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开包裹,果然,里面装的是家里给做的厚棉衣棉裤,还有其他的东西。
清妍先找信,看看都写了什么。
在棉裤的裤腿里,翻出两封信。
拆开信封,倒出来两张信纸和十五块钱。
看着字迹,应该是清清执笔的。
爸妈让她注意安全,她寄回去的信已经收到了。也知道她换了一个比较轻松的活计,觉得她做的对。
家里给她寄了钱,十块钱是爸妈给的,那五块钱是大哥给的。
信里还说,家里一切都好,奶奶身体健康,陈大哥还处了对象,是一名护士。没有意外的话,年底就结婚了。
清妍看着信,不自觉的笑了。
陈大哥四八年生人,今年二十二岁了,结婚正合适。
不过,婚礼她没有机会参加了,至于结婚礼物,她也不知道能送点什么。
清清在信里说爸妈很惦记她,害怕她吃不饱,干活太累。
尤其奶奶,最担心了,偷偷的哭了好几次。
二哥现在也不乱跑了,努力和师傅学技术,已经能独立开车,简单的维修也学会了,就等着机会转正。
清和想问问,东北的鸟多不多,有没有鸟肉吃……
这时候,收到家书是很幸福的一件事。
科技达的时候,整天忙忙碌碌,虽然通讯设备很方便,但是,沟通的机会反而少了。
偶尔个信息,还是用各种表情包代替语言和文字。
这种通过信件来传达感情的方式,其实,更让人心安,更让人想家,更让人思念亲人。
另一封信,是二哥写的。
里面有一张大团结,这是他给清妍的零花钱,让她买粮食,买吃的,尽可能少上工,太累了。
陈二哥的字迹比较潦草,还有不少错别字。
家里五个孩子,就她和陈二哥学习不好,不爱学习。
最小的陈青和也是一个小学霸,成绩名列前茅。
二哥说,他现在技术已经很不错了,争取早日转正,早日独立开车。
能自己开车了,偶尔还能赚点小钱,这是他们心照不宣的事情。
二哥信里还说,让她不要和男生走的太近,她还小,不着急找对象。
家里也在留意,有机会,还是要回城的。
他和朋友换了香烟,白酒,糖块,茶叶,让清妍拿着走关系,给自己找个轻松的活计。
知道她在这受苦了,馋肉了,还给她淘换到两盒肉罐头……
总之,心里交代两件事,吃好喝好别累到,再有就是不要被男生骗了,先不要处对象。
清妍能想象出,二哥趴在桌上,抓耳挠腮的写信的场景。他最不耐烦写字,勾勾抹抹的,写一封信,也不知道写了多长时间。
清妍看完信,心里暖暖的,上辈子自己亲情单薄,这辈子,享受到了温馨的亲情。
打开另一个小包裹,里面也有一封信,署名是方芳。
清妍知道原主和方芳是好朋友,一起长大的玩伴。她过来以后,两个人接触的时间并不长,但是,记忆中两人相处的点点滴滴,她也感同身受。
方芳说,包裹里又给她准备的布料,棉纺厂的新产品,一种新式的棉布,有一定的弹性,适合做内裤和内衣。她寄过来的是瑕疵品,从她妈妈那走后门买的。
还有一种厚布料,让清妍自己做一套衣服,她打听过了,东北的秋天很凉爽,之前的薄棉布不适合。
布料也是瑕疵品,但是不影响使用,她相信清妍的手艺。
还有半斤大白兔奶糖,一些海米,海带,都是她家亲戚从沪市带回来的。
清妍看着包裹里的布料,吃的东西,一包一包的包裹的很好。