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臣在!”
徐闻急忙上前一步,恭敬地弯腰行礼。
“鉴于徐闻敢于直谏,朕亲笔御赐‘刚正’二字,并将其调任都察院正四品右佥都御史。”
朱元璋的声音铿锵有力,回荡在大殿之中。
与此同时,一个小太监拿着写有“刚正”二字的墨宝,送到了徐闻的面前。
“恭喜徐大人,连升六级!”
小太监笑着说道。
徐闻也有些懵然,完全没想到朱元璋竟然如此大方。
正四品啊,这是多少人梦寐以求的终极目标!
而且有了朱元璋亲赐的“刚正”二字,就如同有了免死金牌。
以后无论多大的官员想要动他徐闻,都得先掂量掂量朱元璋的分量。
因为像徐闻这样的人若被陷害致死,朱元璋一定会知晓。
“等等,这个老狐狸,原来早就给我准备好了赏赐。故意将问题抛给我,恐怕也是为了观察我的表现。
若我的表现不能让他满意,恐怕这正四品的赏赐就要被他藏起来了!还好我没上当!”
徐闻心有余悸地看向朱元璋。
“呵呵,是不是很惊喜呢?”
朱元璋看着徐闻,神情似乎有些不自然,笑着问道。
“的确惊喜,没想到微臣的升迁之路竟然会如此顺利!”
徐闻由衷地感叹道。
徐闻嘴角勾起一抹笑意,那笑容中藏着几分得意与狡黠。
他的话语同样半真半假,混杂着谦逊与自豪。
以他如此年轻的岁数,能攀升至从五品已属罕见。
而今一跃成为正四品,更是前途无量,预示着未来有无数可能等待着他去探索。
甚至,权倾朝野的荣耀,也未必是遥不可及的梦想。
“或许,你小子真是鸿运当头,你揭发的那两人,皆是罪大恶极之辈,除去他们,既震慑了众人,又挽回了不少损失,咱若赏你微薄,岂不让天下人耻笑?去吧,这是你的奖赏!”
朱元璋轻轻摆手,眼中闪过一丝赞许。
“多谢陛下隆恩!”
徐闻心中美滋滋的,脸上洋溢着喜悦的笑容,恭敬地行了个礼,随后缓缓退出大殿。
与此同时,徐闻升任都察院正四品右佥御史的消息,如同插上了翅膀,迅速在京师传开。
听闻此讯的人,无不震惊得合不拢嘴。
他们简直不敢相信,一个人的晋升速度竟能如此惊人。
连升六级,这在历史上也是极为罕见的壮举!
更何况,徐闻还只是一名探花郎,并非状元之尊。
“徐闻”这个名字,仿佛被赋予了某种神奇的魔力,迅速在京师的大街小巷传颂开来。
“少爷,少爷!都察院的杨大人来访!”
岳冲急匆匆地冲进院子,一脸激动地向徐闻禀报。
这位杨靖杨大人可是都察院左都御史,一把手大佬,地位尊贵,人脉广布,连六部尚书都要礼让三分。
如今,他竟主动来访,足见徐闻如今的地位何等显赫。
“徐大人,老朽不请自来,还望勿怪!”杨御史笑呵呵地走进屋来。
“翰林院刘大人来访!”
“户部郎中张大人、刑部郎中周大人、礼部主事李大人来访!”
门口不断传来通报声。
大量官员前来拜访,以都察院和翰林院的官员居多。
徐闻忙不迭地起身迎接,热情招待。
这一幕简直令人瞠目结舌。
最后,连曹国公李景隆和魏国公徐辉祖都亲自到场,对徐闻给予了高度评价。
崇山候作为开国勋贵,是他们的长辈,饶是二人是国公,也不愿得罪,竟被徐闻给办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