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二十六年八月十五日,北平的天空阴沉沉的,仿佛也承载不了这片土地上太多的血腥与沉重。永定河前线出现了开战以来难得的短暂宁静,但这种宁静却比震耳欲聋的炮火更让人心神不宁。双方似乎都在舔舐伤口,重整旗鼓,酝酿着下一轮更为残酷的搏杀。
八十八军前敌指挥部里,何志远正主持召开一场高级别的军事会议,与会者除了军部核心将领,还有各师师长及主要参谋人员。气氛严肃而凝重。
“诸位,”何志远的声音打破了沉寂,他指着沙盘上敌我态势的标记,“昨日一战,虽重创日军第七师团,暂缓其兵锋,然敌我力量对比尚未生根本逆转。板垣、铃木皆沙场老将,必不甘心失败。据各方情报综合分析,日军正在积极调兵遣将,补充损耗,其国内增援部队亦在途中。下一阶段之作战,将更为艰苦卓绝。”
参谋长周卫国接着汇报详细情况:“综合侦察报告与技术侦听,日军第五师团正在其防区后方集结新的炮兵群,番号疑似为其独立野战重炮兵联队,可能装备有o毫米加农炮,射程远我军现有大部分火炮。第七师团残部在得到兵员和装备补充后,活动频繁,其战车部队亦在重组。此外,有迹象表明,关东军所属之飞行团有南调迹象,企图增强其航空兵力。”
众人闻言,面色更加凝重。日军不仅在恢复元气,还在增强打击力量。
“军座,”师师长张汉卿沉声道,“鬼子要是调来更厉害的重炮和飞机,咱们的工事和防空压力就太大了。是不是得赶紧加强纵深防御,特别是指挥所和炮兵阵地的抗打击能力?”
“张师长所言极是。”何志远肯定地点点头,随即看向工兵旅旅长王震,“王旅长,你部立即着手,在现有防线后方,构筑第二、第三道预备阵地,所有关键节点,如师旅指挥所、炮兵射阵地、弹药库、野战医院,必须进行强化加固,特别是要能抵御o毫米以上口径炮弹的轰击!材料不足,就想办法就地取材,拆用废弃房屋的砖石木料!”
“是!军座!我旅保证完成任务!”王震起身领命,语气斩钉截铁。
“光靠防守不行,”师师长董存瑞接口道,他是一员猛将,“还得想办法敲掉鬼子的炮兵和飞机场。能不能组织精锐部队,搞几次夜间突袭,端掉他几个炮阵地或者机场?”
何志远沉吟片刻,摇了摇头:“董师长勇气可嘉。但眼下日军刚受挫,戒备必然森严,此类奇袭风险极大,一旦失手,精锐尽损,得不偿失。当前要任务,是巩固防线,恢复部队战斗力,尤其是补充兵员和装备。”他话锋一转,“当然,特种侦察和小规模骚扰不能停,要持续给日军施加压力,疲惫其兵力。”
他转向负责后勤的副军长赵建明:“赵副军长,兵员和装备补充是当务之急。军政部答应的补充兵何时能到?我们自身的装备损耗,尤其是重武器和反坦克武器的缺口,如何解决?”
赵建明连忙汇报:“军座,军政部电复,批补充兵员两千人已从保定启运,预计三日内抵达。但多为新兵,需时间整训。装备方面,军政部承诺调拨的一批武器尚未到位。我们自身库存消耗巨大,特别是重炮炮弹、迫击炮弹和手榴弹,仅能维持一到两次高强度作战所需。”
听到这个情况,与会将领们都皱起了眉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没有充足的兵员和弹药,再好的战术也难以执行。
何志远心中早有计较,他面色沉稳地说:“兵员和装备的问题,我来想办法。诸位当前要务是:第一,抓紧时间整训部队,尤其是新补充的兵员,要尽快形成战斗力;第二,总结前期作战经验教训,改进战术,特别是步炮协同、反坦克作战和防空伪装;第三,稳定军心,鼓舞士气,政治部要挥作用,让官兵明白为何而战,为谁而战!”
会议持续了近两个小时,对防御部署、部队轮换、情报侦察、后勤保障等各个方面进行了详细讨论和安排。何志远最后强调:“诸位,未来一段时间,将是我八十八军成军以来最严峻的考验。望大家同心同德,共克时艰!散会!”
