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紫夜小说>三国金手指破解完结版 > 第324章(第2页)

第324章(第2页)

他就像这座通明大阁的定海神针,确保了议事的秩序与公正。

无人敢在此地公然结党,亦无人敢因政见不同而私下报复,因为所有人都知道,圣人太师洞若观火,任何阴谋诡计都瞒不过他的眼睛。

谢均的视线在人群中停留了片刻,落在一个不起眼的角落。

那里坐着一个三十余岁的文士,神情专注,正奋笔疾书,记录着方才几人的言要点。

此人名为裴青,字文长,原只是一介寒门书生,因在一次州郡举荐中上陈了一篇《时弊论》,见解独到,思想活跃,被谢均破格提拔,如今已是议事阁中的一员。

而像裴青这样的人才,在这一百一十四个席位中,还有四十余位。

谢乔为谢均的子系统解锁了招募【角色】的功能。

谢均凭借圣人的威望,大力吸纳那些不因循守旧思想活跃的新鲜血液,招募为自己的【角色】。

至于朝中的一些思想僵化、抱残守缺的腐儒,则被他以各种名义,或升迁为无实权的闲职,或外放至偏远郡县,排斥在大政众议阁之外。

谢均将麾下这些真正能办事的【角色】,安插进大政众议,从而在开放的表象之下,实现了隐形的绝对控制。

圣人为天下士人典范,天下士子皆以入圣人门下为荣。

无数怀揣着理想与才华的年轻人,从四面八方涌向睢阳,涌入草堂,渴望能得圣人指点,得太师的青睐,在这变革的时代里留下自己的名字。

而谢均则利用这股声望,不断地为自己,也为主公谢乔,网罗着真正的人才。

议事终了。

关于老有所养的议题,最终以八十二票赞成,三十二票反对的结果通过。

官吏三三两两地退出大政众议阁,许多人脸上兀自带著意犹未尽的神色,还在为方才的辩论与同僚低声交谈,空气中充满了思想碰撞后的余温。

裴青整理好记录,用细绳捆扎妥当,快步走到谢均身侧,深深一揖:太师。

随我走走。谢均并未多言,缓步向自己的官署走去。

裴青连忙抱着书录跟上。

两人一前一后,走在回廊之上。

今大政众议之制,你有何看法?谢均的步伐不快,声音平缓,只是随口闲聊。

裴青沉吟着答道:回太师,下官以为,朝中朝气已生,然阻力仍在。朝中老臣,虽不再明言反对众议之制,却时常在具体政务上引经据典,以祖宗旧制为名,行掣肘之实。今日若非几位同僚据理力争,只怕老养之事又要拖延。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谢均语气无波,他们守着旧日的规矩,便守着旧日的权柄。想要让他们放手,无异于与虎谋皮。所以,我们不能急。

他停下脚步,转身看着这位自己亲手提拔起来的年轻人,目光深邃:文长,你觉得,如今这大政众议阁,最缺的是什么?

裴青被这突如其来的问题问得一愣,低头思索片刻。他能感觉到,太师此问绝非随意,这或许是一场考较。

他谨慎地措辞道:缺人,更缺代表天下之声的人。如今阁中诸公,多为朝中旧臣与京畿俊彦,于地方民情,乡野疾苦,终究隔了一层。议论国事,便如同隔靴搔痒,难中要害。

说得好。谢均脸上露出一丝赞许的微笑,所以,我打算,明日朝会再上一本,提请扩大议席。

裴松眼中闪过一丝讶异:扩大议席?如今一百一十四席已是极限,朝中能堪此任者,几乎都已在此。再从何处增补?

不,不是在朝中扩大。谢均摇了摇头,眼中闪过一丝锐利的光芒,我要在天下各县,皆设一席,大县设二席。凡一县之民,皆可推举其人,携本县民意,入我睢阳议事阁,与公卿同堂,共议国是。

什么?!

裴青大惊失色,手中的书录啪的一声掉在地上。

他几乎以为自己听错了,太师,这这万万不可!历朝历代,从未有过此等先例!让一介县民与公卿同堂议政,这岂不乱了纲常伦理?朝堂之上,岂不成了喧哗吵闹的市井之地?

这番话语对他数十年寒窗苦读建立起来的认知,是颠覆性的冲击。

谢均静静地看着他,没有因为他的失态而动怒,反而弯下腰,亲自捡起了那卷书录,拍了拍上面的灰尘,递还给他。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