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六章
“娘。”
周蔺抱着一堆木柴,放进染坊的竈台旁,见周吴氏跟着进来,轻轻喊了一声儿。
周吴氏眼睛绕着染坊转了一圈儿,看着眼前这个越发壮硕的大儿子。
突然有种恍然隔世的感觉。
“这染坊花了多少银子?”
周蔺把砍好的木柴归置好,“多是齐秋他们在忙活,具体花了多少银子,我还真是不清楚。”
周吴氏轻嗤一声儿,她最不喜的就是周蔺这副傻憨憨的样子。
刚怀上周蔺的时候,头一个孩子,她自是也倾注了不少的期许。
生周蔺的时候,因着他个头忒大,九死一生,真真是受了不少的罪。
他小时候,周吴氏和周老三自还是喜爱这个头一个孩子的。
无奈周蔺说啥信啥,只会做活儿,忒憨傻。
有回,小周蔺直用手指戳晾凉了的面油。
周老三气急,阴阳道:“戳,再使劲儿,戳深一点儿?!”
周蔺便是长大了,都不咋能听懂反话,更何况那时候他还小着。
闻言,戳的更起劲儿了。
周老三气没处发,一摔筷子,给周吴氏骂了一顿,真真是生了个傻子!
周吴氏跟着擡不起头,直到生了周明,才把腰板儿挺直。
後头孩子多了,更是哪个都比周蔺聪明贴心,会哄她。
渐渐心偏了,再也没正回来。
周吴氏觉着没啥,十指都不一般长,哪家的夫妻不偏爱自己能说会道,聪明伶俐的孩子。
便是周蔺如今日子慢慢过了起来,在她眼里,也不过是傻人有傻福罢了。
压根儿不是她看不起的大儿子有本事。
“俩没啥血缘的哥儿,你和槿哥儿这般帮着,你那亲弟弟在书院,因着家里没银子,吃不好,睡不暖的,也没见你这个当大哥的去看看。”
惬意舒适的日子过久了,周蔺心底深处,很是排斥和周吴氏说话。
每一次,他心里不知为何,都会难受上好几日。
分家这大半年,加上在镇上做活儿。
师傅言传身教,木槿更是明里暗里,像修理棉花一般,修整过他的言行和态度。
周蔺真真是学了不少人情世故。
如今,他少有只听人说出的话,而不动脑子,会稍稍动一下。
“娘,家里也不是没银子,怎的让四弟吃不饱穿不暖的,您不是最疼他的?”
不过,动了脑子,说出的话,更气人就是了。
周吴氏一噎,“家……家里处处要花银子,得了多少都花了,哪里还有银子?”
周蔺无奈,啓朝赋税不重,十赋其一,一亩旱田,便是种小麦,也能得一两多的银子。
家里十几亩的旱田,刚收了麦子没多久,再说,还有棉花,水稻,土豆……
周强一年束修四两银子,可以带粮食,去书院吃吃食,周蔺再怎麽算,家里都不可能缺银子。
“娘可还有旁的事儿?”
周蔺不想和周吴氏再多说什麽,忙完这儿的事儿,他还得紧着去师傅那儿做活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