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高浓度净雪蛊粉,”林晚夕解释道,“菌染者畏惧此物。”
她又转向萧承烨:“陛下,请准许我演示瘟母的特性。”
萧承烨点头:“准。”
林晚夕命人抬上来一个特制的琉璃罩——比她在漠北用的那个更大更坚固。她将菌染者的一截晶化手指放入罩中,然后刺破自己的指尖,将一滴精血滴在上面。
惊人的一幕生了:晶壳接触精血后迅增殖,短短几息间就覆盖了整个手指,并且开始“生长”出新的菌体结构,形成一个小型的、不断蠕动的晶状物。
朝臣们看得目瞪口呆,一些年迈的大臣甚至开始呕吐——那东西实在太诡异恶心了。
“这就是瘟母的特性,”林晚夕高声道,“它以精血为食,增殖极快。漠北的菌潮之所以推进迅,正是因为所到之处,人畜皆成为它的养料!”
张文远强忍不适,反驳道:“即便如此,又如何证明不是娘娘的实验加了它的苏醒?”
林晚夕不慌不忙,又从袖中取出一卷图纸:“这是我根据黑石部残碑拓片还原的云氏计划图。上面明确标注了他们在漠北各地埋藏孢子库的位置,以及激活时间。”她展开图纸,指向其中一个标记:“黑石部的孢子库,原本计划是在三个月后激活。但云氏余党现我们接近真相,于是提前启动了计划。”
萧承烨接过图纸仔细查看,脸色越阴沉:“图上标注的孢子库位置,与军报中菌潮爆点完全吻合。”
这时,一直沉默的陈长老也被宣入殿。他带来了从黑石部带回的兽骨和详细实验记录。面对铁证,张文远等人一时语塞。
然而便在这时,殿外又传来急报:“陛下!河西郡八百里加急!”
新的军报带来了更坏的消息:菌潮已分出一支,向西南方向的河西郡推进。那里的气候更为温暖湿润,菌潮增殖度加快了近一倍!
“照这个度,不到一个月就会抵达长江流域!”兵部尚书惊呼,“若是渡过长江……”
后果不堪设想。江南是大萧粮仓,人口稠密,一旦菌潮过江,整个王朝将面临灭顶之灾。
朝堂上顿时炸开了锅。大臣们分为几派:一派主张立即抽调所有兵力,在江北构筑防线;一派建议皇帝南巡,暂避锋芒;甚至有人提议使用火攻,将整个漠北和江北地区化为焦土。
“荒谬!”林晚夕厉声反对,“火烧江北,千万百姓何去何从?更何况大火未必能消灭菌潮,反而可能助长孢子扩散!”
“那皇后有何高见?”张文远冷声道,“您的净雪蛊似乎也对付不了这等规模的菌潮吧?”
就在争执不下之际,林晚夕忽然走到殿中央,向着萧承烨郑重行礼:“陛下,臣妾有一策。”
“讲。”
“菌潮虽猛,却有弱点。”林晚夕清晰地说道,“其一畏寒,低温可减缓其增殖度;其二惧净雪蛊,蛊虫可消解孢子。臣妾请旨北上,以蛊筑墙!”
朝堂顿时哗然。
“以蛊筑墙?什么意思?”“皇后要亲自北上?这太危险了!”“简直是儿戏!”
萧承烨也皱起眉头:“晚夕,详细说明。”
林晚夕指向琉璃罩中仍在增殖的菌体:“陛下请看,当菌体增殖到一定程度,就会形成一个相对稳定的结构。我们可以利用这个特性,在关键地带预先放置大量净雪蛊,然后以精血诱使菌潮集中增殖,形成一道‘菌墙’,再以净雪蛊控制其规模。如此,菌墙将成为后续菌潮的屏障和诱饵,同时净雪蛊不断消解它,形成一道活的防线!”
这个想法太过大胆,朝臣们一时难以消化。
张文远率先反驳:“荒唐!这等于主动培养菌潮,万一失控,岂不是加王朝灭亡?”
林晚夕坚定回应:“漠北实验已证实,净雪蛊可以控制菌体增殖。且菌潮已有自主意识,会本能地向精血充沛处聚集。与其被动防守,不如主动引导它在我们希望的地方形成屏障。”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陈长老也上前支持:“陛下,老臣认为皇后娘娘的计策虽险,却有可行之处。目前菌潮分散推进,难以应对。若能在关键隘口诱其集中,反而更容易控制。”
工部尚书提出问题:“娘娘计划在何处‘筑墙’?”
林晚夕走到地图前,指向一处峡谷:“飞鹰隘口。这里是漠北通往中原的咽喉要道,地势险要,两侧山崖高耸,易于防守。王将军的部队正在那里苦战,我们可借此地形实施计划。”
萧承烨凝视地图,久久不语。终于,他抬头看向林晚夕:“你需要多少净雪蛊?”
“至少三万只。”林晚夕回答,“还需五百死士,自愿提供精血为诱饵。”
朝堂再次哗然。三万只净雪蛊几乎是朝廷现有的全部储备;而五百死士提供精血,等于要他们冒生命危险。
“陛下不可!”张文远跪地叩,“此举太过冒险,万一失败……”
“若不冒险,张大人有更好的办法吗?”萧承烨冷冷反问,“看着菌潮渡过长江?还是按照某些人的建议,火烧江北千万里?”
张文远哑口无言。
萧承烨站起身,目光扫过满朝文武:“朕意已决。任命皇后林晚夕为平疫大都督,总领漠北军事抗疫;抽调北境三营兵力归其调遣;开放国库,所有净雪蛊和药材优先供应北上队伍。”
他走到林晚夕面前,深深看着她:“朕给你需要的一切。但你要答应朕,一定要平安回来。”
林晚夕眼中泛起泪光,却坚定地点头:“臣妾领旨。”
退朝后,萧承烨单独留下林晚夕。两人在御花园中漫步,看似悠闲,话题却沉重无比。
“晚夕,你跟朕说实话,这个计划有多少把握?”萧承烨轻声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