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
村民们爆出雷鸣般的叫好声。
黄曼曼的话,说到了他们的心坎里。
作坊虽好,但能进去的人毕竟有限。
这田地里的收成,才是家家户户的指望!
“曼丫头,你说吧,怎么干,俺们都听你的!”
“对!都听曼丫头的!”
黄曼曼满意地点点头。
她要的,就是这份齐心协力。
“好!那咱们现在就分派一下活计!”
“男人们负责割稻子、挑担子,女人们负责打谷、拾稻穗,孩子们也别闲着,帮着捡捡漏下的稻穗!”
“大家伙儿都利索点,争取天黑前,把这片稻子都收进谷仓!”
“好嘞!”
村民们应声而动,纷纷回家去取镰刀、箩筐、扁担等工具。
一时间,杨家村通往稻田的小路上,人来人往,好不热闹。
那些家里只有一个壮劳力进了作坊的人家,此刻更是庆幸不已。
“哎,当初曼丫头说一家只招一个进作坊,俺还老大不乐意呢!”一个婆娘一边快步走着,一边对旁边的妇人说道。
“可不是咋地!现在瞅瞅,还是曼丫头有远见!”另一个妇人接口道,“这不,作坊里有人挣铜板,家里头还有人手能收稻子,两不耽误!”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谁说不是呢!要是全家都去了作坊,这地里的活计可就没人干了!”
“还是曼丫头想得周全啊!”
村民们你一言我一语,对黄曼曼的安排,是越地佩服了。
他们这才真正明白,黄曼曼当初的决定,是多么的深谋远虑。
既保证了作坊的用工,又兼顾了各家各户的农活。
这份心思,这份远见,让他们这些土生土长的庄稼人,自愧不如。
然而,就在这热火朝天的氛围中,却也有几家犯了难。
那便是杨富贵家,以及他的两个弟弟,杨有福和杨有金家。
杨富贵作为村长,自然是要统筹全局,不好意思只顾自家。
而杨有福、杨有金两兄弟,还有他们的婆娘王秀华和钱多多,如今可都是作坊里的骨干。
杨有金和钱多多还是生产队长呢!
他们这会儿都在作坊里忙得脚不沾地,哪里抽得出空来收稻子?
这下可把杨老太给急坏了。
她倒不是心疼大儿子杨富贵,反正大儿子家的活,有黄曼曼帮衬着。
她急的是自家那几亩地,还有老三杨有金家的地。
这要是没人收,岂不是要烂在地里?
就在这时,几个手脚麻利的村民,已经扛着镰刀来到了黄曼曼家的田边。
“曼丫头,俺们来给你家帮忙收稻子了!”
“对对对,曼丫头你平时帮了俺们这么多,你家的活,俺们包了!”
“不要工钱!就当是报答你了!”
几个壮实的汉子七嘴八舌地说道。
他们都是真心实意地想要帮忙。
黄曼曼心中感动,脸上却露出了为难的神色。
“各位叔伯的好意我心领了。”
“但是,无规矩不成方圆。”
“这样吧,”她沉吟片刻,“我和爹家的地,就请四位叔伯帮忙。”
“工钱照算,一个人五文钱,管一顿午饭,怎么样?”
那几个汉子一听,顿时有些急了。
“曼丫头,你这不是打俺们的脸吗?”
“就是!说好了不要工钱的!”
黄曼曼却笑着摇了摇头:“叔伯们,咱们亲兄弟还明算账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