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科里因林深突如其来的指令而短暂停滞了一秒。重新勘验案?那个案子已经结了,嫌疑人张建军也已认罪羁押,所有物证都已归档。为什么突然要回溯这个看似毫不相干的旧案?
但林深眼中那种近乎燃烧的笃定和紧迫感,压倒了所有人的疑问。他是“传奇”,他的直觉无数次被证明是打破僵局的关键。
“调取案所有现场勘查记录、照片、物证清单!尤其是最初现尸体的小巷及周边区域的原始记录!”林深的声音不容置疑,他已经扑到了一台空闲的电脑前。
档案被迅调出。屏幕上再次出现那条熟悉的小巷——潮湿、阴暗,散落着被打翻的牛奶瓶,白粉笔画出的人形轮廓触目惊心。
林深的目光像探照灯一样扫过每一张照片,每一个细节。送奶工倒下的位置、血迹喷溅形态、散落的物品、墙壁地面的痕迹……他看过无数次,甚至在那记忆循环中亲身“经历”了无数次,熟悉得不能再熟悉。
哪里会有“钥匙”?
“扩大范围!”林深命令道,“案前后一段时间,小巷两端路口的所有监控再次排查!不仅仅是找嫌疑车辆和风衣男,注意任何微小的异常,哪怕是一盏不正常闪烁的路灯,一只行为古怪的野猫,都不要放过!”
技术员们虽然觉得这个要求有些过于玄学,但还是依言操作。海量的监控录像被重新调出,以慢甚至逐帧播放。
时间在高度专注的寂静中流逝。林深感到太阳穴的血管突突直跳,记忆循环带来的恶心感和头痛持续加剧,但他强行压制着,将所有精力投入到眼前的屏幕上。
一定有哪里不对!一定有什么被忽略了!那个送奶工的死亡,不仅仅是案的开始,更是这一切阴谋的序章!
“停!”江雨突然喊道,她指着分屏上其中一个路口监控,“这里!案前一天晚上,凌晨两点左右,巷口那个垃圾箱旁边!”
画面被放大、增强。昏暗的光线下,一个模糊的身影似乎正靠在垃圾箱旁,动作像是在整理鞋带,但身体的角度却微妙地偏向小巷深处。他穿着深色外套,戴着帽子,看不清脸。整个过程只有十几秒,然后他就起身离开了。
这个身影出现的时间点非常蹊跷,深更半夜,行为怪异。但因为案是第二天清晨,之前排查时,这个时间段的监控并未作为重点。
“追踪他!”林深立刻道。
技术员试图追踪这个身影,但他很快走入监控死角,消失了。
“能不能做图像增强?看清他手上或者身边有什么?”林深追问。
技术员努力处理画面,但分辨率太低,光线太暗,最终只能模糊看到,那人的右手手腕上,似乎隐约有一个深色的环状物轮廓。
手绳?又是编织手绳?
林深的心跳漏了一拍。风衣男在案前夜就出现在现场附近?
“继续看其他监控!案后,清理现场的时候,有没有拍到什么异常?”林深感觉抓住了什么。
现场清理的监控记录被调出。勘查人员进出,尸体被运走,物证被收集,现场封锁带被拆除……一切看起来井然有序。
“倒回去!慢放!看那个负责收集地面物证的警员!”林深的目光死死盯住屏幕。
画面慢放。穿着鞋套的警员用小刷子和证物袋,仔细收集着地面上的灰尘和微量痕迹。这是现场勘查的标准程序,用于寻找可能的纤维、毛、皮屑等。
一切正常。
但就在这名警员移动脚步,准备收集下一片区域时,林深的瞳孔骤然收缩!
“停!放大他刚才站的位置!地面!”
画面定格,放大。在警员鞋套刚刚离开的地面上,有一小片极其不起眼的、颜色略微深于周围水泥地的痕迹。那不是血迹,也不是污渍,更像是……某种液体极少量溅落后迅干涸留下的淡淡水渍印。
因为颜色差异极其微小,而且恰好被警员的脚挡了一下,在之前的勘查中完全被忽略了!
“这个位置!在原勘查记录里,有没有提取到这附近的微量样本?”林深急声问。
负责案现场勘查报告的技术员立刻翻阅电子记录。
“有!现尸体位置往东约米处,编号d-的灰尘样本!”
“样本还在吗?”
“在!低温证物库存档!”
“立刻取来!重新化验!重点分析有无异常化学成分!”林深的声音因激动而嘶哑。
很快,那份编号d-的灰尘样本被从证物库调出。技术员将其置于高倍电子显微镜下,并进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分析。
几分钟后,结果出来,令人震惊!
在那份普通的灰尘样本中,检测到了极其微量的、与裹尸布上现的昆虫胶成分完全一致的有机粘合剂残留!还有个位数纳克级别的、成分特殊的抛光钻石粉末!
这些微粒混杂在灰尘中,肉眼根本不可能现,常规的现场微量物证筛查也极易将其忽略为环境背景噪音!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但它们确实存在!在案的现场!在送奶工被杀的前夜或当天,有人在那里使用了那种特制的、含有钻石粉末的昆虫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