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紫夜小说>世家妾晋江 > 第25章(第1页)

第25章(第1页)

刚扒拉了两口饭的沈自节被叫过去,文有晴知道什么事,但还是佯装不知,和他一道过去。“我与你一同。”文有晴毫不犹豫道。

沈自节知道拗不过她,便伸出手让她扶着去提鞋,道:“衙中还有好多东西用得着,一会估计要劳烦夫人了。”

到了现场,那屋已经被烧塌了大半。文有晴暗暗松了口气,但赶忙指挥着人救火。

崔君集也在,他行了礼,道:“王守仁自己把自己锁在屋内,自焚的,好在其他人还没人受伤。”

说这重重“其他人”时,崔君集看了文有晴一眼,“沈夫人也来了。”

沈自节拎起一桶水,“这火还没灭,先灭了再说。”话没说完便往前冲。

来往救活的人中,只剩下各怀心思的两人,崔君集一如既往勾着那温润的笑:“沈夫人,又见面了。”

文有晴在崔君集面前真的连装都不想装,反正都是去杀人的,他肯定不会把她供出来。

文有晴索性翻了个大白眼,对着远处几个杂役道:“哎,你们两人跟着我去衙门清点一下东西,一会方便抬过来用。”

“狠辣,粗鄙。”崔君集看着文有晴的背影心里嫌弃着,挥手命令侍从跑进火场灭火去了。

王宅后院深处,一处位置僻静的小院吸引了她的注意。院门紧闭,里面却透出微弱昏黄的光。

一个念头,或者说一种近乎执拗的直觉攫住了她:不对,还有不对,或许还藏着更多见不得光的秘密。

院内寂静,唯有风吹过老槐树枯枝的沙沙声。正房的窗户打开,只是几日不见的王夫人佝偻着背,一动不动,像个凝固的纸人,紧紧盯着屋外的火光。

文有晴走到屋内,王夫人坐在一口巨大的、半人高的陶缸前。那陶缸的釉面在微弱光线下泛着幽暗的光。

“王夫人,你怎么在这?”文有晴轻声道。

“哪里着火了?”王夫人不答,只这样问。

“……正院书房。”

忽然,王夫人的肩膀在剧烈地抖动,压抑的呜咽声断断续续地从喉咙深处挤出来,又死死地堵住,变成一种令人窒息的哽咽。

文有晴的视线越过那颤抖的背影,投向那口深不见底的陶缸。缸里的水呈现一种奇异的、浑浊的淡黄色。水面下,沉着一层密密麻麻的东西。借着微光仔细辨认——是米粒!浅浅的一层的米粒,沉在水底,像一片沉寂在水中的尸骸。

一股难以言喻的寒意猛地攫住了文有晴的脊椎。她见过吴先生家的霉米,陈腐发黑发红,带着呛人的尘土气。

可这缸里的米……它们在浑浊的暗黄水色里,绝不是发霉的颜色!

她再也按捺不住,身形一闪,已推门而入。木门“吱呀”一声轻响,在死寂的屋内显得格外刺耳,“这是什么!”

王夫人浑身剧震,像被鞭子狠狠抽了一下,猛地回过头。那是一张被绝望彻底揉碎的脸,惨白如纸,双眼红肿,泪水混着灰尘在脸上冲出两道泥泞的沟壑。她看到文有晴,眼中先是爆发出巨大的悲哀,随即那悲哀又迅速被一种更深的、近乎麻木的死寂覆盖。

“你……你……”王夫人喉咙里咯咯作响,说不出完整的话,只是下意识地用身体挡向那口染缸。

文有晴没有理会她,目光如冰冷的铁锥,死死钉在缸中那些诡异的米粒上。她几步上前,不顾王夫人微弱的阻拦,俯身凑近缸口。什么味道也没有,但她看见了黄栀子的壳。

她伸出手指,探入那冰冷的液体里,把黄栀子捞了出来,这只是简单的染料,甚至黄栀子都很少,那黄色极淡,看样子是被用了许多次。

染的!这些米,是被染过色的好米!

一个极其可怕的念头,带着冰锥般的寒意,瞬间贯穿了文有晴的脑海。她猛地直起身,目光如电,扫过地上挪动的痕迹。

地上果然有一个暗柜,她立刻撬开,几卷散开的旧账簿下,压着一册深蓝封皮的线装书,封面上是几个墨迹淋漓的字——“城南仓廪录”。

城南仓廪!那不正是囤积霉米的源头?

心脏在胸腔里狂跳起来,擂鼓般撞击着耳膜。文有晴一把抓过那册卷宗,手指因为某种巨大的、不祥的预感而微微颤抖。她飞快地翻开,发黄的纸页在指尖沙沙作响。

蝇头小楷密密麻麻,记录着日期、仓号、米粮进出数量。起初几页并无异样,翻到中间,字迹陡然变得潦草而急促,墨点飞溅,仿佛书写者心中正翻涌着惊涛骇浪:

“……丙戌日,查‘丰’字仓,新米入库,账册登记一千石。实地盘核,得八百五十石余。另入一百五十石陈米,得六十三两入账。”

“丁亥日……得三十四入账。”

“……”

一页一页翻过去,文有晴明白了王守仁购入的‘新米’价格远低于市价,然后再购得陈米混入其中,以求暴利。

但已经有利了,做的无痕难道不是更好吗?为何要给陈米专门染色?

“……近日米价突增,杂役刘三形迹可疑,逼问下才知城中已有霉米,丧尽天良……”

卷宗最后几页,字迹几乎力透纸背,带着一股压抑不住的愤怒和急迫:

“……然牵涉甚广……恐府衙之内亦有勾连……今已寻得关键人证,需按下。和合娘娘之事待亟,莫出错……”

记录戛然而止。

最后那半页纸的空白,像一张骤然咧开的、无声嘲讽的巨口。文有晴的指尖,正死死按在那未干的墨字上,而她的另一只手,上面被她擦干的血似乎烧了起来,灼痛地她抬不起手来。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