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紫夜小说>冷帝缠妃 > 第290章 班师回朝(第1页)

第290章 班师回朝(第1页)

辰时正,号角长鸣,声震四野,穿透了北境大营上空薄薄的晨雾,也宣告了一个时代的结束与另一个时代的开启。

经历了血与火洗礼的北境军旗,在秋日高远而湛蓝的天幕下猎猎作响,旗帜上沾染的些许尘污与暗红痕迹,非但无损其威严,反而更添几分沉郁的荣光。铠甲重新擦亮,兵刃映着寒光,队列森严如林的将士们,脸上虽带着长途跋涉的疲惫,但更多的,是难以抑制的胜利荣光与归家的深切期盼。他们如同一条即将南归的黑色钢铁洪流,在北境苍茫的大地上缓缓汇聚、启动。

大军最前方,萧承烨一身玄色金纹王袍,外罩墨色绣金蟠龙大氅,端坐于神骏非凡的踏雪乌骓之上。他身姿挺拔如松,面容冷峻如昔,深邃的眼眸锐利如鹰隼,扫视过麾下的雄师。周身那股久居上位的天然威严与历经尸山血海淬炼出的凛冽杀伐之气,浑然一体,令人不敢直视。他无需多言,仅仅只是驻马于此,便已是整支军队无可争议的灵魂与支柱,是所有人仰望与追随的方向。

在他身侧稍后一些的位置,是一辆由四匹毛色雪白、神骏异常的骏马拉着的马车。马车装饰典雅而不失皇家华贵,以沉水香木为体,雕饰着繁复而精美的云纹与瑞兽,车窗悬挂着水蓝色的鲛绡纱帘,此刻帘幕卷起,恰到好处地露出了车内人清丽绝俗的侧影。林晚夕今日换下了一身便于行动的简便服饰,穿上了一袭符合她未来帝后身份的流彩暗花云锦宫装,水蓝色的裙裾如流水般铺陈在车厢内,髻挽成优雅的凌云髻,簪着一支赤金点翠垂珠步摇并几支素雅玉簪。她未施浓粉,容颜依旧清丽,但眉宇间那份属于医者的沉静柔和,已然沉淀为一种更具力量、更显雍容的坚定与从容。北境的风霜未曾磨损她的颜色,反而将她淬炼得如美玉生辉,明珠耀彩,那份独特的气质,在盛大而喧嚣的背景下,愈显得沉静如水,清雅如莲,卓然不群。

沈昭率领留守北境的众多将领与各级官员,在营门外肃然列队,甲胄在身,躬身行礼,为他们的君主、战友,以及凯旋的袍泽送行。空气中弥漫着一种庄重而又略带伤感的氛围。

“臣等,恭送陛下、娘娘!祝陛下、娘娘凯旋回朝,一路顺风,龙翔九天,凤鸣朝阳!”沈昭抱拳,声如洪钟,带着军人特有的铿锵与诚挚。身后,众将与众官齐声附和,声浪滚滚,直冲云霄,表达着他们对帝后最崇高的敬意与最真挚的祝福。

萧承烨端坐马上,微微颔,目光缓缓扫过这些与他一同在尸山血海中拼杀出来、足以托付性命的部下与臣子,沉静开口,声音不高,却清晰地传入每个人耳中,带着不容置疑的信任与重托:“北境,便交给诸卿了。望尔等恪尽职守,谨守疆土,善抚归附,安境保民。勿负朕之所托,勿忘今日之志!”

“臣等必竭忠尽智,万死不辞!定不负陛下、娘娘重托!”以沈昭为的众人轰然应诺,声震原野。没有更多的言语,所有的信任、嘱托、不舍与对未来的期许,都已深深融入这简短而郑重的对答之中。

萧承烨不再多言,勒紧缰绳,踏雪乌骓出一声高亢的嘶鸣。他抬起手臂,向前一挥,动作简洁而有力。

“启程——!”

传令官高亢的声音次第传开,庞大的军队如同沉睡的巨龙苏醒,开始缓缓移动。黑色的长龙沿着修复一新的官道,蜿蜒向南。队伍中,除了精神抖擞、队列严整的主力战兵,还有载着重伤员、各类辎重、战利品以及阵亡将士骨灰的车辆,以及部分随同返京的官员、有功的匠人及他们的家眷。这是一支胜利之师,也是一支承载着无数牺牲与希望的归家之队。

大军开拔的消息,早已如同长了翅膀般,传遍了沿途的城镇乡村。王师凯旋,尤其是陛下与那位传说中以神奇蛊术化解了菌潮之厄、救了无数人性命的“蛊妃”娘娘一同归来,激起了百姓巨大的热情。从离开北境大营的第一天起,大军所经之处,几乎都能看到扶老携幼、箪食壶浆的百姓涌到道路两旁,争相一睹天颜与凤仪,表达他们最朴素的感激与敬爱。

“看!最前面那位就是皇帝陛下!真真是天神下凡,威武不凡啊!”

“陛下万岁!万岁!万万岁!”

“北境军威武!天朝威武!”

“快看那辆最大的马车!帘子掀着的,那就是皇后娘娘!”

“娘娘千岁!多谢娘娘救命之恩!”

“娘娘真是菩萨心肠,神仙手段!要不是娘娘,北境还不知道要死多少人……”

“听说娘娘用的蛊术能起死回生,连被妖怪啃了脑子的人都能救回来!”

“什么妖怪,那是菌潮!是邪祟!多亏了娘娘出手!”

