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紫夜小说>金戈好吗 > 第38章 秦桓公联楚抗晋(第1页)

第38章 秦桓公联楚抗晋(第1页)

一、玄石高台的盟誓前奏

秦桓公继位后的第三个孟春,雍城的玄石高台迎来了楚国的正式使团。斗章带着楚成王的亲笔盟约,站在刻满血络符的石壁前,身后的三十名水行术修士穿着统一的青色道袍,腰间的水灵珠与秦国修士的煞灵晶产生微妙共鸣——这是双方秘密合作三年后的次公开会面,空气中弥漫着期待与警惕交织的气息。

“楚地的《江灵经》有云:‘江河同源,终汇于海。’”斗章展开盟约帛书,楚国特有的蚕丝帛上,朱红色的江神誓纹路在阳光下泛着水光,“秦晋为西陲灵脉争雄,楚晋为中原霸权相斗,何不效仿江河,共汇一处?”

秦桓公的指尖划过盟约上的“三分晋地”条款,青铜剑鞘上的烛龙鳞甲在玄石反射下泛出金光。这位刚满二十的君主继承了秦共公的坚韧,却多了几分纵横捭阖的锐气,他身后的潜龙卫已扩充至八千,其中三百名修士能熟练施展“秦楚破阵术”,腰间同时佩戴着血络符与水行纹玉佩。

“盟约可依,但需增一条。”秦桓公的声音在高台上回荡,目光扫过楚使身后的水行术修士,“楚需派大夫常驻雍城,与我秦的赵鞅共同执掌‘联军帅帐’,任何军事行动需双方同时点头方可执行。”

斗章的眉头微蹙。楚国本想通过联盟掌控西陲战事,秦桓公的提议显然是在提防背盟。但当他看到高台下排列整齐的潜龙卫——这些修士的血窍在阳光下呈现出稳定的太极旋,明显已突破血契约束,终于明白秦国早已不是需要依附楚国的弱国。

“可。”斗章咬破指尖,将血滴在盟约的“监军”条款上,“成王已选定芈真修士之兄芈戎为常驻大夫,他的‘玄冰煞’术能冻结晋地的聚灵阵,与贵国的血爆术堪称绝配。”

此时的高台之下,西戎八部的领已等候多时。义渠部的狼骑兵牵着幽冥狼列阵,赤砂部的地行修士在玄石周围布设“血狼联防阵”,雪妖部的冰蚕丝织成的天幕覆盖整个广场,将晋地可能的灵气探测隔绝在外——这是秦桓公特意安排的“实力展示”,既是震慑楚使,也是向盟友证明秦国的底气。

“赵鞅,取‘混元鼎’来。”秦桓公的命令让广场安静下来。两名潜龙卫抬着青铜鼎穿过人群,鼎身的纹饰一半是秦国的血络符,一半是楚国的水行纹,底部则刻着西戎的兽灵图,这是用黑风渊的煞灵晶与楚地玄铁混合铸造的盟誓之器。

当斗章将楚地的“江心神水”倒入鼎中,秦桓公拔出青铜剑划破掌心,鲜血滴入的瞬间,鼎内突然腾起赤蓝双色火焰——这是血络符与水行术在混元鼎中产生的灵脉共鸣,火焰中浮现出《山海经?中山经》记载的“昆仑之墟”虚影,象征着西陲与南方灵脉的连接。

“从此刻起,秦楚西戎,灵脉相济,共抗晋人!”秦桓公举起鼎中的火焰,广场上的秦楚修士同时拔剑,血爆术的赤色与玄冰煞的蓝色交织成巨大的光网,笼罩了整个雍城。

二、联军帅帐的术法融合

雍城的“联军帅帐”设在酿酒坊改造的地下工事里,赵鞅与芈戎的案几相对而设,中间的沙盘按比例复刻了晋地的灵脉分布——青岚谷的聚灵塔群用青色琉璃珠标记,黑风渊的煞灵晶矿脉则嵌着黑色玛瑙,最醒目的是贯穿沙盘的红色线条,代表着秦军计划的主攻路线。

“晋军的主力在令狐谷,那里的紫霄阵经过赵武改良,新增了‘灵犀角’核心,防御范围扩大至五十里。”赵鞅用狼毫笔在沙盘上圈出重点,笔杆里的煞灵晶粉末随着手势落在青岚谷的位置,“按魏寿提供的情报,阵眼的防御由灵犀卫的精锐负责,清玄剑队的数量比三年前翻倍。”

芈戎的手指在沙盘边缘滑动,指尖凝结的冰珠滴落在令狐谷西侧,那里顿时浮现出蓝色的水流纹路:“楚地的《水战策》记载,西侧的渭水支流与玄龟灵脉相通,我的玄冰煞术可顺流而下,冻结紫霄阵的灵气管道,只是需要潜龙卫配合,在谷口布下血络阵阻断援军。”

帅帐的另一侧,嬴桀与楚国的水行术修士正在调试新造的“混元弩”。这种融合了煞灵晶箭头与水行符尾翼的武器,射出的弩箭能在击中目标后同时引爆血气与寒冰,在测试中轻松穿透了仿制的清灵甲。

“第一批两千具已入库。”嬴桀的手掌按在弩身的血络符上,赤色光芒沿着弩臂的水行纹流转,“足够装备联军的先锋营,只是楚地提供的玄铁还需再运三千斤,否则无法完成后续制作。”

