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势迅蔓延,如脱缰的野马,不受控制,将整个吉安仓烧了个干干净净,储备的粮食化为灰烬。
这无疑是典型的屋漏偏逢连夜雨。
吉安府知府林安,面对如此绝境,心急如焚,原本打算向周围几个府请求支援,期望能从别处借调一些粮食,以解燃眉之急。
可事与愿违,周围几个府自身也深陷虫灾困境,粮食储备同样紧张,皆是泥菩萨过河,自身难保,哪里还有余力去援助吉安府。
在吉安府其他几个粮库的存粮全部消耗殆尽之后,林安实在走投无路,不得已,向朝廷上书,请求援助。
据史书记载,大月朝正是因为这次的失火事件,对各个府的粮食储藏制度进行了重大改革,由原先的预备仓制改为社仓制。
吉安府知府林安。
元庆五年进士。
作为天子门生,后来却拜入老程王门下。
其中缘由,说来也简单。
曾经,林安因渎职犯下大错,被天子下令打入大牢,仕途似乎就此终结。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元庆皇帝不喜早朝,对朝中诸多事务过问较少。
程王便趁机买通了当时的司礼监掌印太监刘进。
在这一番运作之下,林安不仅没有被罢官,反而时来运转。
从一个小小的七品县令,一步一步,慢慢升迁至如今的正四品知府之位。
此刻,在吉安府府衙内,一个衙役脚步匆匆,走进了二堂。
“大人,吏部陈安俊大人的运粮队伍,眼看就要到了。”
衙役走到林安面前,低头拱手,恭敬地禀报道。
随后便静静地站在一旁,等候知府大人的指示。
“哦!”
林安听闻,缓缓抬头,目光投向衙役。
“即刻通知十二县县令,让他们全部前来迎接。”
一个时辰之后,吉安府下辖十二县的知县,纷纷从各自的县衙出,马不停蹄地赶到了官道通往洋县的唯一路口。
他们身着官服,整齐排列,等待着吏部侍郎陈安俊的到来。
又过了一刻钟,负责探路的斥候快马加鞭赶来报告。
运粮车队就在前方不远处,马上就要到了。
此刻,在距离众人两千米远的官道上,一行长长的车队正缓缓行进着。
按常理,这段官道归吉安府管辖,吉安府有责任和义务对其进行维护修缮,确保道路畅通无阻。
可眼前的官道,却崎岖不平,坑洼之处随处可见,车轮在上面滚动,颠簸得厉害。
坐在马车里的吏部侍郎陈安俊,面色极为难看。
“大人,吉安府知府林大人一行在前面迎接来了。”
马车外,随行的下属隔着车帘,恭敬地禀告道。
“嗯。”
陈安俊轻应一声,声音低沉。
片刻之后,车队缓缓停下。
陈安俊整理了一下官服,推开车厢门,稳步走了出来。
下面一众官员,早已整齐排列,纷纷上前行礼,动作整齐划一。
“吉安府知府林安接旨。”
随着一声高喊,所有人瞬间整齐地跪地,俯帖耳,等待着圣旨的宣读。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
朕闻吉安府遭逢灾厄,百姓苦不堪言,朕心忧之。今特命吏部侍郎陈安俊,前往吉安府主持赈灾诸事。陈安俊当秉持朕意,殚精竭虑,悉心调度,以解民困。
吉安府知府林安,务必全力配合陈安俊。一应赈灾物资之调配、放,地方秩序之维护,皆需与陈安俊协同办理,不得有误。若有推诿懈怠、玩忽职守者,朕必严惩不贷。望陈安俊、林安等,体念朕爱民之心,用心赈灾,使吉安府百姓能尽快度过难关,恢复生机。
此乃朕之所盼。
钦此!
众人齐声高呼万岁,随后,林安双手高高举起,接过圣旨,缓缓起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