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多时,徐剑华再打电话来,语气就和缓许多。
“走一趟吧,这件事该你身上的,你跑不了,难道你真想兴师动众,让地区给县里文,县里给公社文,公社再给大队文,然后你们支书去你家求你?
到时候他们会从松王山出,随行人员林场安排,你只需要出个人就行,别的都不让你做。”
徐剑华先兵后礼。
“有空来趟城,拍张相片给我,以后你就是正经医师,不用去考什么赤脚医生证,关系挂在一院,岗位在你们队,行不行?”
罗学云冷笑:“你是觉得我怕考试,还是我贪图名号?”
徐剑华道:“我觉得你光风霁月,为家乡着想。”
真麻烦。
可话说回来,这件事属于灵芝风波的后续,他的确脱不开干系。
想到要进山,罗学云忽地忆起上次看到山里美丽风光,曾动心要搞个相机,记录风景留住感动来着,只是县城供销社和国营商店没有这东西,一时便撂下了。
于是,罗学云前往城里拍照的时候,便询问有没有便携相机可以租借。
一问出口,他就觉自己是个傻叉,简直缘木求鱼。
照相馆是国营店,机器都是中大型座机,里面的人都是员工,而自己要找的是个人用的小相机,换言之是家庭相机,两者根本就是风马牛不相及。
除非哪位员工有钱,自己有买相机借他。
得到准确回答后,罗学云开始回忆最近见到相机的场景,分别是陆恒亮和许文,前者不用考虑,后者正“恋-奸-情热”,不容错过。
稍微带点礼物表示一下,许文就爽快地把自己的私人海鸥2o5相机借给他。
“我教你怎么使用。”
罗学云把玩着相机,不屑道:“按快门罢了,有手就行。”
“你会对焦吗?”许文冷笑,“只会快门,跟开车光会踩油门有什么差别,擎等着一头撞死。”
傻瓜相机,自动对焦。
罗学云脑海腾地冒出这样一个念头,问道:“这相机能拍彩色相片吗?”
“拍彩色相片要用彩色胶卷,对曝光控制严格,得……”
“不行就不行,不用跟我解释这么多。”
“你小子怎么这么混,还给我,本人不想外借了。”
“哥,我错了。”
俩人掰扯一番后,罗学云正式把相机套带在胸前,有种战士扛枪威风凛凛的味道。
“我也想买个相机,许哥有路子吗?”
“地区可能有,要是买不到,就去省城。”
“要是买外国相机呢?”
“那得去沿海城市。”许文摊手道,“我可就无能为力了。”
对罗学云来说,记录风景生活没有色彩,是件很不爽的事,他是手机镜头随手拍喂出来的“半吊子”,理解不了黑白片时代的大师,对彩色相片的不认可。
在他看来,人物尚且能在黑白相片中展现出精神风采,景物就太难了。
所以罗学云还是去找了赵庆同,觉得他路子可能广一点。
果不其然,赵庆同几乎是打包票说一定搞到,还不需要先付款。
于是,罗学云就安安心心地做准备工作,把家里的事和生意的事交代好,接受向导任务二次进山。
当松王山林场护林员吴向东看到罗学云的打扮时,惊诧地说不出来。
这是啥造型?
背个半腰高的箩筐,戴着草帽,拎个打蛇棍,乍一看像是个拾粪老头,可胸前挂着相机套,腰间插着弹弓,瞬间把他变成一种无法形容的另类。
“有些日子不见,吴哥不认得我了?”罗学云淡淡笑道。
吴向东老实道:“不是不认得,是不敢认,你和他们相比,真是一个赛一个出奇。”
顺着他手指方向,罗学云看到这趟行动的主角,卢桐领衔的考察小队。
如果说,罗学云的风格主打朴实,他们就主打夸张,彷佛是来打仗的,全副武装。
帽子长衣长裤自不必说,还有面罩旅行背包水壶镐子,更让罗学云糟心的是,他们也带了相机。
“你有没有跟他们说,进山路崎岖不平,通不了汽车?”
吴向东摊手道:“当然,但是他们拒绝减负。”
罗学云无所谓道:“事先说好的,我可不会给他们背负任何累赘。”
他有清晰预感,这趟入山可能不会平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