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二十六年七月二十四日,北平城外,卢沟桥。
黎明前的黑暗最为深沉,但八十八军前沿阵地上却灯火通明,人声鼎沸。收复卢沟桥的胜利喜悦尚未散去,更加紧迫的任务已摆在面前——兵临北平城下,与城内起义的二十九军里应外合,光复这座千年古都。
八十八军前指,暂设于收复的丰台兵站内。
巨大的北平城防图铺在临时拼凑的桌面上,何志远、副军长李振邦、赵建明,参谋长周卫国,以及三位德械师师长张汉卿、刘振华、董存瑞围聚一堂,气氛热烈而凝重。油灯的光晕映照着一张张因连日激战而疲惫却异常兴奋的脸庞。
“诸位,”何志远的声音因疲惫而沙哑,但目光锐利如炬,“卢沟桥已下,我军兵锋直指北平。城内宋明轩公(宋哲元)已决意起事,此乃天赐良机!然,北平城高池深,城内日军虽成惊弓之鸟,却必作困兽之斗!且天津、通县日军援军正兼程赶来,我军必须战决!”
他手中的铅笔重重地点在北平城墙图上:“强攻硬打,伤亡必大,亦恐毁坏古都。当以智取为上,配合城内义军,寻隙而进,重点突破!”
参谋长周卫国立即接话,指向地图细节:“军座所言极是。根据昨日与城内秘密联络员沟通及航空侦察,情况如下:日军主力收缩至东交民巷使馆区、正阳门火车站、景山等核心区域,依托坚固建筑负隅顽抗。其兵力约一个联队加强队,加上宪兵、侨民义勇队等,约四五千人,装备精良,且有预设工事。”
“宋总司令的二十九军余部,主要控制西直门、德胜门内区域及西苑兵营,正与日军小股部队生交火,但缺乏重武器,进展缓慢。其希望我军能从外部施加压力,最好能打开一个城门通道,里应外合。”
师师长张汉卿性子急,一拍桌子:“那还等什么?集中咱们的重炮,轰开一个口子!我的坦克营直接冲进去!”
师师长刘振华相对沉稳:“汉卿兄,不可鲁莽。城内街巷狭窄,坦克施展不开,且容易误伤百姓。我看,不如挑选精锐步兵,组成突击队,在城内义军引导下,夜间攀城或寻找防御薄弱处渗透。”
师师长董存瑞补充道:“需要精准的情报和城内接应。我们可以用追击炮和步兵炮进行精确火力支援,压制日军火力点,为突击队开路。”
李振邦看向何志远:“军座,是否请冯治安的师加快向通县方向的迂回度,彻底切断天津援军路线?同时,我军需在东直门、朝阳门等方向实施佯攻,迷惑日军,掩护主攻方向。”
何志远仔细听着每位将领的意见,大脑飞运转。他意识到,攻打北平,已不再是单纯的军事问题,更涉及复杂的政治、外交和文物保护。他沉吟片刻,做出决断:
“方案如下:
一、主攻方向:选定西直门至德胜门一线。此处为二十九军控制区,接应便利,且城外地势相对开阔,利于我军展开。师张汉卿部,负责主攻!精选两个加强营,配属工兵、喷火器分队(如有),组成攻城突击队。任务:在城内义军接应下,伺机夺取城门或攀城而入,打开通道!师属炮兵群提供直接火力支援,但必须精确打击,严禁无差别轰击!
二、助攻与佯动:师刘振华部,在东直门、朝阳门方向展开,实施伴攻,吸引日军兵力,炮火可适当猛烈,造成我军欲从此突破的假象。师董存瑞部,作为总预备队,随时准备投入扩大战果或应对意外。
三、阻援与保障:电令冯治安之师,务必于小时内抵达通县外围,构筑阻击阵地,坚决挡住天津方向日军援军!军属重炮旅、防空旅,前推部署,提供火力掩护和防空保障。后勤部门,不惜一切代价,保障攻城部队弹药,特别是手榴弹、炸药包和迫击炮弹的供应!
四、联络与协同:周参谋长,你亲自负责与城内宋总司令的电台联络,约定攻击时间、信号(如信号弹、火光)。特种兵大队,挑选精通日语的队员,化装潜入城内,协助引导和情报核实。
五、特别指令:严令各部!攻城作战中,务必尽力保护北平古迹和平民安全!除非必要,不得使用重炮轰击古建筑密集区!违令者,军法从事!”
这一部署,考虑周详,既体现了军事上的果断,也兼顾了政治和人文关怀。众将领凛然受命。
“另外,”何志远顿了顿,目光扫过众人,“给南京报,详陈我军兵临北平城下及城内义军起事之情况,强调光复在即,请求中央定平津善后之策,并协调国际视线,尤其关注东交民巷使馆区态势,避免外交纠纷。”
会议结束后,何志远独自走到兵站外的空地。东方已现鱼肚白,北平城巨大的轮廓在晨曦中若隐若现,庄严而神秘。他心中涌起一股历史的责任感。这座古城,即将在他手中光复。他意识沉入系统,查看资源。连日激战和追击,积分再次暴涨。他需要为残酷的城市战做最充分的准备。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当前积分余额:约,o,ooo点。】
【检测到特殊环境:大城市攻坚作战。】
【推荐兑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