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杀!”张顺怒吼一声,一马当先,率着三百骑如同利刃般切入混乱的敌营!骑士们纷纷将携带的火油罐抛向帐篷、车辆和草料堆,随即引燃火把,四处投掷。
刹那间,火光冲天而起!烈焰借助风势,迅蔓延,吞噬着一切可以燃烧的东西。牛羊受惊,四处狂奔,进一步加剧了营地的混乱。黠戛斯士兵从睡梦中惊醒,仓促迎战,却被高冲杀的唐军骑兵砍瓜切菜般放倒。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张顺目标明确,根本不与敌军主力纠缠,带着部下在营地中反复冲杀几轮,将火势扩大到极致后,立刻吹响号角,集结队伍,如同来时一样,迅脱离战场,消失在茫茫夜色之中。
身后,是映红半边天的熊熊烈火和黠戛斯人气急败坏的怒吼声。
这一把火,虽未能完全摧毁联军的后勤,但烧毁了大量的草料和部分掠夺来的物资,无疑沉重打击了敌军的士气,也延缓了其南下的步伐。
---
范阳城,观察使司。
杜丰彻夜未眠,不断接收着从北面传来的战报。野狐岭血战的惨烈,张顺奇袭的成功,都通过快马和“察事司”的信鸽,源源不断地汇集到他这里。
他站在地图前,目光紧紧盯着野狐岭的位置。赵铁柱顶住了第一波猛攻,这很好,但代价巨大。黠戛斯主力未至,真正的考验还在后面。
“传令给赵铁柱,”杜丰对亲卫下令,“告诉他,他的任务不是与敌军拼消耗,而是利用地形,灵活阻击,节节抵抗。必要时,可放弃野狐岭一线,退守第二道防线‘鹰嘴崖’,务必保存有生力量!”
“命令张顺,继续游弋于敌后,寻找一切机会袭扰其粮道、小队人马,疲敝敌军,但切忌与敌主力硬碰。”
“催促苏瑾,加快蓟州、檀州百姓南撤度,务必在敌军突破燕山防线前,将大部分百姓转移至安全地带。”
一道道指令出,杜丰的大脑高运转,统筹着全局。他深知,面对来势汹汹的黠戛斯联军,单纯的硬拼并非上策。他需要时间,时间来完成百姓疏散,时间来消耗敌军锐气,时间来等待可能的转机——无论是朝廷的援军,还是外交斡旋的成功,抑或是郭子仪在更广阔战场上寻得的战机。
程元振也留在了观察使司,亲眼见证了杜丰如何运筹帷幄。他看到杜丰在接到惨重伤亡报告时的凝重,也看到了他在得知张顺成功时的短暂欣慰,更看到了那份无论面对何种情况都保持着的、近乎冷酷的冷静与理智。
“杜司徒,”程元振忍不住开口,语气复杂,“北面……压力是否太大了?赵将军他们,能顶住吗?”
杜丰转过身,脸上带着一丝疲惫,但眼神依旧锐利如鹰:“压力自然大。但野狐岭每多顶住一日,后方就能多撤出数千百姓,郭令公就能多一分准备的时间。赵铁柱和他的将士们,是在用血肉为河北争取时间。”
他顿了顿,看向程元振:“监军,如今河北上下,军民一心,共御外侮。朝廷的援军和钱粮,便是支撑我等坚持下去的脊梁。还请监军再次修书,向陛下痛陈利害,河北安危,系于朝廷援手之!”
程元振看着杜丰那因缺乏睡眠而布满血丝、却依旧燃烧着坚定意志的双眼,心中第一次生出一种难以言喻的情绪,他点了点头:“咱家……明白。”
就在这时,一名来自节度使府的传令兵匆匆而入,呈上一份郭子仪的亲笔信。
杜丰迅展开,目光一扫,眉峰微微挑起。
信上,郭子仪告知了两件事:第一,他已派出一支偏师,自妫州方向出塞,做出威胁黠戛斯后方的姿态,以期牵制部分敌军兵力。第二,他刚刚接到河东节度使的回复,河东军已派出五千骑兵,前出至云州方向,对黠戛斯联盟中的室韦部落形成了威慑。
“好!”杜丰忍不住低喝一声,将信件递给程元振,“令公与河东的应对来了!如此一来,黠戛斯侧翼受到威胁,其攻势必受影响!”
程元振看完,也松了口气,脸上露出一丝笑容:“郭令公果然老成谋国!”
压力,似乎稍稍缓解了一丝。但杜丰和所有人都明白,决定胜负的关键,仍在燕山那条血肉铸成的防线上,仍在那些与数倍之敌浴血奋战的将士身上。
杜丰走到窗边,推开窗户,清晨的寒风涌入,带着远方隐约可闻的、属于战场的肃杀之气。他望向北方,仿佛能穿透重重山峦,看到野狐岭上那依旧在飘扬的、染血的唐字战旗。
砥柱之力,在于承受千钧重压而岿然不动。此刻,这擎天之任,正由北疆的每一寸土地、每一位将士,共同承担。
喜欢乃翁,大唐中兴了!请大家收藏:dududu乃翁,大唐中兴了!小说网更新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