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
竺桢桢一口气将所有疑问一并道出,结合贺老大和城主的说法,她了解了事情的来龙去脉。
原来,这所谓的京中势力,正是天子的同胞,晋王。
晋王乃是整件事情的始作俑者,因一己私欲将整座城毁于一旦。
他曾暗中豢养一批人马,专门差使这些人为他做些腌臜事。
那日破城门抓捕百姓,甚至已经做到了目中无人的地步,但李县令的弹劾奏折未到京中便已被拦截。
也正是因为李县令这一本奏折引来了晋王的怒火,将城主府中所有活人悉数杀害。
而李县令单独被抓走囚禁折磨,但被关住的百姓齐心助李县令逃脱,他九死一生回到城中却只能带回噩耗。
後来,贺老大就带领着大部分百姓逃离城中,在外头建了个寨子,有些不愿离开的他也没有办法,只能告诫他们藏好莫要被发现。
昌定城中跑的跑躲的躲,一时间成了空城,晋王还在下令要寻找治病之法,只得将手伸向了汴城。
晋王派人贿赂李佳东在汴城生事,暗中抓人运往昌定试药。
晋王生性多疑,又担心李佳东兜不住事,便指派了个挂名城主前往昌定。
这苦命差事落到了燕家头上,燕家的儿郎心知肚明,说是城主之位,只不过是去当个眼线的作用罢了。
于是命令一再推脱,层层下达,竟到了燕家庶女燕归云头上,她有个亲弟弟,名叫燕贺。
好巧不巧,燕归云的母家正是昌定城中的富商,昌定事发的那一日,贺老大燕贺,刚好与舅父在城中,城中混乱不已时,他的舅父早已斥重金乘船逃亡。
也许是少年心性使然,燕贺当时未意识到事态严重性,便主动留了下来引领百姓逃亡。
燕归云火急火燎从京中赶往昌定,燕贺又从昌定跑出,待二人见面,一拍即合决定救百姓于水火,便暗中施行狸猫换太子之事。
但凶恶之徒里女性又极少,人数对不上,只得编造谎言说是将女子卖至花楼。
至于这所谓卖出得到的银钱,便是由燕归云自己补贴了。
竺桢桢听到这心下了然,但还是有部分疑惑。
她微蹙黛眉,说:“可如此说来,贺老大寨子中有两人极为古怪并不像昌定城人,难不成是晋王手下?”
她指的是那两位感官极其敏锐之人。
燕贺传给了她一个赞赏的眼神,说:“正是。”
“为何寨中会有晋王眼线,难不成你们所行之事被发现了?”
但仔细想来又不可能,若是如此,依照晋王那草芥人命的性子,早早就将二人杀以解恨。
燕贺此时却神神秘秘起来,往前凑了些许,说:“晋王是这一月才派人入寨中。”他眼中竟然盛了点笑意。
躲避之处被发现理应逃亡或者愤怒,怎会有喜悦之色?
但是燕贺说的下一句话就让她豁然开朗。
“李县令的尸体,在你们走来的那条路上。”
竺桢桢不禁怀疑这是不是程九霄让他们走这条路的意义。
此话却像一个重磅炸弹砸下,原本兴致缺缺的宋恒当即擡起头,一瞬不瞬地盯着燕贺。
宋桢不知道,但他知道,李县令惨死的尸体必定将会成为扳倒晋王的证据之一。
上一世,晋王特地上奏将昌定城划入自己的管辖范围,由此,晋王就变成了李县令的上级,若是天子想知道些什麽,晋王都可以利用职位之便编造。
前世他并未了解昌定城其间的弯弯绕绕,李县令的死亡他也并未查到,现下倒是让他抓住了晋王的把柄。
竺桢桢没发现,身後的少年郎眼睛亮的吓人,只继续道:“所以安插眼线在寨中便是为了看管李县令的尸体。”
可晋王如何确定这处刚好就有一个山寨,其中的人又恰巧能为他所用?
此时香炉里飘出淡淡香味,是清雅的梅花香,也是女子爱的味道。
袅袅烟雾飘起,她心间缓缓有了个结论。
若是燕归云主动请缨告知晋王此处有一山寨,还是由自己的亲弟弟掌管。
如此一来,既能得到晋王的信任,又能知晓李县令的尸体位置,拿到他的把柄。
真是一石二鸟的好计策。
燕归云见她视线飘忽,最终呈现了然神色,不由得细眉一挑。
端起的茶盏掩过唇角勾起的一抹笑意。
竺桢桢眼神扫过地上躺着的两人,见她忧虑,燕贺便也看了过去,道:“不必担心,只是一点安神药,过会他们就会醒来。”
竺桢桢上前将二人解绑,她的动静不算小,二人都没醒,这安神药的药效如此之好。
只不过还有一事竺桢桢不是很明白。
若是燕贺早早便来到了昌定,那麽燕归云定然是知道他们的去向,那为何需大动干戈地使宋恒受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