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里没那麽多闲钱给你买鞋……”汤兰英皱了皱眉头:“要不这样吧,你大哥以前穿过的旧鞋,还在西屋的柜子里,回头我找出来给你穿吧。”
周雷没有吭声,不过,看表情,他明显是不高兴的。
不高兴又能怎样呢!家里就是没钱,周雷不穿大哥的旧鞋,就得光脚走路。
这就是贫穷给人带来的窘境。
就像上辈子,在大学宿舍里,别的女同学都能用得起品牌的化妆品,可是,周晴永远都是袋装的郁美净宝宝霜。
她对外说,是自己的皮肤比较敏感,怕用成人化妆品过敏。其实,明眼人谁看不出,她是被穷给逼的?
上辈子,她最爱看的一本书,就是获得矛盾文学奖的那本《平凡的世界》。那部小说的作者,就是农村穷苦人家出身的,那本书里的主人公,同样是农村穷苦人家出身的。
她最喜欢的,就是小说里那对兄弟坚持不懈的努力,最终改变命运的历程。
只是看那本书的时候,她万万没想到,自己穿到了《平凡的世界》里所描写的那个年代。
当然,她们凤头村不在陕北的黄土高原。
可是,那种贫穷的面貌是一模一样的!
1982年初,包産到户刚刚一年,什麽都没有得到明显的改变。
尤其是她们老周家,照样吃糠咽菜,穿破衣烂衫。
“啪”的一声,周雷摔了筷子,迅速起身,回到了自己房里。
周晴叹了口气,努力将碗里剩下的几块红薯吃完。
一点油水都没有,实在太难以下咽了。
可是,她必须得吃,不然怎麽活下去呢?
见儿子赌气回了房,周根民和妻子对望了一眼,然後深深叹了口气。
瞬间,周晴觉得,她爸额头上的皱纹更密集了一些。
包産到户已经一年多了,为啥村里有些人家已经摆脱了贫穷,过上了丰衣足食的生活,可是她们家还是那麽穷呢?
周晴暗暗分析着情况。
首先,是土地的问题。
她们家的地太少了,凤头村地少人多,包産到户分责任田,一人才一亩地责任田,这几亩地再怎麽丰收,也只能让家里人有粮食吃,何况,去年并不是个丰收年。
那村里其他人家为啥一包産到户了,日子立刻就红火起来了呢?
那是人家地多。
准确地说,人家家里荒地多。
原本,没有包産到户的时候,土地是集体的,个人不能开荒。
可是,自从包産到户的政策实行以後,政府开始鼓励农民开荒种地,更诱人的是,荒地上种出来的粮食,是不用交提留的。
像周晴的大伯周根喜,就是个精明能干人,政策一下来,立刻开了一片荒地,种上了小麦,结果去年,她大伯家就多收了两三千斤小麦,这可是一个不得了的数字。
纵观整个村里,凡是去年开荒的人家,日子都开始好起来了。
在这个经济不发达,商品不流通的年代,土地就是农民的命根子。
八十年代,改革开放才刚刚开始,她们这偏远小山村目前还没有真正吹到改革的春风。
要想把日子过好,目前只能在土地上下功夫。
起码,能吃饱饭,能有足够的芝麻榨油吃!
周晴将碗里最後一块红薯放进嘴里,在心里暗暗下了一个决定,毕业之後,她就不上高中了。
反正,原主本来成绩就不好,她穿来後,上辈子课本上的知识跟现在课本上的知识完全不是一个体系,她也没办法获得优异的成绩。
再混几个月,好歹拿张初中毕业证,就回来,帮着父母,把家里的日子给过好。
第一步,就是要吃饱饭!顿顿有大米白面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