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紫夜小说>女帝凶猛皇夫妖娆 > 第118章 帝析敌动召爵商议(第1页)

第118章 帝析敌动召爵商议(第1页)

晨光熹微,一缕淡金色的光线悄然穿过晨曦宫高耸的雕花窗棂,洒在玉沁妜素白如雪的袖口上。她早已起身多时,端坐于龙案之前,背脊笔直,宛如一株寒梅立于霜雪之中。案前摊开两卷文书,一份墨迹未干,是凌霄昨夜亲手呈上的细作供词,字字如针,刺入人心;另一份则泛黄卷边,乃前朝遗存的《沧河图志》,纸页间仿佛还萦绕着百年前的风沙与水声。

她的指尖轻轻滑过供词上“春汛开闸”四个小字,指腹微微一顿,似被那四字灼伤。随即移向《沧河图志》中沧州水道的绘图——三道水闸并列而建,如咽喉扼守下游命脉。若有人暗中操控闸门,在春汛之际擅自放水……她闭了闭眼,眼前骤然浮现出滔天浊浪席卷平原的画面:屋舍倾塌,孩童哭喊,老者拄杖逆流奔逃,尸骨随波逐流。那样的惨状,一场人为水患让七州十室九空。

如今,她已是这万里江山的执掌者,却要面对这样的阴谋。不同的是,这一次,敌人不再明刀明枪,而是悄然潜伏于暗处,以百姓性命为棋,逼她退让。他们知道她最惧什么——不是权谋倾轧,不是叛军压境,而是民心溃散,是百姓眼中熄灭的信任之火。

她缓缓睁开眼,眸底掠过一丝痛色,又迅被冷峻掩去。指尖无意识地摩挲着玉扳指,那是象征着责任,也象征着孤独。

殿外传来极轻的脚步声,内侍躬身而入,声音压得极低,几乎融进晨风:“启禀陛下,恭郡王已在殿外候着,说有紧急军情禀报。”

玉沁妜眉梢微动,目光仍落在舆图之上,片刻后才淡淡开口,嗓音清冷如泉:“让他进来。”

话音落下,她抬手将《沧河图志》轻轻合拢,动作缓慢,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决断。窗外,风拂过宫檐铜铃,出一声悠远的轻响,仿佛天地也在屏息,等待这场风暴的开端。

凌霄踏入殿内时,脚步比往常沉稳许多。他手中没有提那惯常不离身的酒葫芦,唇角也未挂着平日里漫不经心的笑意。整个人仿佛被一层看不见的寒霜裹住,连呼吸都轻得几乎听不见。他将一份薄薄的简报轻轻放在案几上,动作谨慎得像是怕惊扰了什么。随即,他微微俯身,声音压得极低,几乎贴着地面流淌而出:“李元通今早去了码头茶馆,灰袍斗笠,左手小指残缺——与供词上的描述,分毫不差。陈七已经接上线,对方并未起疑。”

玉沁妜坐在主位之上,指尖正缓缓划过铺展在案上的舆图,目光如钉子般牢牢钉在江南水道的一处弯折上。她听了凌霄的话,并未立即回应,只是眉心微不可察地蹙了一下,似有千钧重负悄然落在心头。片刻后,她才轻启朱唇,语调冷静却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锋利:“他们等春汛……是想借涨水之机顺流而下,掩去踪迹。可若我们先制人,反倒能打他们一个措手不及。”

凌霄站在一旁,双手交叠于身前,眼神低垂,却并非无神。他在思量,在权衡,每一个字都像是从心底反复打磨过才肯吐出。“可调兵需经兵部备案,眼下朝中那些人,眼睛一直盯着您对皇夫的信任是否逾矩。”他顿了顿,喉结微微滚动,像是吞下了某种难以言说的顾虑,“若您此时召见百里爵……怕会有人说您偏信异国人,不顾祖制、不顾朝纲。”

这话落下的瞬间,殿内空气仿佛凝滞了一瞬。

玉沁妜终于抬起了眼,目光如秋水映寒星,直直刺向凌霄。她的神情依旧端庄,可那双眸子里翻涌的情绪却不容忽视——有审视,有失望,更有一丝被误解后的冷意。“那你说,”她声音不高,却字字清晰,像冰珠砸在玉盘上,“我不该见他?”

