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紫夜小说>汴京的美食 > 5055(第8页)

5055(第8页)

王婶的营销号手段颇有成效,从装修期间,来店里探头探脑看的那些客人眼中便能看出。

人实在不少,都是听说

了“旧曹门边降临一位厨神,她的食肆即将开张”这种话后来的。可见王婶在广而告之这件事上有多卖力。

所以江知味处理完装修事宜后回来,第一件事就是去找了王婶,告诉她,应聘成功啦,欢迎她成为知味食肆的第一位正式员工,每月工钱四贯,逢年过节有员工专属的吃食礼盒,干得好的话,年底还有奖金。

这对常年闲赋在家,只能靠绩麻缫丝、做点针线活贴补家用的王婶来说,简直难以置信。

王婶没有孩子,家里两口子到底谁的问题,谁都说不准。好在夫妻双方感情始终不错,过着过着,就过去了这些年。

她男人勤快,凭借一身的力气,到处做苦工。干得好的话,一天百来贯。但百来贯的活儿也不是每天都有,一个月下来,能挣个三贯钱,就已经很不错了。

可她呢,要是每月进账四贯钱,加上其他零碎,可比她男人赚得还多了。

听见这个,王婶扬起骄傲的头颅。后来每回见面,都喜滋滋地迎接江知味:“知姐儿这是还有什么吩咐?”

旋即改口:“不不,该叫江掌柜了。”

江知味听得不习惯:“阿婶您甭客气,还是叫知姐儿算了。您叫我掌柜,我还真有些不习惯呢。”

王婶笑道:“哟,那可不行。我家男人说了,当个掌柜不容易。到时店里的帮工多了,可得摆出掌柜的态度来。要不然那些个小的,看你年纪轻轻,没点魄力,未必会听你的。”

此话倒是有理,江知味便默认了“江掌柜”这个称呼,也说好了,到时在店里,就以掌柜称呼,在家就算了,平白显得生分。

江知味此来,是为了其他员工应聘的事。

招聘广告老早贴出去了,来的人也不少,统一安排在初三那日,在食肆大堂进行面试。但面试官,显然只她一人不够。

江知味想着,把凌花、刘庆年、周婶都叫上,再加个王婶夫妇,尤其“我男人”,江知味总算知道了,她男人姓吴名用,常年在外头跑工做活儿,见识的人绝对比她多。

她也是怕自个儿没什么筛选员工的经验,尤其看人,总不自觉地把人往好处想,这其实是个毛病,但一时半会儿改不了,所以想请大家伙儿帮着挑选挑选。

王婶一口应下,顺道也帮吴用应下了。

毕竟江知味这人不白叫,都是给工钱的,一天一百文,能抵整天的营收,还不费力,多美的事,去,指定去。

江知味叫的这几个,都是在汴京城里没甚亲戚走的。

到初三那天,租了辆三头驴拉的大车,把一行人都载到了食肆,顺带扛过去的,还有今日午后要做的吃食。都是第一回到食肆参观,正好开个锅,叫大家伙儿在店里先坐坐。

来应聘的几个小伙子小娘子都到了。一共八人,在店门前歪歪斜斜站着坐着。

江知味在车里吩咐了,今日是八进三,挑的是店里的账房和杂工。

论算账这事儿,周婶有经验。问没几句,就给江知味选出了一位名唤薛莹的年轻娘子。此人口齿伶俐,脑瓜子也活。一手算盘打得噼里啪啦响,百贯千贯的账面,两下就算齐活了。

关键性子不赖,早前也有在脚店里头当账房的经验。可惜那前掌柜是个酷爱欺负小娘子的老头,没干多久,就总想对她上下其手。

薛莹不堪受扰,工钱都没要就着急忙慌地跑掉,正担心没地儿落脚,就看到了知味食肆招人的告示。

至于跑堂,宋时的端菜跑堂就跟耍杂技似的,江知味这食肆规模不小,客人多,跑堂记菜得记性好、识字、嘴甜,臂力脚力俱佳,可不是随随便便什么人就能跑的。

一来二去的,定下来两个。

一个叫薛虎,这名字巧了,跟薛莹兄妹似的,不过并没有血缘关系。长得虎背熊腰、膀大腰圆,看起来还挺唬人。

但性子却跟老龟似的温和,长了一双无比宽厚的大手,只一边胳膊,就能托起二三十个盛满了汤水的陶碗。当场试过,走得稳稳当当。

另一位是上了年纪的妇人,陈虞婶。说是年轻时候干多了针线活,眼睛花了没钱治,成了个半瞎。但看些大的东西没甚问题,手指头也灵活,想来谋个专门负责洒扫的活计。

江知味原本犹豫,怕她佝偻着身子、眼睛还雾蒙蒙的干活不利索。

没想到陈虞婶的力气奇大,走起路来虎虎生风,一点儿不像眼睛看不见的样子。洗碗也是,比那几位眼睛好的更麻利,嗖嗖几下,洗得干净又锃亮。

讨论之下,最终还是留下了。

这三位,只有薛莹一人无处可去,需要在食肆里头住宿。

江知味本就预留了供员工居住的屋子。偌大的食肆,夜里总是有人需要看着的。有薛莹在,正好可以防着食肆里的一些突发情况。

其他人,就陈虞婶住得远些。不过陈虞婶表示可以早起,跟他的儿子,一位在木匠家里做工的学徒一并进到内城,不会耽搁食肆的生意。

签完工契,该回去的就先回去了。薛莹的铺盖都在边上放着,江知味领她去了后堂安顿。

正好要给食肆开锅,薛莹便一块儿,尝尝他们家掌柜兼主厨的手艺。

这时候,江知味特意找许木匠定做的桌子就派上了用场。

桌子中间,挖了两个大洞,可供放置炭盆。一边架上铁篦子,把桌子里头直通地下的烟道一开,可以烤肉。另一边,放定制的大砂锅,能煮拨霞供、砂锅粥、砂锅面。

要不想开火,只想吃点儿爊肉、炒菜,就用一块平坦的草编盖板,把那两个窟窿盖上。能把上面的碗盘托得稳稳的,里头的炭盆,也不至于溅汤、落灰。

来时,周婶他们就被食肆里新奇的装潢震惊到了。不仅这些摆在大堂里的桌子,整个食肆,都和他们想象的不大一样。

进门是一大片的快食区,占了半间屋子。用木头做了个对外开敞的餐食架子,看起来像是在食肆这间大的铺子里安上了一座小房子。

小房子的顶上,挂了大张大张的字画,江知味介绍,这是店里的招牌菜展示。字画都用木框裱起,开业以后,就把框裱后头藏着的烛火点上。

借着烛火的暖光,这些字画上的吃食无论在食肆的哪个角落,看着都格外明亮。

比如那酸萝卜老鸭汤,上面的萝卜、鸭肉都带着一股子新鲜劲儿。还有那酱大骨,也都是画得根根分明,连骨头里的骨髓,都特意画出了。

江知味自个儿不会画画,这些,都是连池来讨要吃食时,她请沈寻留的墨宝。没想到二人虽未碰面,仅凭她的口述,沈寻也能把这些吃食画出她心目中的那个样。

不像国画的画风,倒更像西洋画了。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