我家!指定比在黄州挣钱。”章惇继续诱惑道。

苏遇腾的一下子站起来,变了脸色:“您还真是……懂得怎么激怒我爹,你让我妹妹来章家做厨娘,我爹得游过长江黄河来跟你拼命!”

“那她在苏家就能做厨娘,在我家不行?”章惇不服气道。

“那能一样嘛,在我们家,干活的事

儿都是我们来。”苏遇说道。

章惇略一捋须道:“可惜了的,好事儿全让他苏子瞻赶上了!你妹妹年芳几许?可有婚配?我章家子侄虽然不才,仔细挑挑,里面还有几个略微齐整些的,可以为夫。”

苏遇装模作样道:“哎,是挺可惜的,章家兄弟皆为翘楚,人中龙凤,只是做不得婚。”

“这又是为何?莫非你妹许了人家?”章惇疑惑道。

“哦,那倒没有,首先,她不喜欢姓张的。”苏遇道。

“姓章犯天条吗?”章惇道。

“倒也不犯,但比犯了还严重。”苏遇在章惇面前告了张远秋一状。

章惇一拍大腿道:“哎呀!混了,混了,他是弓长张,我是立早章,差着十万八千里呢!”

“嗯,又能如何呢?我妹妹不嫁人的!”苏遇超坚定的说道。

章惇是过来人,一看苏遇这神色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呢,只是心底暗暗纳罕道:苏遇这等人才都俘获不了人家小娘子的芳心,自家的子侄不如苏遇远矣,更加没了希望。

思及此处,他不禁深表遗憾,悄悄叹了口气。

黄州城这边,一进腊月底,城中的铺子渐渐打了烊,准备过节。

宛娘买了一堆柿子和橙子,六郎上山折了一大捆侧柏枝,全家人围在暖炉旁插百事吉。

六郎幽幽叹道:“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如今倒反过来了,咱们一大家子团圆热闹,倒不知二哥在京中如何了?去何处过年?”

苏轼酸溜溜的回道:“倒也不必担心他,他早被章惇哄骗了去,哼!”

王闰之在一旁笑话他道:“之前还让人家自己拿主意,等人家自己拿完主意后,你又酸倒了牙,真真是不可理喻,咱们哥儿里外不是人了。”

“他胆敢支持新政,我就打折他的狗腿!”苏轼气鼓鼓的说道。

朝云嗔道:“支不支持新政的,辰哥儿顶着苏轼之子的名头在京中行走定然十分艰难。你还不准孩子周转些?”

王适道:“二郎素来主意正,他且有自己的盘算呢。”

宛娘道:“说起来,好久没收到二哥的来信了。”

圆娘默不作声,插完百事吉在一旁剥橘子吃,八郎赖在她怀里,非要闻橘子香,小癞皮狗一只。

外面的天灰蒙蒙的,圆娘想:家里那只旅行青蛙真的去扬帆远航、浪迹天涯了。

正胡思乱想着,砚秋手里拿着一封信兴高采烈的进来道:“郎君,夫人,二郎来信了!”

第113章

屋子里暖香浮动,大家坐在围炉旁听六郎读信,八郎手剥橘子给大家一片一片的分,小手捯饬的飞快。

照例辰哥儿先在信中问候了大家,接着说自己这些时日来的文章精进,又说了些日常吃食,吐槽汴京的冬鱼极贵,且没有黄州的鱼种类多,亦不及其味道鲜美,偏偏他是个爱吃鱼的,每每嘴馋都要借着请章惇指点文章的由头去章府蹭饭。

有的时候,他也面皮薄,羊毛不能总可着一家薅,于是在京中多拜了几位师父,轮流去蹭饭,还蹭出了心得,章家的清蒸鱼,梅家的鱼生,范家的鱼粥,都是一绝。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