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上今儿拉回家的一石粮食,九百文,加起来,二两多的银子就这麽花了出去。
木槿心疼的滴血,买粮食真真是费银钱的紧。
农家人,没田还真是不行。
想着明儿要包包子,木槿一咬牙,淘了五斤小麦。
晾干,又往上面撒了些许的水,拎着去了村里的大石磨那儿。
木槿心下有几分雀跃,自打成亲,已经许久未磨过自家的粮食了。
等田里的小麦秋时收了,他到时候要一次磨上个十斤。
木槿到时,石磨那儿已来了不少的叔麽婶子,坐在一旁唠嗑儿,等着磨面。
“槿哥儿来啦。”一夫郎拍了拍身旁的空位儿,“来,坐这儿等。”
木槿看到排在前头的周吴氏,喊了一声,“娘。”
紧着便坐在了那夫郎的身旁,把木盆放到一旁。
周吴氏闻言,转头白了他一眼,不欲搭理他。
木槿笑而不语,对于周吴氏待他这般模样,心下一点儿也不在意。
等着磨面的妇人夫郎间眼神交换了一瞬,瞟了木槿和周吴氏两眼。
空气静了一瞬,转而几人又说笑了起来。
“今年时节好,庄稼没受灾,收成还不错。”
“你家那口子最是会侍弄田地,木村长都说了,今年又是你家收的粮食最多。”
那妇人摆手,眉眼间皆是掩不住的喜意。
木槿坐在一旁,安安静静的等着,时不时附和上他们两句。
“对了,昭野那儿不是说麦收完要盖新屋,如今忙完了,怎的不见他雇来村里雇人,我家汉子闲在家,正琢磨着寻个短工呢。”
村里人虽怕木昭野,但更是怕没银子,而且他也只打过他爹那一回,没见过他揍村里人。
有活儿计干,有银钱拿,自是多的乐意去的汉子。
周吴氏闻言竖起了耳朵。
木槿身旁的夫郎叹笑道:“莫等了,人昭野小子专门从镇上请了师傅来,昨儿我看到他刚从镇上拉了一车的砖石,已经开始盖了。”
“嚯,还专门请了师傅?”
“人那镇上的工匠师傅,个顶个的盖屋子的好把式。”
“这得花多少银子。”
“人昭野有本事,从北疆战场都能活着回来,听说他和咱们镇上的城门校尉很熟。”
“啥本事,不过是道听途说罢了,那般有本事,怎的去边疆两三年,也没见挣个战功回来。”
“有没有战功且不说,有银子是真的。”
“这倒是。”
木槿听着暗暗盘了一番,白齐秋已到了年岁,还是得早些成亲的好。
村里的好汉子已早早被订下,如他那般的年岁,还真有些不太好找。
如今木昭野家来了群盖房的汉子,又是镇上的手艺人。
若是能从里头选个夫君,有门手艺,日子差不了。
他对此深有体会,家里但凡沾上木头做的物件儿,都是周蔺抽空打的。
零零散散加起来,若是买,真得不少银子。
手里攒的几两银子,说不得都不够用的。
转而细想,若不是周蔺跟着桁叔学了木匠的手艺,也攒不到几两银子,日子不知得难成啥样儿。
因着,有手艺的汉子能养家,白齐秋虽说啥都能干,他还是想让他寻个能养着他的汉子。
以後日子不会太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