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大早天没亮,张桂秋就起来做早饭了,在天亮之前她就打包好早饭,拉着袁喜兰就去了地里,坚决不与袁涛见面,生怕他去城里的时候不管不顾把袁喜兰给拉走。
袁喜兰蹲在地头上吃着早餐,无奈的说道,“大伯娘,那人不可能起那么早的,估计我们吃完早餐之后他都没起来,在城里的时候,我去学校他都没起。”
张桂秋十分讶异:“他上班就这么晚吗?”
“不知道,也许吧,他是厂里的主任,去早去晚都不碍事吧,反正也不用他干活。”
张桂秋唏嘘:“难怪那么多人都想去城里做事当工人,原来这么轻松啊,还能挣大钱。”
袁喜兰笑笑,不可置否。她啃着馒头,看着天边的朝云越来越红,天也渐渐的变亮,紧接着一轮红日缓缓破云而出,壮观的朝阳图美极了。
张桂秋吃完饭后袁弘也过来了。
“怎么样?那家伙走了吗?”
袁弘笑了笑:“刚走,饭都没吃呢,我猜他可能一起来就过来叫人了,扑了空,气坏了。妈怎么挽留他吃饭再走,他都不乐意。”
张桂秋松了一口气:“他该气,我还从来没见过他这样子做父亲的,喜兰真可怜。”
“我不可怜,我有大伯和大伯娘疼的就足够了。”
袁弘揉了揉她的头发,“时间不早了,趁着早上天气凉,我要多挑几担水。”
张桂秋嘻嘻笑着,也拿起了扁担:“我们一起吧。”
“挑水太重,你就在地里除草就行了。”
“地里又没草,我们两个一起挑水也快一些。”
“……”
袁喜兰看着他们相携而去的背影,十分羡慕,这才叫相濡以沫吧。
看看她上一世看上的人是个什么玩意儿?袁喜兰想到以前,暗暗给自己翻了个白眼。
远处,有不少小孩在奔走相告:“……知青来了,知青来了……”
袁喜兰望瞭望天,那个人……应该也来到了吧,她该用什么办法来报仇呢?要是梁文娟那个继女也一起来就好了,一次性报复,省事。
不到中午就有人通知他们回去重新安排工作,因为突然有知青加入进来,很多地方都没有安排好,需要他们当地人带一带。
来的知青有三十多人,年纪看起来都很小,像没长大的孩子,村委一看到这些人就有些头疼,笑起来很难看,但是碍于领导面子,他又不得强颜欢笑,这是什么意思?这是让他们带孩子吧?这不是影响他们村搞建设吗?
还以为来的知青会成熟一些,懂事一些,可是瞧瞧那些女孩子看到鞋子上沾染的泥土,各种尖叫各种哇哇乱跳,还有那些男知青,眼高于顶,边走边看着周围的环境还边嫌弃。
把知青带过来的领导自然也看到了村委难看的脸色,他面上一整,看着那些年轻的知青们,严肃的说道:“以后,这里就是你们工作的地方,我也不知道你们什么时候能够回去,时间一久,你们可能会对这里生出感情在这里结婚生子,也可能一辈子会在这里。
所以收起你们那高傲的样子,做一个对社会有贡献知识分子,给这里提供发展便利是你们的职责,我坚信你们是一定能够做到的,这里将是你们大展拳脚的地方。知识就是力量,很多地方都需要像你们这样的年轻人去建设,去发展,未来就靠你们了。”
领导最后的几句话非常有感染力,这些高傲的年轻人总算收敛了一些,下意识的忽略前面的话或者他们根本不以为意。
接下来就是知青们住宿的问题,知青点的宿舍不多,未来几天陆陆续续还会有其他的知青从别的地方转过来,这样的话知青点根本就容不下这么多人,那么就需要一些知青借住到村民家里了。
袁喜兰所在的这个村庄除了那一座荒山之外都是山高水远,但是地域十分广阔,很有升值的空间。就村民们私人地里出产的农作物都比别的地方高出很多,至于为什么还这么穷……呵呵……
看看杨氏这一家人就知道了,好吃懒做的人可不单单只是杨氏这一家。
当最后两批知青来村里的时候,知青点终于容不下这么多了。等中国大家监工之后村委并把家里有空的人家叫到一处,跟他们说明了情况。
有人愿意接纳,也有人不愿意,谁也不愿意自己家里莫名其妙多出一个陌生人来,包括杨氏,但他聪明的没有出头反对,反正她也看出来了,反对无效。
安排住处
知青们虽然傲气,但是大部分都是很有礼貌的,并不是每一个知青都出身富裕家庭,往往这些人最懂得审时度势,在领导的安排下很快就找到了他们要借宿的人家,而一些娇生惯养的少爷小姐们心里就很不痛快。
有个穿着裙子的女知青黑着脸说道,“我要住在知青点不去别人家里。”一路上走来,她可是见到过了,这些村民们家都是破破烂烂,进去能有什么好,好歹知青点是新盖起来的房子。
领导同样黑着脸,拒绝了她的要求,说道:“你来晚了,现在知青点已经满人了,你要么在村民家中住下,要么在外面打地铺。”
领导这话不可谓不狠,让一个娇滴滴的女孩子在外面打地铺,明显着是让人难堪。
女知青不说话了,她撅着嘴红着眼睛要哭不哭的模样,好不可怜。
杨氏站在人群中眼睛动了动,看着站在最前面的几个知青,以她多年来看人的经验,轻易的就可以看出这几人的不同来,他们穿的衣服都是最新的,版型修身,还从骨子里透出来的优雅气质,透着浓浓的有钱人的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