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氏集团总部顶层的战略会议室,采用全封闭隔音设计,冷灰色的金属幕墙与深色实木会议桌形成鲜明对比,营造出一种兼具科技感与威严感的商业决策氛围。上午九点整,会议室的电子门缓缓滑开,苏晚与陆寒枭并肩走入,身后跟着双方核心团队成员——陆氏这边是战略部总监陈默、信息安全负责人李伟、席财务官赵然;星耀资本则由艾伦带队,随行的还有两名资深情报分析师。
会议桌中央的全息投影设备已启动,悬浮在空中的三维模型正缓慢旋转,展示着“新纪元计划”已曝光的关联企业分布图谱。苏晚在陆寒枭右手侧的指定位置落座,面前的智能终端自动加载出会议议程与前期共享的情报摘要。她快扫过屏幕内容,注意到其中标注“待确认”的条目里,有三条涉及“暗夜联盟”旧部的可疑资金往来——这是陆寒枭昨夜通过加密渠道同步给她的“合作诚意”,却也让她暗自警惕:这份“诚意”背后,是否藏着更深的试探?
“按照议程,今天我们正式启动陆氏与星耀的战略合作,要目标是理清‘新纪元计划’的核心架构与潜在威胁。”陆寒枭的声音打破了会议室的寂静,他指尖轻触桌面,全息投影切换至“新纪元计划”时间轴,“根据双方前期整合的情报,该计划自oo年起活跃于暗网,初期以技术倒卖为主,o年起转向能源领域精准渗透,已先后针对全球家能源企业起网络攻击或商业狙击,其中家企业因核心数据泄露或资金链断裂陷入危机。”
陈默接过话头,调出详细数据报表:“陆氏近半年遭遇的次未公开网络攻击,技术溯源均指向‘新纪元计划’关联ip。对方攻击路径高度隐蔽,且对陆氏内部服务器架构异常熟悉,我们有理由怀疑,集团内部存在‘内鬼’,且职级不低。”
会议室里的气氛瞬间凝重。李伟推了推鼻梁上的眼镜,补充道:“我们尝试反向追踪对方的攻击链路,现其使用了‘动态加密隧道’技术,每次攻击后都会销毁痕迹。但通过残留的数据包分析,对方的编码风格与‘暗夜联盟’曾使用的‘幽灵病毒’有的相似度,不排除两者存在技术传承或人员重叠。”
“的相似度,不足以作为关联依据。”艾伦立刻提出质疑,调出星耀资本的技术分析报告,“星耀的技术团队对比过近五年全球重大网络攻击事件的编码特征,‘新纪元’的加密算法更偏向‘量子随机加密’,与‘暗夜联盟’的‘对称密钥加密’体系存在本质差异。所谓‘相似度’,更可能是对方刻意留下的误导性痕迹。”
双方团队围绕技术细节展开激烈讨论,苏晚始终保持沉默,指尖在智能终端上快滑动,将陆氏提供的“内鬼”排查名单与星耀掌握的“新纪元”关联人员信息进行交叉比对。她注意到名单中“陆氏欧洲区技术总监张浩”的名字——此人曾在陆云深主导的“星核计划”中担任技术助理,且近三个月有多次不明原因的海外行程,与“新纪元”在欧洲的活动时间高度吻合。
“苏小姐,星耀在情报整合方面经验丰富,你对‘内鬼’排查方向有什么建议?”陆寒枭的声音突然响起,将所有人的目光引向苏晚。这是一个看似常规的征询,却让苏晚瞬间警觉——她尚未向陆寒枭透露对张浩的怀疑,若此时直接点出,必然会暴露星耀对陆云深旧部的关注;若避而不谈,又会显得星耀毫无作为,违背“战略合作”的初衷。
苏晚抬起头,语气平稳地回应:“目前排查范围仍需扩大。建议从‘双维度’入手:一是梳理近三年集团内部职级调整、核心项目参与人员变动,重点关注与‘暗夜联盟’有过间接关联的人员;二是追踪各部门非常规的信息访问记录,尤其是涉及海外项目数据的操作,‘内鬼’若要传递情报,必然会留下访问痕迹。”她刻意避开具体人员,只提供方法论,既展现了专业性,又保留了关键信息。
陆寒枭眼中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赞许,却并未就此打住,反而话锋一转,将话题引向更敏感的领域:“‘新纪元’对能源企业的攻击,看似随机,实则精准针对核心技术与资金链。我们收到线报,他们近期在南美接触了一家掌握‘可控核聚变’初步技术的实验室,若双方达成合作,可能对现有能源格局造成颠覆性冲击。苏小姐,星耀是否掌握该实验室的背景信息?或者说,星耀是否曾与类似机构有过接触?”
这个问题如同精心设计的陷阱——“可控核聚变”技术正是苏晚父亲苏振海早年研究的方向,也是苏家破产后被“暗夜联盟”觊觎的核心资源。陆寒枭若不知情,绝不会突然提及这一冷门领域;若知情,则意味着他已暗中调查过苏家过往,此刻的提问,是在试探她是否与该技术存在关联。
苏晚的心脏微微一缩,面上却依旧平静:“星耀确实关注过全球新能源技术实验室动态,但该南美实验室的信息极为隐蔽,公开渠道仅有零星报道,暂无深度资料。不过,我们可以调动南美地区的情报网络,一周内给出初步背景调查报告。”她刻意弱化星耀与该技术的关联,同时承诺提供后续支持,既避免了直接回应,又维持了合作的积极性。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陆寒枭没有继续追问,转而看向陈默:“按苏小姐的建议调整排查方案,联合星耀团队成立专项小组,三天内提交初步排查报告。李伟,加强与星耀技术团队的协作,重点破解‘新纪元’的加密隧道技术,找出真实攻击源头。”
会议进入尾声,双方团队就后续分工达成一致,开始陆续离开会议室。苏晚收拾好文件,刚走到门口,就被陆寒枭叫住:“苏小姐,留步。关于南美实验室的调查,我有一些补充信息想单独与你沟通。”
艾伦与其他成员识趣地先行离开,会议室里只剩下两人。陆寒枭走到全息投影前,调出一份加密文件:“这是国际刑警提供的‘暗夜联盟’残余势力活动报告,其中提到,陆云深越狱后曾秘密前往南美,与该实验室负责人有过接触。星耀在调查陆云深时,是否现过类似线索?”