凌霄身形微颤,仍不敢直视她的眼睛。他知道这句话背后藏着多少委屈与不甘。他知道她这些年步步为营,背负着多少非议与猜忌,只为守住这片江山、护住那个曾向她许诺“此生不负”的男人。他也知道,每一次她做出决断,都不是为了私情,而是为了大局。

可正因为如此,他才更不能放任一丝风险滋生。

“不是不该。”他终于抬起头,声音低哑却坚定,“而是得小心。一步错,便可能被旧制派抓住把柄,说您为一人而置江山于险地。他们会拿‘妇人之仁’做文章,拿‘外戚干政’来攻讦,甚至动摇您的根基……姐姐,我怕的不是您见他,我怕的是有人借此掀起滔天巨浪,让您多年心血毁于一旦。”

他说完这番话,额角竟渗出细密的汗珠。不是因为紧张,而是因为痛——痛于必须在这忠与义之间割裂出一道口子,痛于亲眼看着她承受本不该由她独自承担的一切。

玉沁妜静静地看着他,良久,唇角竟浮起一抹极淡的笑,那笑容里没有暖意,只有疲惫和释然交织的复杂情绪。她终究没再辩驳,也没再追问。她只是缓缓提起笔,蘸墨,落纸,一笔一划写下八个字:“密议军情,皇夫即刻入宫。”

笔锋收尾利落干脆,如同她此刻的心意——纵有万般掣肘,亦不容退让。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她吹干墨迹,指尖轻轻抚过那行字,像是在确认某种信念的存在。然后,她将纸条递予候在一旁的内侍,语气平静却不容置疑:“送去华阳宫,不得延误。”

内侍领命而去,脚步迅疾如风。

凌霄站在原地,目光最后扫过那张纸条一眼,眼中闪过一丝难以捉摸的情绪——敬佩?担忧?亦或是隐隐的悲怆?最终,他深深吸了一口气,躬身行礼,转身离去。

殿门在他身后轻轻合上,出细微的一声响,像是某种时代的缝隙正在悄然闭合。而玉沁妜独自坐于灯火之下,望着舆图上蜿蜒的江河,指尖轻轻点在一处渡口,低声呢喃:“春汛未至,猎网已张……这一次,我不会再让任何人,把你们从我身边夺走。”

半个时辰后,百里爵踏着微明的天光步入晨曦宫偏殿。晨风拂过廊下,吹动他月白锦袍的衣角,袍面沾了些许露水,在熹微中泛着湿润的光泽。腰间青玉带垂下的流苏被他无意识地揉捏着,早已乱成一团死结,仿佛他此刻心底那根绷得紧的弦。

他脚步沉稳,却不疾不徐,像是怕惊扰了这清晨的静谧,又像是在拖延某种注定要面对的对峙。推门而入时,正见玉沁妜立于巨幅舆图之前,背影笔直如松,肩线未有一丝松懈。晨光从窗棂斜照进来,勾勒出她轮廓分明的侧影,眉宇间凝着一层挥之不去的阴翳。

百里爵悄然驻足,没有出声。

殿内寂静得能听见烛芯燃烧时细微的噼啪声,偶尔一响,便如心尖轻颤。玉沁妜的手指仍点在沧州某处,指尖微微白,似将所有思绪都压在了那一寸山河之上。他知道她在想什么——春汛将至,江水暴涨,敌军可借水势顺流而下,直逼腹地;而探子回报,玄国细作已潜入边境,踪迹隐现。可她不能轻举妄动,更不敢贸然调兵。朝中权臣虎视眈眈,只待她一步错,便可群起攻之;而一旦误判局势,不仅损兵折将,更可能动摇国本。

他望着她的背影,心中涌起一阵复杂的情绪。敬重、怜惜、还有一丝难以言说的痛楚。她不该是孤身一人站在地图前筹谋生死的女子,可命运偏偏将江山社稷压在了她纤瘦的肩上。

百里爵终于缓步上前,脚步极轻,却在这寂静中显得格外清晰。他在她身后几步处停下,声音低而沉,像是一缕风穿过林梢:“陛下所忧者,非战力不足,而在先机已失。”

