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话不许在说,莫坏了楚姑娘名声。她如此美好,本王残缺之人,岂能般配。愿此生,她能觅的良缘!”
男子的声音清冽悠然,让人油然而生一股淡淡的哀伤。
“回吧!来年若有福分,本王能再回到这阁楼,看上她一眼,便此生无憾了!”
祈王不舍的回眸,望向西苑的那一树木槿花,一旁的女子,笑语嫣然,娇媚无双。
不曾想,风云不测,这便是他此生最后一次见到楚家姑娘巧笑倩兮的模样。
高中状元郎
靳元三十一年,三朝首辅董阁老致仕。
辞官之际与皇帝交出一番肺腑之言。
“所谓三年便出一个状元郎,双卅堪成一个宰相官,然,百年难遇一材楚云博。”
“我这一生为官五十余载,阅人无数,唯有锦州那小徒儿深得的吾心。只不过那孩子心气高,怕是有些老古董会为难他。他日,云博若能入朝致仕,还望陛下看在老臣的份上照拂一二。”
皇帝笑曰“能让董阁老不拘一格收为关门弟子的孩子,定是让人惊艳的,朕自当重用。不过,你家那小子,也是个能干的,朕给他在户部留个位置,你看如何?“
七十岁的董阁老,跪拜的动作有些迟缓。
“陛下眷顾,臣感激不尽。我家那两不成才的,文不成武不就,是个混不吝的,他若为官,定是祸害朝廷。改日犯下错来,我这老骨头,可没力气再抽他鞭子打板子”
“陛下就莫要让老臣辜负皇恩了。”
这话说的何其谦逊,皇帝也不再勉强。
“既如此,朕就赐你黄金千两,宅邸一座,准了你一身清闲,在京城好好安享晚年。”
董阁老再次拱手推辞:“叩谢陛下隆恩。”
“老臣都半截身子入土的人了,哪用得着那么多钱财呢,背井离乡五十余载,每年清明寒食之际,都未曾给祖宗上过一炷香,祭过一餐饭,是时候回归故里了。”
“京城繁华,是少年才俊的用武之地。臣倒是想落叶归根。”
皇帝登基十余年,对董阁老还是很敬重,亲自虚扶他起身。
“董老,您一生为了朝廷鞠躬尽瘁,朕万分感激。他日若有所求,只要您手书一封,朕定当尽力。”
六年后,长青殿传来一封手书。
挥别数载,臣向陛下问安,愿陛下功垂千史,万寿无疆。
吾之爱徒云博不才,下场科考,连中童试案首及乡试解元。不日将赴京会试,此子才学惊艳,为人周正,实不可埋没。年轻人定力不够,望陛下照看一二,莫让其贪念京城的繁华云烟。“
皇帝乐呵呵的笑着,
“这老滑头,明明就是炫耀自己徒儿的才学,还非得说什么爱徒不才。明明就是担心朕的科举有小人作怪,还非得说什么京城繁华乱了那小子定性。真是个老狐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