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紫夜小说>学者综合症是天才吗 > 第116章(第1页)

第116章(第1页)

第116章

在A大核技术研究所里,顾玺以令人瞠目的速度接连拿到凝聚态物理与核工程双领域硕博学位。

期间,他以第一作者身份在《物理评论快报》丶《自然·物理》等顶级期刊上发表了数篇具有开创性的SCI论文,每一篇都引发了国际物理学界的广泛关注和热烈讨论。

今年,顾玺带着前世曾倾力攻关,如今已臻于成熟的几项,关于反物质约束与利用的关键技术,参加了由中科院举办的全国最高级别的科学研讨会。

顾玺打算在这个汇聚了国内顶尖科学家的平台上,展示自己的研究成果,为自己申请建设独立研究所,争取至关重要的经费和支持。

尽管这几年学术成就斐然,但顾玺和韩漓曾经作为明星的身份,依然让许多传统丶严谨的科研工作者对他们抱持着怀疑,甚至轻视的态度。

当韩漓推着坐在轮椅上的顾玺,缓缓进入庄重肃穆的研讨会大厅时,一些异样的目光和窃窃私语便如影随形。

一个神情倨傲的中年教授,扶了扶厚厚的眼镜,声音不大却足以让周围人听清,带着毫不掩饰的讥讽:“哼,现在的娱乐圈明星,炒作都炒到国家学术殿堂来了?”

“这里可不是给你们立‘学霸’人设的地方,还是趁早回去,免得待会儿下不来台,自取其辱!”

他身旁几个较为年轻的学者也露出了附和或看热闹的神情。

韩漓的眉头瞬间蹙起,握着轮椅推手的手指收紧,但顾玺却仿佛没有听见这些刺耳的声音。

他只是微微擡手,轻轻按在韩漓的手背上,示意他不必动怒。

他侧过头看向男人,淡然道:“张教授,我发表在《PRL》上关于‘反质子磁约束场优化’的论文,您读过吗?”

“其中第三章节提到的梯度磁场参数,正是您团队去年在《中国科学》上提出的改进方案的延伸应用。”

张教授的脸色瞬间僵住。

那篇论文他确实看过,甚至在组会上专门讨论过,只是一直没把作者“XiGu”和眼前这个前明星联系起来。

“至于自取其辱……”顾玺转回头,韩漓顺势继续推车:“学术圈只看数据和逻辑,不看过去的职业。待会儿我的报告,会给您答案。”

主会场内,灯光渐暗。

顾玺被韩漓安置在演讲台侧面的专属位置,笔记本电脑已连接好投影。

前几位研究员陆续发表自己的科研成果後,主持人走上台,念出“顾玺”的名字。

聚光灯骤然亮起,落在顾玺身上。

他被韩漓推上讲台,没有多馀的开场白,手指在键盘上敲击,第一页PPT便让全场瞬间安静。

——标题栏下方,是三张反物质湮灭时産生的伽马射线图谱,标注的实验数据比当前国际顶尖水平高出17%。

“我的报告分为三部分。”顾玺的声音透过麦克风传遍会场,没有丝毫多馀的情绪,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力量:

“第一,基于超导磁镜的反质子约束装置优化方案,这是我们团队在兰州重离子加速器国家实验室获得的实验结果。”

“第二,反物质-核聚变耦合反应的能量转化模型,解决了此前反应持续时间不足0。3秒的问题。”

“第三,独立研究所的建设规划,包括核心设备清单与五年内的三个阶段性目标。”

台下的张教授握紧了手中的笔,原本准备好的质疑问题被卡在喉咙里。

他看着PPT上不断刷新的实验数据,看着那些复杂的公式推导过程,突然意识到,自己刚才的嘲讽有多可笑。

报告进行到40分钟时,顾玺停下,看向台下:“现在可以提问。”

会场沉默了片刻,随後,中科院院士周远率先举起手:“顾先生,你提出的磁约束装置,在低温环境下的稳定性如何?我们团队之前做过类似实验,温度波动超过0。5K就会出现约束失效。”

“周院士。”顾玺调出一组数据曲线:“我们在装置外层增加了三层绝热层,采用的是新型纳米多孔材料,实验中温度波动可以控制在0。12K以内,这是连续72小时的监测数据。”

周远眼中闪过一丝惊讶,随即点了点头:“很好,这个思路值得深入研究。”

接下来的提问环节,顾玺对每个问题都应对自如。

从理论推导到实验细节,再到未来的应用前景,条理清晰,数据详实。

那些原本带着质疑的科研人员,渐渐收起了轻视,开始认真记录他的观点,甚至有人当场提出要合作开展後续研究。

当报告结束,全场响起了雷鸣般的掌声。

韩漓站在会场後排,看着被衆人围绕的顾玺,眼眶微微发热。

顾玺为了这几项反物质研究,在实验室熬了无数个通宵。

如今,终于在属于他的舞台上,打破了所有人的偏见。

韩漓推着顾玺离开讲台,轻声问:“累吗?”

“还好。”顾玺笑了笑,眼底有了一丝期待:“接下来,该谈国家经费的事了。”

这时,周远院士走过来,对顾玺说:“顾先生,你的研究很有价值。关于独立研究所的经费申请,我会全力支持。”

张教授也走了过来,脸上带着歉意:“顾先生,之前是我失礼了,希望以後有机会能和你合作。”

顾玺点头:“学术研究需要交流合作,我很期待。”

那场全国科学研讨会後,顾玺凭借关于《反物质与核聚变》领域的科研成果,顺利通过了国家最高科学评审委员会的严格审议,获得了数额惊人的国家级专项科研经费。

顾玺仍旧在前世的地址上,建立了以他个人名义命名的“顾玺研究所”。

研究所成立之初,规模尚小,但核心团队的阵容却堪称梦幻。

在各自领域已崭露头角丶甚至独当一面的柏瑾之(电子信息与网络安全)丶宁一帆(天体物理)丶曾庭轩(材料科学)丶韦乐言(航天动力)以及夏清秀(计算数学与模型构建)。

好友们毫不犹豫放弃了其他研究院优厚的条件,齐聚于此,加入顾玺的研究所。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