芈戎立刻提笔写下调令,盖印时特意让赵鞅过目:“三日内,楚国会通过商道将玄铁运至黑风渊,由赤木的兽灵队接应,他们的幽冥狼能避开晋人的巡逻。”

合作并非一帆风顺。秦楚修士的术法理念时常冲突——秦国修士习惯以血窍强行突破,楚国修士则擅长以水行术迂回渗透。在一次演练秦楚联防阵时,双方因布阵顺序爆争执,最终竟演变成小规模械斗,打碎了帅帐的三足鼎。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这就是设立监军的意义。”秦桓公在调解时并未动怒,反而让双方修士互换兵器演练,“嬴桀,你用楚人的玄冰剑;芈戎,你试试秦国的血爆锤。三日后来帅帐汇报心得。”

三日后的结果出人意料。嬴桀的血爆锤法融入水行术的柔韧,威力提升三成;芈戎的玄冰剑则因吸收煞气变得更加锋利。这次意外的融合催生了“兵器互换制”——联军修士每月需轮换使用对方的武器,在磨合中寻找术法的最优解。

“晋人的聚灵阵最怕的不是蛮力,也不是柔术,而是两者的突然转换。”赵鞅在总结时说,他的案头堆满了双方修士的演练记录,其中用朱砂标注的“变阵时机”已积累出厚厚的一本,“这将是我们破紫霄阵的关键。”

三、西戎草原的联军演练

黑风渊西侧的草原成了联军的演武场。秦桓公与赶来观礼的西戎八部领坐在高台上,看着八千潜龙卫与五千楚国水行术修士、三万西戎狼骑兵组成的“三才阵”——这种按天、地、人排列的大阵,将秦国的血络符、楚国的水行术、西戎的兽灵术完美融合,是《奇门遁甲》“开休生”三门的实战应用。

“天阵用楚人的水行术布云遮日,干扰晋军的望气术;地阵用西戎的地行术挖掘陷阱,配合秦国的血爆符;人阵则由三国精锐组成冲击箭头。”赵鞅向领们讲解,他的狼毫笔在空中划出阵图,与草原上的实际阵型丝毫不差。

义渠部领的青铜刀指向阵眼:“那里的气煞转换器为何要用楚人的水灵珠?我西戎的煞灵晶纯度更高。”

秦桓公笑着指向阵眼的芈戎:让领亲自演示便知。”

芈戎的玄冰煞术在阵眼爆,水灵珠与周围的煞灵晶产生共鸣,原本狂暴的煞气突然变得温顺,顺着水行术的纹路在阵中流转,滋养着西戎狼骑兵的血窍。三万幽冥狼同时长嚎,狼耳上的血络符亮起,与空中的水行云气形成呼应。

“看到了吗?”秦桓公的声音带着自信,“煞灵晶主攻,水灵珠主守,缺一不可。就像西戎的狼骑兵冲锋时,需要秦楚的远程术法掩护,方能无往不利。”

演练的高潮是模拟攻击紫霄阵。嬴桀带领先锋营以血爆术炸开外围防御,芈戎的水行术随即冻结缺口,防止晋军修复;西戎的狼骑兵从两侧迂回,用兽灵术干扰灵犀卫的清心诀;赵鞅则在后方用“血络共生术”连接所有修士的血窍,形成覆盖十里的防御网。

“这种阵法的破绽在西北角。”观战的魏寿突然开口,这位已成为联军参谋的前晋人修士指着阵型的薄弱处,“那里的水行术与血络符衔接不够紧密,若晋军从这里突袭,可能会撕开缺口。”

秦桓公当即下令调整。芈戎的弟弟芈月——一位年仅十六的水行术天才,提出用“冰蚕丝血络”连接两种术法,这种混合了雪妖部蚕丝与秦国血窍之力的丝线,能在煞气环境中保持韧性,完美填补了缺口。

“记下来,这是‘麻隧阵’的第七种变招。”赵鞅在羊皮卷上快记录,他的笔尖蘸着混元鼎中的灵脉泉水,写下的字迹会自动融入阵型推演图,“晋军若在麻隧设伏,我们就用这招破解。”

演练结束时,草原上的三才阵突然变换成巨大的“秦楚西戎”四字,每个字都由不同阵营的修士组成,血络符、水行纹、兽灵图在夕阳下交织成壮丽的画卷。秦桓公知道,这种表面的和谐需要持续的磨合,但至少此刻,联军的气势已足以震慑晋地。

四、晋地裂隙的情报网

赵鞅与芈戎共同执掌的“情报阁”成了联军的千里眼。这个隐藏在雍城酿酒坊下的机构,汇聚了来自三国的线人报告:秦国的潜龙卫渗透晋地灵脉矿场,楚国的商队刺探中原动向,西戎的牧民则监视着晋军与绵诸部的联络。

“赵武在麻隧谷修建了新的聚灵塔,高度是青岚谷的两倍。”魏寿展开最新绘制的图纸,塔尖的灵犀角闪烁着异样的红光,“按《仙门密录》记载,这种‘血灵犀角’是用修士精血喂养的,能强行抽取百里内的灵脉本源。”

芈戎的指尖凝结出冰珠,在图纸上标出塔基的位置:“这里的地基有问题,土壤中的水灵含量异常,说明他们偷工减料,用普通石头冒充玄黄石。”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