玉沁妜缓缓转身,目光如刃,直刺而来。她的眼神里没有怒意,却比怒意更冷,那是长久压抑后的清醒与审视。“那你以为,何为先机?”她的声音不高,却字字如钉,敲进人心。

百里爵迎着她的目光,未曾退避。他知道这一问背后藏着多少疑虑与挣扎。她不是不信他,而是不敢信任何人。帝王之路,步步荆棘,信任是最奢侈的东西。

“他们等水来。”他缓缓开口,语气平稳,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力量,“水涨则舟行,敌可乘势而进。可若我们在水未至时,先断其根呢?”

玉沁妜眸光微动,却未立即回应。她静静凝视着他,目光如针,试图刺穿他那层沉静的表象,窥见其下是否藏匿着野心或算计。可她看到的,只是一双深邃如夜的眼,仿佛沉淀了太多过往的痛楚,翻涌着无声的悲鸣,却不见一丝私欲的痕迹。

百里爵向前一步,指尖轻轻落在舆图上一处山谷,动作极轻,仿佛触碰的是早已化为尘土的遗骨。“苍梧谷。”他低声说道,声音低哑得像是被风沙磨过,“三面环山,仅有一条小径蜿蜒出入,易守难攻。正因如此,玄国将其视为命脉——八成粮草皆储于此地。若我军精锐夜袭,焚其仓廪,不出三日,前线大军粮尽,纵有千军万马,也只得退兵。”

殿内一时陷入死寂。烛火摇曳,光影在他脸上交错浮动,映出一道道明暗参半的轮廓。那张素来冷静自持的面容,此刻竟透出几分难以言说的悲怆,像是从心底裂开的一道缝隙,悄然泄露了积压多年的哀伤。

玉沁妜终于动了。她缓步走近,俯身细看舆图,眉心微蹙,声音低了几分:“你如何知道这个地方?朝廷密档中从未提及此地为粮储重地,连我都未曾听闻……你从何处得来消息?”

百里爵垂下眼帘,长长的睫毛在眼下投下一小片阴影。袖中的手指猛地收紧,几乎将那团流苏绞得断裂。指节泛白,仿佛要将某种无法言说的情绪生生掐灭。他的喉结微微滚动了一下,像是在吞咽一口极苦的药,又像在压抑一段不愿回的往事。

良久,他才启唇,声音轻得几乎被风吹散:“我母妃……最后被囚之地,就在苍梧谷外的驿站。”

玉沁妜心头猛然一震,倏然抬眼看他。

百里爵依旧低着头,声音却渐渐清晰起来,带着一种近乎平静的痛楚:“那时她已被囚三年,病重不起。我去见她最后一面……她已经说不出话,喉咙像是被什么东西堵住了,只能睁着眼看着我。我跪在她床前,握着她的手,求她告诉我真相——为何会被牵连,为何会被贬至此地……可她只是摇头,然后抬起枯瘦的手,颤巍巍地指向窗外,指向那座被群山环绕的山谷。”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他的声音顿了顿,呼吸微滞,仿佛回忆太过沉重,连空气都变得稀薄。他闭了闭眼,再睁开时,眼中已是一片湿意,却倔强地不肯落下。

“她指了许久,直到力气耗尽,才缓缓放下手。那一刻,她眼里有泪,却没有哭出声。”

殿内一片死寂。风从窗缝钻入,吹得烛焰剧烈晃动,光影在墙上扭曲成一片模糊的暗影,如同人心深处那些无法理清的执念与遗憾。玉沁妜怔怔地看着他,胸口像是被什么狠狠撞了一下,闷痛蔓延至四肢百骸。她忽然明白,那团乱成死结的流苏,不只是他无意识的动作,更是他多年无法解开的心结——是他背负着母亲临终之谜、家族覆灭之痛、身份撕裂之苦,踽踽独行于世间的证明。

原来,他是背着这样的记忆活到了今天。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