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是那动作,明显有些心不在焉。
黄曼曼整理了一下衣衫,迈步向村口走去。
杨富贵亦步亦趋地跟在她身后,像个受惊的小媳妇。
村口,七八匹高头大马一字排开,马上端坐着几个身着官服、腰佩长刀的官差。
为一人,约莫四十来岁,面容瘦削,鹰钩鼻,一双三角眼闪烁着精明而审视的光芒。
此人,正是州府粮道署派来的主簿,姓周,单名一个“明”字。
周明身后,还跟着一个身穿锦袍、面带倨傲的年轻公子,正是那钱老板的侄子,钱有德。
钱有德一看到黄曼曼,眼中便闪过一丝怨毒和得意。
“周大人,就是这个村子!他们去岁稻谷亩产惊人,定有蹊跷!”钱有德尖着嗓子说道。
周明没有理会他,目光如炬,上下打量着黄曼曼。
一个如此年轻的女子,竟是这杨家村的主心骨?
他来之前,已经从县衙张师爷那里,对杨家村和黄曼曼有了一些了解。
知道此女不简单,不仅搞出了高产稻谷,还办起了年糕工坊,深得县令赏识。
“你就是黄曼曼?”周明开口,声音带着官场特有的威严。
黄曼曼不卑不亢,微微颔:“民女黄曼曼,见过大人。”
杨富贵也赶紧上前行礼:“草民杨家村村长杨富贵,见过大人。”
周明淡淡“嗯”了一声,目光扫过杨富贵,又落回黄曼曼身上。
“本官奉州府粮道署之命,前来杨家村,调查稻谷高产一事。”
“听闻你村去岁稻谷,亩产远寻常,可有此事?”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黄曼曼神色平静:“回大人,确有此事。”
她没有丝毫隐瞒。
这种事情,也瞒不住。
钱有德在一旁冷笑:“哼,何止远寻常,简直是闻所未闻!若非妖术,岂能如此?”
黄曼曼冷冷瞥了他一眼,并未理会。
这种跳梁小丑,不值得她费口舌。
周明眉头微皱,显然也有些不喜钱有德的咋咋呼呼。
“黄曼曼,你且说说,你村稻谷高产,究竟是何缘故?”周明沉声问道。
这个问题,黄曼曼早已在心中盘算过无数遍。
她朗声道:“回大人,民女以为,稻谷高产,无外乎天时、地利、人和。”
“天时,去岁风调雨顺,少有灾害,此乃上天垂怜。”
“地利,杨家村的田地,虽算不上顶好的沃土,但民女带领村民,深耕细作,改良土壤。”
“哦?如何改良?”周明眼中闪过一丝兴趣。
黄曼曼不慌不忙,将自己倡导的“不烧茬”、秸秆还田作肥、深翻土地、曝晒通风等方法,一一道来。
这些法子,在这个时代,算是颇为新颖和科学的。
周明听着,不由得微微点头。
这些法子,听起来倒也有些道理。
“至于人和,”黄曼曼继续说道,“民女斗胆,改进了些许耕作器具,提高了耕作效率。”
她指的是那“神仙镰刀”和帆布助脱粒。
当然,她不会蠢到说这些是系统出品。
只含糊地说是自己琢磨出来的。
“再者,民女引入竞争机制,多劳多得,激了村民的积极性。人人用心,产量自然有所提升。”
周明听完,沉默不语,似乎在思索黄曼曼话中的真伪。
钱有德却急了:“周大人,您别听她花言巧语!小侄可是听说了,她家有一口神奇的水井,用那井水浇灌过的稻田,才会高产!那井水,定有古怪!”
他这话一出,杨富贵的脸色“唰”地一下变得惨白。
黄曼曼的心,也微微一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