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宁茶话文化管理公司”的成立,看似是商业上的一步棋,实则是沈令宁在风波诡谲中的一次主动布局。
这个合法的、具有广泛联系的公司,将成为她未来应对各方挑战、调查家族往事、甚至与隐藏在暗处的敌人周旋的重要阵地和掩护。
公司成立酒会气氛正酣,一位戴着金丝眼镜、学者模样的中年男子主动找到沈令宁,递上名片,是省文史研究馆的研究员。
他低声对沈令宁说:“沈厂长,久仰了。我对贵公司挖掘茶文化的理念很感兴趣。
另外,偶然看到一些关于沪上近代工商业的史料,其中似乎提及您的外公沈老先生名下曾有一间‘通海信托’。
其部分原始凭证的归属,在当年似乎有些未解之谜,不知对您……是否有参考价值?”
文史研究员马先生看似无意的话语,再次让沈令宁疑惑,这到底是什么人天天盯着她和茶山项目不放?
这条线索,与苗姨的消息,是巧合,还是某种呼应?
只是她也顾不上多想,茶山的130万美金订单在上个月已经圆满完成,但越来越多的海外订单通过外贸部转接过来。
开业仪式圆满结束,干妈王秀兰拉着沈令宁让她回家住:“今天开业,你累坏了,卫国现在行动又不方便,你还要带福宝,哪能忙得过来。
走,到家住,干妈还能给你带福宝。”
明年福宝就上学前班了,她得在福宝上学前多带带福宝,不然以后一忙起来就见得少了。
拗不过赵家人的热情,沈令宁只好无奈跟周卫国商量还是继续住到赵家。
“因外婆家喽,走,福宝今天跟外婆睡!”
福宝喜滋滋地看沈令宁一眼,最近沈令宁不让她吃糖,外婆会偷偷给她糖吃。
到家王秀兰福宝睡了,沈令宁端着茶杯走到看报纸的赵长河身边,说出自己的问题:“干爸,您得再帮我们想想办法,咱们创外汇,订单下到我们松涛沟来,我很高兴。
但现在我们马上就接不趟了啊。您是秦省的大家长,您得帮我啊!”
赵长河瞪大眼睛:“说的这么严重?你把问题仔细说说。”
只是,当沈令宁提出茶山面临的严峻原料问题,希望赵长河能帮忙协调农业部,特批一些紧俏的茉莉花、桂花资源以及优良茶树种苗时,赵长河却面露难色。
“令宁啊,不是干爸不帮你。”
赵长河叹了口气:“农业部有农业部的计划和难处。全国都在要资源,指标卡得紧。
尤其是香花这类经济作物,主要产区的调拨计划都是年初就定好的,现在中途插队,难度很大。
我帮你问问,但你别抱太大希望。”
果然,赵长河通过关系联系了农业部相关部门,得到的回复客气而官方:茉莉花主产区福建、广西今年气候不佳减产;
桂花产区亦有安排;茶树种苗培育周期长,现有良种苗优先保证几个大型国营茶场。
接连碰了几个软钉子,沈令宁虽然失望,但并未气馁。
周卫国转动着轮椅每天
她谢过赵长河,决定自己想办法。
她跑遍了长安的土产公司、供销总社,甚至找到了一些老字号茶庄的后人打听渠道,但收获甚微。
要么是品质不达标,要么是数量太少,杯水车薪。
就在她几乎一筹莫展之际,一次偶然的机会,她在招待所听到几个农业口的技术员闲聊,提到国家正在酝酿成立一个“全国茶叶生产改进协作小组”。
旨在交流技术、协调资源、提升全国茶叶产量和质量,牵头单位正是农业部,但还在筹备阶段,缺少有说服力的试点单位。
沈令宁心中一动!
这是一个机会啊!
如果茶山能成为这个协作小组的试点或成员单位,不仅原料问题可能得到优先解决,还能获得技术指导,提升长远发展能力!
她立刻找到赵长河,将这个信息和他分析了自己的想法。
赵长河眼睛一亮:“这是个思路!从‘要饭吃’变成‘一起干活吃饭’,姿态不一样!
我帮你引荐一下农业部的老朋友,成不成,看你自己的本事了!”
在赵长河的引荐下,沈令宁获得了一个与农业部某司局负责人见面汇报的机会。
她精心准备了材料,但面对这些见多识广的部委干部,她这个小小的军属厂厂长,能拿出什么打动对方的筹码呢?
茶山女王
农业部某司的会议室里,气氛严肃。
沈令宁面对几位神情严谨的司局级干部,心里有些紧张,但更多的是放手一搏的决绝。
她没有一开始就诉苦要资源,而是首先清晰地汇报了松涛沟军属茶山的基本情况:拥有的土地规模,强调是军垦荒地利用;
职工构成方面突出军属身份和稳定性以及已具备的初步加工能力,重点突出新的生产设备,以及最重要的——已经实现的外汇成果。
“各位领导请看,这是我们的外汇订单合同和汇款凭证。”
数据扎实,语言简练,没有多余的套话,立刻引起了在座领导的兴趣。
接着,她话锋一转,坦诚地提出了当前发展遇到的核心瓶颈:原料不足,尤其是高品质基茶和窨制香花匮乏,制约了产能扩大和产品升级,也影响了外汇订单的稳定履约。
然后,她抛出了自己的核心提议:“各位领导,我们茶山规模虽小,但有几点优势:一是军人背景,执行力强,纪律严明,适合做新技术、新模式的试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