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家时拢共就得了三亩地,眼下只等那两亩水稻成熟,除此以外也就没啥活儿了。近一个月的时间没有做螺蛳生意,家里没有了进项,李锦书总是有些发愁的。
要做点儿其他的发明创造她也想不出,所以暂时只能把注意力放在研究吃食上。毕竟是人就离不开衣食住行嘛,为了吃的总是有人愿意花钱的。
然而仔细一想,空间里的辣椒和花椒还没有成熟,之前抽空种下去的蔬菜也还没有长成,弄点儿什么来吃还真成了问题……
不过,烦恼的间隙,李锦书可没忘了那一亩空出来的地。虽说空间里的蔬菜还没成熟,但是等能吃了的时候总是要拿出来的,所以她得提前给这些突然冒出来的蔬菜找点儿理由。
“娘,河边儿那一亩地空着也是空着,咱们种点儿蔬菜吧!反正蔬菜的成熟期短,赶在入冬之前还能换点儿银子呢。”吃饭的时候李锦书提议道。
叶氏琢磨了一下,点头道:“也是。现在螺蛳的生意不做了,咱们可不能坐吃山空。”更何况娘俩还想着来年修几间新房子呢。这新房子少说也得花十几两银子,总要提前打算一下才行。
母女俩都是说干就干的性子。中午刚提起这事儿,下午叶氏便打算去把地整理出来。赵回闷不吭声,扛着锄头跟着叶氏一起出了门。李锦书自然就抢过了买种子的活儿。
反正她空间里的种子取之不尽,所以何必让叶氏去浪费钱财呢?当然,叶氏对这事儿自然一无所知,因此临出门的时候,她还是给锦书拿了钱的。
怀揣着银子,李锦书搭车来了明阳镇。不过她可没去种子店,而是转身进了粮店。家里的米没多少了,她正好带点儿回去。
打算回家的时候,又想起该给赵回买身衣裳。虽然他才住下来的时候,叶氏也给他添了两套,但是这孩子干活儿太实诚,有一套衣服都磨破了。
带着新衣裳和粮食,李锦书搭上了回村的车。快要到家的时候,她才闭眼控制自己的意识,从空间里取出来几包提前准备好的蔬菜种子。
种菜
这时候叶氏和赵回已经从地里回来了。李锦书带着东西回去的时候,她正在忙活晚饭。看到女儿买的东西,叶氏倒没有表现出什么不满。
“小回!快出来看看,你妹妹给你买了身新衣裳,你拿进去试试看合不合身。”叶氏笑着将新衣服塞到赵回怀里,又接了女儿手里的米面,转身走进厨房。
赵回看了看自己手里的新衣裳,脸上没什么表情,只闷闷地看了李锦书一眼,低声说道:“谢谢。”
李锦书被他这个别扭劲儿逗笑了。看着他转身走进里屋的背影,忍不住啧了几声。
种菜这件事儿明显要比收玉米轻松不少。叶氏负责锄地,李锦书负责种,赵回则负责浇水。撒种子是最简单的,相比之下浇水就要辛苦一点儿了。
虽然清水河就在田坡下面,但是提着水桶上上下下到底是要费些力气的。李锦书的动作很麻利,不一会儿就种完了一块地,而赵回浇水的速度就要慢一些了。
看着阳光之下,赵回那满头的汗水。李锦书良心发现,主动走过去打算帮忙分担一下提水的活儿。
“你休息一会儿吧!我去提两桶。”说着她就伸手去拿已经空了的水桶。
然而赵回的动作比她还要快,抢在她之前把桶提在手上:“我去,你休息。”
看着对方逃似的速度,李锦书有些疑惑,忍不住自言自语道:“这孩子想什么呢?满头大汗的,还跑这么快,不累吗?”
且不管赵回究竟在想什么,反正一家人忙了一天,总算是搞定了半亩田。本来打算第二天去种剩下的半亩田,谁知道半夜竟淅淅沥沥下起了小雨。
这雨一直持续了三天。虽然这点儿雨不至于影响大家干活儿速度,但是叶氏担心两个孩子淋了雨生病,所以还是在家休息了三天。
等第四天的时候,雨终于停了。天放晴了,同时李锦书也感受到气温似乎也没那么高了。叶氏原本还担心地里的菜种子被雨水影响没办法发芽,谁知到了地里一看,半边田居然都冒出了绿油油的小苗。
再仔细一检查,撒下去的种子居然都发芽了,这成活率简直惊人。
“小锦,你这是在哪儿买的种子?”叶氏十分惊喜,所以顺嘴问了一句。
好在李锦书脑子转得快,也装出一副惊喜的样子,回答道:“就在镇上一个路边小摊买的。那小贩说他这种子好得很,我一开始还觉得他在骗人呢,没想到这种子真这么好。”
村里路过的村民,看了这半田绿油油的小苗,也忍不住赞叹道:“柳青妹子,你这种的是什么啊?长得这么好!”
“没啥,就是些蔬菜。”
“哪儿买的种子啊?我也去买两包。”
李锦书抢答道:“镇上一个街边小摊买的。那个小贩好像是路过明阳镇,婶子你下次去买不一定能找着人。”
妇人脸上露出几分遗憾:“这样啊……”
叶氏见此开始打圆场:“没事儿,小锦买得多,这半块田种完了还有剩的,我就把剩的种子分你。”
妇人听她这么一说才露出满意的微笑,扛着锄头走开了。
剩下的半亩田同样花了一天的时间。虽说有些辛苦,但看着这一亩刚种下去的菜,锦书还是很有成就感的。
爆米花
之后几天,天气一直阴晴不定的。早上还出了太阳,到了中午就是一阵雨。如此反反复复,其余的事也没法儿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