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大一条肉,然后又把排骨称了一下重,也有个六七斤的样子。
这好像是有点多?
卓依依瞧着称好的猪肉和排骨,当着这么多人,也不好往空间里收,正琢磨要不要回去叫个人过来帮自己,就见孙巧老远就哈哈笑着走了过来。
“依依,刚刚我听小刘说,外面来个女的,可漂亮了,一下就买了十斤肉,我一猜就是你。”
她这回来好几天了,一直忙,还没见过孙巧。
正琢磨等下要去隔壁问候一下,没想到在这碰见了。
“孙姐,你怎么?”孙巧不是已经升官了吗?怎么是从里面出来的?卓依依话到嘴边,想想还是别乱说话了,忙住了嘴。
“我过来找几个老熟人说说话,走吧,我正好也回家,能帮你拿一些。”
孙巧有自行车,把猪肉排骨往车把上一挂,虽然依旧很重,但好在没几步路,俩人推着自行车,走着回去就行。
俩人回去的路上,孙巧又和卓依依说了一下徐添喜夫妻辞职的事,当得知他们夫妻要自己开店,这才恍然大悟。
“难怪,你那个舅妈嘴巴是真严,我怎么问他们辞职后回去干啥,她都没说这事。”
她老舅妈王大凤那张嘴的确够严,啥话你不让她说出去,那真是撬都撬不开。
所以说男人这辈子,过啥样日子,绝对和娶啥样媳妇有关系。
要不她妈怎么这么喜欢王大凤,干活干净利索不说,还从不抱怨,对她老舅先那个妻子留下来的孩子,真跟自己生的一样疼。
人心
实际卓老娘很想让她老舅跟着他们一起去京都,可他老舅老舅妈都不怎么愿意,怕自己去了京都,啥都不会,给大姐一家添麻烦。
所以卓依依也很纳闷,为啥都是同一个爹妈生的,她那几个大舅舅,怎么和她老舅的差距这么多?
就她妈这话要是说给那几个大的,保准二话不说,跟着他们就走。
而且他们肯定想法都是一致的,反正到了京都,就是哈都不干,也有人管饭。
孙巧一句话,又让卓依依想远了。
“是我没让他们说,毕竟事情还没成呢,不过这以后,少不得还要孙姐帮着照看一下。”
“那必须的,咱们这关系,可不比亲戚差,你说是吧依依?”
孙巧这话不无讨好他们家的意思,不过这人通透,卓依依也愿意结交,就点头笑道:“那是自然的。”
俩人在大门口分手,卓依依一敲门,王大凤赶紧出来,帮忙把肉接了过去。
“天,依依你这怎么买了这么多肉,实际我和你老舅都准备了……”
不过他们准备那点肉,还不足二斤,王大凤这话说完,自己都觉得有点脸红。
“这不是手里恰好有肉票,我见这肉还挺新鲜,就多买了一些。”
实际情况是这样的,因为她家爷爷要请全村人吃饭,所以虽然杀了两头猪,但是却没有送人的。
所以卓依依就觉得有些过意不去,正好今天大家伙要留在镇上吃午饭,这又赶上这肉不错,就多买了点。
“你这孩子就是手脚大,有钱就乱花。”王大凤嘴里嘀咕着,心里却是已经把这些肉都分配好了。
这老多肉,一顿不可能都吃了,等下福来和福财走,让他们哥俩拿回去四斤,给老三家送去二斤。
至于徐老大,王大凤压根就没考虑,那种人已经没有一点救了,还搭理他干啥。
剩下那哥俩,王大凤觉得,唉,也都是穷闹的,再加上两家的孩子都还不错,都是认干的,适当的拉一把,说不定就能把人感化好哩。
卓依依听老舅妈一边割肉,一边念叨,心里默默的给老舅妈点了个赞。
人穷志短,她老舅妈说的也许有些道理,不过帮那两家的事,他们家最好不要出面,否则说不定就会助长了那些人的贪心。
徐福来和徐福财兄弟俩此刻就在屋里,正低着头,在听卓老四训话。
实际这哥俩一大早就来了,到这才得知,他老叔给他们俩捎信,是大姑的意思。
替徐添喜给俩人传话的村民,也姓徐,和他们也算是堂兄弟、只不过是又隔了一层。
徐添喜让堂弟给传话的时候,就说了,要偷偷的,别让他那几个哥哥瞧见,也告诉两个孩子,这件事不能告诉他们爸妈。
徐家堂弟是徐家铺子少有的一个文化人,在镇初中当老师,人也是个通透的。
徐添福在村里都快臭的闻不得了,和徐添喜更是生分的见面都不说话。
村里人都知道这哥俩闹的这么僵因为啥,也都笑话徐添福,可却没一个人说徐添喜做的不对。
抓了
所以徐添喜找到堂弟把这事一说,徐家堂弟赶紧满口答应下,然后也巧了,他一回村,就在村口瞧见徐福来了,就把徐添喜的话原原本本的告诉他了。
这不,今天一早,兄弟俩和家里撒了个谎,说是出来看看能不能找点活干,给家里挣点零花钱。
俩儿子一个木讷,一个又太不听话,难得俩人要一起出去找活干,把个徐添禄两口子给高兴坏了。
卓依依给俩人出的主意是,让他们哥俩以后就负责去山里收山货,收动物皮毛,而且是收上来多少,他们要多少。
还有就是,俩人收山货之余,也可以承包一块山头,用来种植水果,栗子。
当然,甭管你们种啥,都不用担心卖不出去的问题。
俩人都有点被表妹表姐这话给说蒙了,收山货?他们到是还能理解,毕竟城里人都爱吃那些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