会议结束后,何志远独自留在指挥部,意识沉入系统界面。
当前积分余额高达两千一百五十万点,这是连日激战和签到积累的资本。他必须将其转化为实实在在的战斗力。
【兑换:德制sfh型o毫米榴弹炮x门及配套炮弹xo,ooo】(增强远程压制火力,对抗日军可能新增的重炮)
【兑换:fak型毫米高射炮x门及炮弹x,oooo】(强化防空,兼具反坦克能力)
【兑换:pak型毫米战防炮x门及钨芯穿甲弹xo,ooo)(针对性加强反装甲能力)
【兑换:g通用机枪xo挺,备用枪管x,ooo根)(弥补损耗,增强基层火力)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兑换:毛瑟k步枪x,ooo支,子弹x,ooo,ooo)(装备补充兵)
【兑换:木柄手榴弹xoo,ooo枚,毫米迫击炮xo门及炮弹xo,ooo)(加强近战和营连支援火力)
【兑换:军用卡车xo辆,汽油柴油xoo吨)(提升机动和后勤能力)
【兑换:盘尼西林xo,ooo支,战场手术器械包xoo套,血浆xo,ooo单位)(保障医疗)
【总计消耗积分:,ooo,ooo点】
【剩余积分:,oo,ooo点】
【物资将通过“军政部紧急特拨”、“海外侨胞捐赠”、“秘密渠道”等多种方式,在未来数日内分批送达,合理化解释。】
完成这一系列兑换,何志远长舒一口气。这些装备和物资将极大缓解部队的压力。但他也清楚,这远远不够。他需要时间让新兵熟悉装备,需要将士们消化吸收战斗经验。
傍晚,何志远在处理完繁重军务后,信步走到指挥部附近的野战医院。
夕阳的余晖给这片充满伤痛的土地涂抹上了一层悲壮的色彩。医院里依旧忙碌,但秩序井然了许多,新到的药品和器械挥了作用。何志远在一个帐篷外看到了苏青瑶,她正坐在一个小马扎上,就着微光写着什么,侧影在夕阳下拉得很长。
何志远轻轻走过去。苏青瑶察觉到有人,抬起头,见是他,眼中闪过一丝欣喜,随即又被疲惫掩盖。“军座。”她轻声招呼,想要起身。
“坐着就好。”何志远摆手,在她旁边停下,“在写什么?”
“伤员的病历,”苏青瑶将本子稍稍合上,语气低沉,“有些伤员,伤势太重,可能……挺不过今晚了。”她的声音有些哽咽。
何志远沉默了一下,看着远处起伏的山峦和逐渐暗淡的天空,缓缓道:“我们已经尽力了。活着的人,要带着他们的希望,继续走下去。”
苏青瑶抬起头,望着他坚毅的侧脸,轻声问:“仗……还要打很久吗?”
“嗯,”何志远沉重地点点头,“很久。但我们必须打下去,直到把鬼子赶出中国。”
“我明白。”苏青瑶低下头,声音虽轻却坚定,“我们会一直在这里,救治伤员,直到胜利的那天。”
简单的对话,没有过多的情感流露,却蕴含着在战火中淬炼出的理解与支持。何志远心中涌起一股暖流,点了点头,没有再多说,转身离开了。他知道,自己的坚持,也承载着这些默默奉献的人的期望。
就在何志远积极备战的同时,南京、东京、以及国际社会,也因华北战局的最新变化而暗流汹涌。
南京总统府内,蒋介石对八十八军的战绩表示嘉奖,但同时也对何志远不断要求增援和其麾下部队“乎寻常”的装备水平产生了更深的疑虑,密令相关部门“密切留意”。东京大本营则因第七师团的受挫而震怒,严令华北方面军尽快打开局面,并加从国内和关东军调派更多精锐部队和新技术装备。欧美列强驻华武官则纷纷向国内报告中国军队(尤其是德械部队)展现出的顽强战斗力,开始重新评估对华政策和对日态度。
所有这些暗流,最终都将汇聚到永定河畔,考验着何志远和他的将士们。
夜色渐深,何志远回到指挥部,看着地图上犬牙交错的战线,目光锐利。短暂的宁静即将结束,更猛烈的风暴正在酝酿。他握紧了拳头,无论前方有多少艰难险阻,他都必将带领这支铁血之师,战斗到底。
喜欢抗战:从开始当军长请大家收藏:dududu抗战:从开始当军长小说网更新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