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破那天,我跟几个弟兄躲在紫金山的树林里,想绕到中山陵找机会突围。”士兵的喉结滚了滚,像是吞下了血,
“远远就看见一群鬼子闯进陵里,他们穿着大皮鞋,在祭堂里乱踩,把孙先生的铜像用刺刀划得全是口子!有个鬼子爬上祭台,掏出……掏出那脏东西,对着铜像撒尿!”
“畜生!”刘湘猛地攥紧拐杖,木头柄被捏出裂纹。中山陵是国父安息之地,是全民族的精神象征,这群倭寇连逝者都不肯放过。
“还有更狠的!”士兵的声音陡然拔高,带着撕裂般的痛,“好多老百姓躲进陵里,以为那是圣地,鬼子不敢乱来。
有白苍苍的老人,有抱着书的学生,还有些是从城里逃来的伤兵……他们跪在陵道上,举着青天白日旗,求鬼子看在孙先生的面子上留条活路……”
他突然哽咽,眼泪砸在碎瓷片上:“小鬼子笑啊!他们端着机枪,从陵门一路扫到祭堂!子弹打在汉白玉栏杆上,迸出火星子,打在人身上,血顺着台阶往下淌,把那三百多级台阶都染红了!我看见一个穿长衫的先生,怀里抱着《三民主义》,被打成了筛子,书上全是血窟窿……”
刘湘的胸口像被巨石压住,喘不过气。他想起当年护送孙中山灵柩的场景,陵道两旁站满了戴白花的民众,那是何等肃穆庄严。如今,竟成了屠场。
“他们还把老百姓的尸体拖到陵前的广场上,堆成小山,浇上汽油烧。”
士兵的声音抖得不成调,“火着起来的时候,黑烟把整个紫金山都罩住了,连孙先生的陵门匾额都被熏成了黑的!我躲在松树林里,听见木头爆裂的声音,还有……还有死烧透的人在火里哼哼,那声音,能把人的魂勾走……”
他把怀里的碎瓷片捧到刘湘面前,碎片上还沾着焦黑的痕:“这是我趁鬼子离开时捡的,祭堂里的青花瓷瓶被他们砸了个粉碎,连供桌上的铜鼎都被撬走了……还有那些石刻的浮雕,被他们用刺刀凿得面目全非,好像这样就能断了中国人的根……”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刘湘接过碎瓷片,指尖触到那冰凉的裂痕,像触到了民族的伤口。他想起孙中山先生“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须努力”的遗训,此刻字字都成了重锤,砸在心上。
“弟兄们,”刘湘缓缓站起身,举着那块碎瓷片,让阳光照在上面,“你们看清楚了——这是国父陵里的瓷片,被小鬼子砸的。他们不光是要占我们的地,杀我们的人,是要刨我们的根,灭我们的魂!”
他的声音传遍松树林,带着金石般的硬:“中山陵的台阶上淌着同胞的血,孙先生的铜像被他们玷污。这笔账,比南京城里的血债更重!因为他们辱的是整个民族的尊严!”
士兵们齐刷刷地站起来,有人捡起地上的石块,有人握紧了生锈的步枪,眼里的火比刚才的松林之火更烈。
“我们今天在茅山忍辱负重,不是怕死。”刘湘将碎瓷片揣进怀里,紧贴着心口,“是要记住紫金山上的烟,记住陵前的血,记住孙先生的话!总有一天,我们要带着枪,打回紫金山去!”
“打回去!”
“修复陵寝!告慰国父!”
吼声震得松针簌簌落下,惊起的山鹰在天空盘旋,翅膀划破云层,像一面展开的旗。刘湘望着东南方紫金山的方向,那里的硝烟虽已散去,却在每个中国军人的心上,刻下了永不磨灭的伤痕。
那伤痕里,藏着的不仅是仇恨,更是一个民族绝不会被折断的脊梁。
茅山诸道观听闻南京遭受大屠杀的惨讯,决定启建道场,为南京战死的将士和遇难百姓度。
一时间,钟鼓齐鸣,香烟袅袅,道童们手持经幡,道士们身着法衣,庄严肃穆地诵经祈福。那低沉而悲怆的诵经声,仿佛穿越了重重山峦,传向南京,慰藉那些在天之灵。
刘湘强忍着心中的悲痛,转身对参谋长说道:“清点部队,准备撤离。这里已不安全,日军随时可能追来。我们不能在此坐以待毙,要保存实力,继续和鬼子战斗。”
参谋长立即领命,迅组织人手开始清点部队人数、检查装备。与此同时,刘湘看着眼前这些劫后余生的弟兄们,大声说道:“弟兄们!南京的血海深仇,我们一定要报!现在,我们先撤离,找机会再和小鬼子决一死战!”
川军将士们纷纷握紧手中的武器,齐声高呼:“报仇雪恨!报仇雪恨!”那声音响彻山谷,久久回荡,仿佛在向天地宣告,川军抗日的决心,绝不会因任何艰难险阻而动摇。
在这悲壮的氛围中,部队紧张而有序地进行着撤离前的准备工作,他们知道,未来的战斗将会更加残酷,但他们已无所畏惧,只盼着能早日为南京城的同胞们讨回血债。
在那阴云密布的天空下,茅山仿佛也被一种凝重的气氛所笼罩。刘湘身着一身朴素却整洁的军装,神色坚毅又透着几分疲惫,带领着川军部队缓缓行进在茅山蜿蜒的山路上。
队伍里的士兵们,脚步虽略显沉重,但身姿依旧挺拔,他们身上的军装带着连日征战的斑驳痕迹,却无损那股顽强的精气神。刘湘骑在一匹棕色战马上,目光不时在队伍中扫过,眼神里满是对麾下将士的关切与忧虑。
不多时,刘湘一行来到了白云观前。道观在这乱世之中,仍保持着一份古朴与宁静,只是那紧闭的大门,仿佛也在回避着外界的战火纷飞。刘湘翻身下马,整了整衣衫,而后轻轻叩响了道观的门环。
不多会儿,门“吱呀”一声缓缓打开,一位身着道袍、鹤童颜的白云观主出现在众人面前。刘湘赶忙上前,抱拳行礼,言辞恳切地说道:“观主,此番前来,是特向您辞行的。如今局势紧迫,我等川军需从茅山经溧水、高淳一线,撤退至皖南修整。茅山这段时日,承蒙观主照应,湘感激不尽。”
白云观主微微颔,目光平和地看着刘湘与他身后的部队,缓缓说道:“将军为国为民,不辞辛劳,贫道敬佩不已。这一路兵荒马乱,还望将军与诸位将士多多保重。”
刘湘再次抱拳,神色郑重:“多谢观主吉言。待他日局势安稳,我川军定不忘观主此番情谊。”言罢,他转身面向部队,大声下令:“出!”
川军部队井然有序地转身,踏上了前往溧水、高淳的道路。刘湘回,再望了一眼白云观与这连绵的茅山,而后坚定地转过头,催动战马,带领着部队渐行渐远,只留下那扬起的尘土,在空气中久久不散,仿佛在诉说着这段别样的离别与征程。
喜欢川魂重铸抗日风云录请大家收藏:dududu川魂重铸抗日风云录小说网更新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