苏晚的瞳孔骤然收缩——陆寒枭竟已掌握陆云深与南美实验室的关联,却直到会议最后才单独告知,显然是在观察她的反应。她深吸一口气,决定适度坦诚:“星耀确实追踪到陆云深在南美的行踪,但未确认他与实验室的关联。这份报告很重要,我们可以结合星耀的行踪记录,重新梳理陆云深的活动轨迹,或许能找到‘新纪元’与‘暗夜联盟’的直接关联。”
“很好。”陆寒枭点头,眼中的审慎渐渐褪去,多了几分真诚,“合作初期,信息共享难免存在保留,这很正常。但我希望,随着调查深入,我们能真正做到‘毫无保留’——毕竟,‘新纪元’的威胁,关乎我们双方的核心利益。”
苏晚心中一暖,却也更加清醒:陆寒枭的“真诚”是建立在共同利益基础上的,一旦触及彼此的秘密,这份合作仍可能瞬间崩塌。她点了点头:“我明白。星耀会尽快整合陆云深的行踪数据,同步给陆氏专项小组。”
离开会议室,苏晚快步走向电梯,刚按下按钮,私人手机突然震动,屏幕上显示着艾伦的加密消息:“老板,陆氏内部服务器有异常访问记录,有人在暗中调取星耀团队成员的背景资料,访问权限来自陆寒枭的直属秘书账户。”
苏晚的指尖骤然收紧。她想起会议中陆寒枭看似随意的提问,想起他单独告知陆云深线索时的眼神——原来,这场“战略合作”从一开始,就伴随着全方位的试探与戒备。她走进电梯,看着门缓缓合上,心中清楚:与陆寒枭的博弈,才刚刚开始;而“新纪元计划”背后的真相,远比她想象的更复杂、更危险。
电梯下降的数字不断跳动,苏晚的目光落在手机屏幕上,艾伦的消息还在继续:“另外,技术团队破解了‘新纪元’的部分通讯记录,现他们提到一个代号‘火种’的项目,似乎与‘可控核聚变’技术有关,且计划在一个月后的‘全球能源峰会’上有所行动。”
“火种”项目、全球能源峰会、可控核聚变技术……这些碎片化的信息在苏晚脑海中交织,逐渐指向一个令人不安的猜想:“新纪元计划”的真正目标,或许是在全球能源峰会上,利用“可控核聚变”技术制造混乱,进而掌控全球能源话语权。而陆云深与南美实验室的接触,很可能就是为了获取启动“火种”项目的关键技术。
电梯门打开,苏晚快步走向停车场,心中已做好决定:必须加快调查进度,既要找出陆氏内部的“内鬼”,阻止“新纪元”获取核心技术,又要在不暴露苏家秘密的前提下,与陆寒枭保持合作——这场关乎能源安全与家族真相的战争,容不得丝毫失误。
而此时的陆氏集团顶层办公室,陆寒枭正看着苏晚离开的监控画面,指尖在桌面上轻轻敲击。他拿起内线电话,拨通了周秘书的号码:“星耀团队成员的背景资料排查得怎么样?有没有现异常?”
“陆总,初步排查显示,星耀核心团队成员均有海外留学或工作经历,背景相对干净,但艾伦的真实身份存在疑点——他的海外学历证书无法通过官方渠道验证,且近五年的工作经历有明显断层。”周秘书的声音传来,“另外,我们现苏晚的私人邮箱曾与一个已注销的‘暗夜联盟’关联邮箱有过一次加密通讯,时间就在她与您达成合作提议的前一天。”
陆寒枭的眼神瞬间变得锐利:“继续深入调查艾伦的身份,查清那封加密通讯的内容。记住,不要打草惊蛇,所有调查必须秘密进行。”
“明白,陆总。”
挂断电话,陆寒枭走到落地窗前,看着苏晚的车驶出停车场。他知道,自己对苏晚的试探并非没有理由——她的身份、她与“暗夜联盟”的潜在关联、她对“可控核聚变”技术的回避,都让他无法完全信任。但他也清楚,要对抗“新纪元计划”,必须依靠星耀的情报网络与苏晚的能力。
第章战略合作与暗藏的试探(完结)
苏晚坐进车里,立刻拨通艾伦的加密电话,声音带着一丝急促:“陆氏内部调取星耀团队资料的操作,确定是周秘书的账户起的吗?有没有可能是账户被盗用?”她不愿相信陆寒枭会在合作初期就暗中调查自己的团队,却也清楚职场博弈中“防人之心不可无”。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技术团队反复核查过操作日志,ip地址是周秘书办公室的固定终端,操作时间与她的工作时段完全吻合,且有她的二次身份验证记录,排除被盗用的可能。”艾伦的声音传来,背景是键盘敲击的密集声响,“另外,我们追踪到她调取的资料已通过加密邮件送至一个匿名邮箱,该邮箱的注册信息与陆氏法务部去年处理的一起‘商业间谍案’涉案邮箱高度相似,不排除是陆寒枭授权的内部审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