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材不同,平台自然不同。”,林鑫目光沉稳,解释得清晰有力。
“这本书,探讨的是经济展中的一些基础性、规律性问题,偏向理论结合实践。
内容比较严肃,受众也更专业一些。这种社科类书籍,放在江河社的文艺历史板块里,不太合适。
只有省城人民出版社那种权威社科平台,才最能挥它的价值,也最能接触到真正关心这类问题的核心读者群。”
他顿了顿,看着周晓玲若有所思的表情,补充道:“而且,在人民出版社出版,对书稿本身的学术性和权威性也是一种背书。这是江河社暂时给不了的。”
周晓玲沉默了。她端起茶杯,慢慢喝着,眼神在林鑫平静的脸上扫来扫去。
她明白了。林鑫这不是嫌弃江河社,而是对不同类型的作品,有着极其精准的定位和渠道规划。
历史通俗读物,走江河社这种接地气、营销灵活的路线。
严肃的经济理论着作,则必须登上省城人民出版社那种高大上的平台。目标明确,思路清晰得可怕。
她放下茶杯,脸上重新露出笑容,这次的笑容里多了几分佩服和郑重:
“行!明白了!你这盘棋下得够大!”
她手指在桌面上点了点,而且她总觉得林鑫还有其他的什么目的,大有醉翁之意不在酒的味道,只是,他一时间说不清楚。于是就说道:
“省城人民出版社,我还真认识一位!社科编辑部的副主编,姓陈,以前在出版局开会时打过交道,人挺实在,业务能力也强。不过!”
她话锋一转,带着点现实考量,“人家门槛高,眼光也毒。你这书稿,质量得过硬才行!而且,这种社里选题流程复杂,审核周期长,未必能像我们这样快。”
“质量方面,我有信心。”
林鑫回答得简洁有力。
自己开了天眼,这本书,数百万的销量,则是洒洒水啦!
“至于流程和时间,我理解。只要有机会递上去,成不成,我都感谢周编辑引荐之恩。”
“嗨!说这些!”周晓玲摆摆手,拿出手机,“我这就给陈主编个信息问问,看他最近方不方便接新稿子。你等我消息!”
她手指在屏幕上飞快地敲打着。
信息送成功的提示音响起。
周晓玲放下手机,看向林鑫,眼神里带着一丝探究和更深的好奇:
“林鑫同志,”
她换了称呼,语气也正式了些。
“你这脑袋里……到底还装着多少东西?又是历史,又是经济……下一步是不是还要写本官场小说?”
林鑫端起那杯早已凉透的茶,看着杯中沉底的茶叶,嘴角勾起一个极淡、却意味深长的弧度:
“官场小说?”
他轻轻晃了晃茶杯,茶叶在淡黄的茶汤里无声旋转。这还需要自己写?
“现实……不就是最好的剧本吗?”
他没有直接回答,只是抬眼看向窗外。
喜欢重生官场,我要青云直上请大家收藏:dududu重生官场,我要青云直上小说网更新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