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平、周勃等人虽然心中悲愤,却深知此时与吕后硬拼无异于飞蛾扑火。他们选择了隐忍和妥协,表面上对吕后言听计从,暗地里却在积蓄力量,等待时机。陈平利用自己右丞相的身份,暗中保护了一些刘氏宗室和忠臣良将;周勃则牢牢掌握着部分军权,训练士兵,等待反击的机会。
长安城的气氛变得越来越压抑。街头巷尾,人们不敢谈论朝政,不敢提及吕氏的暴行,甚至不敢大声哭泣。只有在夜深人静的时候,才能听到一些人家传来的呜咽声,那是失去亲人的痛苦,是对未来的绝望。
暗流涌动:忠臣的隐忍与筹谋
在吕后的高压统治下,朝堂上并非一片死寂。以陈平、周勃为的忠臣良将们,虽然表面上对吕后妥协退让,暗地里却在积极筹谋,等待推翻吕氏统治的时机。
陈平是刘邦时期的重要谋士,以“奇计”闻名。他深知吕后心狠手辣,势力庞大,硬碰硬绝非对手。因此,他选择了“伪听之,顺其意”的策略,对吕后的各种要求都表现得言听计从,甚至主动为吕后出谋划策,赢得了吕后的信任。
但在暗地里,陈平却在积极联络不满吕后统治的大臣和宗室。他多次秘密会见周勃、灌婴等老将,商议对策;他派人暗中保护被吕后迫害的刘氏宗室,为他们提供庇护和资助;他还利用自己的影响力,安插一些忠于刘氏的官员到重要岗位上,为将来的反击做准备。
周勃是刘邦时期的名将,以“厚重少文”着称,深受军中将士的爱戴。他掌握着部分军权,尤其是京城附近的北军,这是汉朝最精锐的部队之一。周勃知道,军队是推翻吕氏统治的关键,因此他一直牢牢掌控着军权,对吕后安插的吕氏亲信保持高度警惕。
周勃在军中积极培养自己的势力,提拔那些忠于刘氏的将领,清除吕氏安插的眼线。他还利用训练的机会,向将士们灌输“忠于刘氏”的思想,为将来的行动做思想准备。每当吕氏子弟试图插手军队事务时,周勃都会以“军队事务,非外戚所宜干预”为由,巧妙地予以拒绝。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除了陈平、周勃,朝中还有许多不满吕后统治的官员和宗室,他们组成了一个松散的反吕联盟。这个联盟没有明确的组织和章程,却有着共同的目标——推翻吕氏统治,恢复刘氏江山。他们通过各种隐秘的方式传递信息,协调行动,等待时机成熟的那一天。
这个时期的汉朝,表面上平静如水,吕后的统治似乎稳如泰山;暗地里却暗流涌动,一场推翻吕氏统治的风暴正在悄然酝酿。陈平、周勃等人的隐忍和筹谋,为这场风暴积蓄着力量,只待一个合适的时机,便会爆出来。
灵脉异动:自然的警示与人心的向背
吕后的倒行逆施,不仅引起了人心的动荡,也似乎触动了天地灵脉。长安城的灵脉开始出现异常,各种异象频,仿佛在向人们警示着什么。
负责监测灵脉的炼气士们现,长安的主龙脉“龙原”的灵气流动变得紊乱,时而湍急,时而平缓,极不稳定。龙脉周围的支脉灵气也出现了衰退的迹象,一些原本灵气充沛的地方,灵气变得稀薄,甚至出现了煞气。
更奇怪的是,长安城的天气也变得异常。原本风调雨顺的关中地区,出现了长时间的干旱,庄稼歉收,百姓生活困苦。随后又生了地震、蝗灾等自然灾害,给汉朝的统治带来了新的危机。