“娘娘长得真美,跟画里的仙女似的……”

议论声、山呼万岁千岁声、激动得泣不成声的感激之语,交织在一起,汇成一股股巨大的、真挚的声浪,沿途不绝。鲜花、瓜果、煮熟的鸡蛋、甚至是自家精心制作的饼饵、鞋垫,不断被热情的百姓们塞到经过的士兵们手中。许多人家门口甚至摆起了香案,焚香祷告,感念天恩,也为帝后祈福。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林晚夕坐在微微摇晃的马车里,透过那层薄薄的水蓝色鲛绡纱帘,望着窗外那一张张因激动而涨红、因感激而流泪、充满淳朴希望与敬仰的脸庞,心中百感交集。有欣慰,有感动,有一股暖流在胸腔涌动,亦有几分恍如隔世的不真实感。她从未想过,自己当初只是秉持着医者之心,钻研蛊术以济世救人,有朝一日竟会走到如此高度,受到万民如此自内心的爱戴。这荣耀背后,是北境无数的牺牲、是萧承烨毫无保留的信任、也是她无数次在油灯下殚精竭虑、在病患身前不眠不休的付出。

冰若一身劲装,骑马护卫在马车旁,看着外面的景象,低声对车内道:“娘娘,您看,您的仁心仁术,如今在民间已是万民称颂,声望之隆,前所未有。”

林晚夕轻轻摇头,纤长的手指将纱帘放下些许,稍稍隔绝了外面过于灼热与直接的注视。“虚名浮云而已。医者之功,在于切切实实地解除病痛,挽救生命,在于问心无愧。这些盛誉,是百姓的厚爱,亦是鞭策,不可沉溺。”

话虽如此,她心中亦如明镜般清楚。这“如日中天”、“万民称颂”的声望,在即将抵达的权力中心——京城,必将如同一石入水,激起千层浪。它既是护身的金甲,也可能成为众矢之的,引来无数的审视、嫉妒乃至明枪暗箭。

大军行进的度并不快,一方面是为了照顾伤员的身体,确保他们能平安返京;另一方面,也未尝不是有意展示王师的赫赫军威与胜利者的从容姿态,以安定民心,震慑宵小。每到一个大的州县,当地的主要官员都会早早率领属僚及地方士绅名流,出城十里乃至数十里相迎,设下盛大的接风宴席,极尽殷勤与恭敬之能事。

在这些场合,萧承烨自然是绝对的中心。他威仪天成,言谈举止间既有帝王的深沉莫测,又不乏对臣属的勉励与对地方政务的垂询,恩威并施,掌控自如。而林晚夕作为帝后,虽大多时候只是安静地坐在萧承烨身侧,但她那份独特的沉静气质、以及民间关于她“蛊妃”的神奇传说,都让她成为宴会上无法忽视的焦点。总有人试图借机奉承,或隐晦地打探那神秘的蛊医之道。

期间,林晚夕并未因身份尊贵而完全放下医术。途中遇到有军士因路途劳顿旧伤复,或者沿途有百姓闻讯前来恳求“蛊妃娘娘”施以援手,救治疑难杂症,她都会在征得萧承烨同意并确保安全的前提下,尽力诊治。她娴熟精湛的医术、温和耐心的态度,以及那被传得神乎其神、虽不轻易示人却更添神秘的“蛊术”,使得她在民间的声望愈稳固,甚至被神化。关于她如何用一只通灵的小虫便让濒死之人回春、如何素手轻挥便能驱散纠缠不去的邪祟的故事,在民间口耳相传,版本越来越多,也越来越离奇。

萧承烨将这一切看在眼里,并未阻止,反而有时会默许,甚至在她需要时提供一些便利,比如调拨一些药材,或者安排侍卫维持秩序。他深知,林晚夕凭借自身医术与仁心积累起的这股强大民望,在某些关键时刻,会比冰冷的圣旨或者朝堂的博弈更具力量,它是一种扎根于泥土的、难以撼动的支持。

这一日,大军行至距离京城尚有三百里的河间府。河间府尹早已率领全城官吏及有头有脸的士绅,在十里长亭外翘以盼,举行了极为隆重的迎接仪式。

盛大的仪仗,喧天的锣鼓,飘洒的香花,将气氛烘托得极为热烈。接风宴设在了河间府最为宏伟的府衙正厅,珍馐美馔,水陆毕陈,觥筹交错,极尽奢华。

席间,自然少不了对萧承烨和林晚夕如潮的赞美与奉承。河间府尹更是满面红光,屡次敬酒,言辞恳切。

酒过三巡,菜过五味,府尹大约是酒意上涌,加之想更进一步讨好这位声望极高的皇后,端着酒杯,走到御座之下,对着林晚夕方向躬身一礼,声音带着几分谄媚道:“皇后娘娘母仪天下,仁德泽被苍生,更兼身怀蛊医绝技,妙手回春,活人无数,实乃我天朝之福,万民之幸!下官等久闻娘娘蛊术通玄,有鬼神莫测之机,今日得见天颜,实是三生有幸!不知……不知可否让我等凡夫俗子,有幸一睹娘娘神术,开开眼界?”

此言一出,原本喧闹的宴席顿时安静了不少。许多人都停下了酒杯筷子,目光齐刷刷地投向林晚夕,眼中充满了好奇、探究,甚至还有一丝不易察觉的、将蛊术视为奇技淫巧或者旁门左道的审视意味。他们想看的,或许并非医道本身,而是那种乎寻常的、“神奇”的表演。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