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会议室。
这里,空气中弥漫的氛围,比上次更加凝重,也更加……炽热。
地面悬浮测试的完美成功,就像一剂强效的兴奋剂,点燃了所有人的激情。然而,当高斯宇抛出了那句“一周后,进行次大气的层内试飞”时,原本沸腾的空气,却瞬间冷却了下来。
保守派的质疑声,如同被压抑了许久的火山,开始猛烈地爆。李振国总设计师的激烈反对,更是将会议室内的气氛,推向了冰点。
“你太年轻了!你根本不懂,什么叫做‘风险’!”
“你这是在拿我们所有人的心血,拿国家的未来在赌博!”
“不行!绝对不行!”
“你这是在害人!”
李振国的话语,充满了对科学的敬畏,对国家财产的责任感,以及对高斯宇那“不合常理”的冒进做法的……深深的不满。
高斯宇,静静地听着这一切。他没有争辩,没有反驳,更没有被李振国的情绪所影响。
他知道,光靠理论和一次地面试验,是无法说服这些,已经将“流程”和“安全”刻入骨髓的老专家的。
他们需要,更直观的、更具说服力的、无可辩驳的——证据!
他看向了叶晴。
叶晴,立刻领会了他的意图。
她没有浪费任何时间,直接操作起自己的控制台。
“‘望舒’ai,调取模拟结果。”
“参数:‘玄鸟-o’号,全强度、全环境、模拟试飞。”
“模拟时长:小时(已完成)。”
“模拟次数:过十亿次。”
“报告结果。”
整个会议室,瞬间变得,比之前更加寂静。
所有人的目光,都汇聚在叶晴面前,那块巨大的、闪烁着幽蓝光芒的全息投影屏幕上。
屏幕上,不再是之前那种,关于反重力引擎或记忆金属的单一技术展示。
而是一个,无比庞大、无比精细、几乎囊括了“玄鸟”飞行所能遇到的一切可能的“数据海洋”!
从高空大气层,每oo米海拔高度的空气密度、温度、风的细微变化,到低空飞行时,可能遇到的各种复杂气流、甚至是鸟类撞击的模拟。
从反重力引擎在不同功率输出下的能量衰减曲线,到“赫尔墨斯”记忆金属在承受不同g值压力时的形变临界点。
甚至包括,在模拟的极端天气下(如强烈的雷暴、冰雹、甚至火山灰云),“望舒”ai是如何根据实时反馈的数据,动态调整“玄鸟”的飞行姿态、能量护盾的功率输出、以及机身材料的形态,来规避危险的。
每一个子系统,每一个可能出现的故障,都被模拟了千万遍。
每一种,可能出现的意外,都被分析了无数种,应对的方案。
数据流,如同瀑布般,在屏幕上,汹涌澎湃。
最终,在一片令人窒息的沉默中,屏幕中央,弹出了一个,无比醒目、无比刺眼的、鲜红的结论:
【次试飞综合安全系数:】
看到这个数字,在场的所有人,包括最强硬的李振国总设计师,都彻底地,沉默了。
!
这意味着,在十万次模拟试飞中,只有一次,才可能出现,无法预测的、极其微小的意外。
这种级别的安全系数,可以说,已经越了,人类历史上,任何一款,航空器的测试标准!
即便是最成熟的、经过了几十年验证的、最先进的战斗机,其安全系数,也绝不可能,达到如此,近乎于“神之完美”的境地!
这,是ai时代,所能带来的,最直接、也最碾压性的、说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