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言稚语引得旁边桌的食客和摊主都善意地笑了起来。
沈令宁看着女儿健康活泼的样子,心中满是欣慰,细心地帮她擦掉嘴角的辣椒油。
这几年,为了茶山和军属厂的发展,沈令宁的足迹几乎踏遍了秦南山山水水,紫星县更是她经营的重点。
很多老乡都认识了这个能干,但又没架子,真心带领大家致富的军属厂长。
加上省报之前的报道,她在这一带颇有名气。
刚吃完早饭,正准备起身,一个提着竹篮、满面风霜的老农认出了沈令宁,眼前一亮,小跑着热情地凑过来:“哎呀!是令宁同志!可巧碰上了!”
老汉说着就从篮子里拿出一条用稻草绳系着的、油光发亮的腊肉,硬要塞给沈令宁,“自家养的猪,熏的腊肉,香着呢!你拿着,给娃尝尝!”
沈令宁连忙推辞:“大叔,这可使不得,您留着自家吃……”
“要得,要得!”
老汉很执拗:“要不是你们茶山厂,俺家小子哪能去学开车(指运输队),家里哪能多挣那份钱?
说明会上的强势
长街上的乡亲都纷纷热情地将身上能拿得出手的山货要塞给沈令宁……
这点心意你得收下!咱们秦南出了你这么个人物,是长脸的事!”
旁边几个卖菜的老乡也纷纷附和,夸沈令宁有本事,给家乡争光了。
“就是,就是,沈厂长,你莫要客气。”
“咱们紫星,没得你啊,还不晓得要种茶换粮呐!”
“是啊,是啊。这几年大家都吃能饱肚子了,这都是沈厂长,头带得好!”
这种路上被塞东西的情景,沈令宁遇到过不止一次。
她知道老乡们的淳朴和热情,也明白不能白拿群众东西的道理。她笑着接过腊肉,连声道谢,小心地放进随身带的背篓里。
但在转身离开时,她借着整理背篓的掩护,迅速地将相当于市价甚至还多出一些的毛票,悄悄塞进了老汉放在脚边的空篮子底下。
这样既领了情,又不让老乡吃亏,是她一贯的原则。
今天沈令宁到镇上是来参加县里组织的一个关于社队企业发展的说明会。
她将福宝暂时安顿给一同下山的孙大娘和她儿子铁蛋。
如今的铁蛋已经十二岁,个头蹿得老高,超过了母亲孙大娘,是个半大小伙子了,在县里上初中,懂事稳重,很是靠谱。
他小心地牵着福宝的小手,保证道:“沈姨你放心开会去,我会看好妹妹的。”
沈令宁感激地拍拍铁蛋的肩膀,又叮嘱了福宝几句,这才朝着县革委会礼堂走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