这些灵脉异动和自然灾害,被一些人解读为“上天示警”,认为是吕后违背天命、迫害宗室、乱封诸吕的结果。民间开始流传各种谶语和谣言,比如“吕氏兴,刘氏危;天示警,乱将止”等,表达了人们对吕后统治的不满和对刘氏复兴的期盼。
吕后对这些灵脉异动和谣言感到十分不安。她下令加大对灵脉的控制力度,让被控制的炼气士们强行疏导灵脉,试图稳定灵气流动。她还举行了盛大的祭祀仪式,祈求上天原谅,消除灾异。但这些措施都没有起到太大的作用,灵脉依旧紊乱,灾异不断生。
灵脉的异动和灾异的频,也影响了人心的向背。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对吕后的统治失去信心,转而怀念刘邦时期的稳定和繁荣。一些原本支持吕后的官员,也开始动摇,暗中与陈平、周勃等人联系,准备在适当的时候倒戈一击。
军中的将士们更是深受影响。他们大多出身草莽,对天命、灵脉等说法深信不疑。灵脉异动和灾异频,让他们认为吕后已经失去了上天的庇护,跟随吕后没有好下场。他们对周勃等忠于刘氏的将领更加拥护,对吕氏子弟的不满情绪日益高涨。
伏笔暗藏:吕后的末路与反击的序幕
随着时间的推移,吕后的身体越来越差,精力也大不如前。她知道自己时日无多,开始为吕氏子弟的未来做打算。她任命吕产为相国,吕禄为上将军,分别掌控朝政和军权;她将吕氏子弟安插到各个重要岗位,试图构建一个吕氏掌控的权力网络。
但吕后的努力并没有起到太大的作用。吕氏子弟大多是些纨绔子弟,缺乏才能和威望,根本无法掌控复杂的朝政和军队。他们凭借吕后的权势作威作福,欺压百姓,得罪了不少官员和将领,反而加了吕氏集团的孤立。
陈平、周勃等人敏锐地察觉到了吕后的衰弱和吕氏集团的困境,他们知道反击的时机正在成熟。他们加快了筹谋的步伐,加强了与刘氏宗室和军中将领的联系,制定了详细的反击计划。
周勃重点拉拢了北军的将领,向他们暗示了推翻吕氏统治的决心。他还找到了当年刘邦赐予的“符节”,这是调动军队的重要信物,将在关键时刻挥作用。陈平则利用自己的影响力,在朝中散布吕氏子弟“欲为乱”的消息,为将来的行动制造舆论准备。
刘氏宗室也开始积极行动起来。齐王刘襄在齐国积蓄力量,准备随时出兵西进,讨伐吕氏;代王刘恒则保持低调,暗中观察局势,等待最佳的出兵时机;其他刘氏子弟也纷纷联络旧部,准备响应。
吕后病重期间,意识到了潜在的威胁,她下令吕产、吕禄加强京城的防御,控制出入城门的要道,防止意外生。但此时的吕氏集团已经人心涣散,许多将领对吕后的命令阳奉阴违,根本没有认真执行。
吕后在弥留之际,召见吕产、吕禄,叮嘱他们:“高帝已定天下,与大臣约,曰‘非刘氏王者,天下共击之’。今吕氏王,大臣不平。我即崩,帝年少,大臣恐为变。必据兵卫宫,慎毋送丧,毋为人所制。”说完这些话,吕后便咽下了最后一口气。
吕后的驾崩,如同推倒了第一块多米诺骨牌,拉开了“周勃安刘诛诸吕”的序幕。一场决定汉朝命运的斗争,即将在长安城中爆。陈平、周勃等人等待已久的时机终于到来,他们手握符节,联络军队,准备给吕氏集团致命一击。刘氏宗室也磨刀霍霍,准备响应京城的行动。长安城的空气中,弥漫着山雨欲来的紧张气息,一场涤荡吕氏乱政的风暴,即将来临。
喜欢金戈玄秦请大家收藏:dududu金戈玄秦小说网更新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